
行山涉水,总有惊鸿一瞥。
川上行走,看水是必要的,而最牛的水利工程,莫过于李斌父子修建的都江堰。当年余秋雨先生在《文化苦旅》一书中提到“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更是成了这里的宣传的名片,一个“拜”字道出了对于主持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李氏父子的多少崇敬。

以前只是在散文中遇见,后来在课本中了解,而当我真正亲眼见到他的时候,我依然被深深震撼了,太伟大了。宝瓶口,飞沙堰,分水鱼嘴,离堆那些2200多年人们的想象力,创造力无不令人赞叹。

六年级课本上巴金先生的《索桥的故事》让我流连。不仅是都江堰水利工程造福千秋百姓,还有为人方便而造桥的何先德夫妇,何先生造桥含冤而死,妻承夫志,不遗余力的建好了岷江之上的这座竹索桥——安澜索桥。从字面看,安澜即为安抚狂澜,保一方平安。所以这座桥又名夫妻桥,传说夫妻桥牵手而过便能长长久久,谈恋爱的男女也要在这儿祈福。“天下爱情第一桥”因大爱而起,又因伉俪情深而建成。春节期间游人如织,我们走在桥上的时候,拥挤难行,心里一样热热的。想着课本上所说的那些人,李冰父子,何公何母,勇士丹柯……只为别人想,只为别人带去温暖的那些人。

巴金说:“我走下索桥,满头大汗,不用说,我走得疲乏了,我的脚也开始发热。可是三百年前人们的心也给我带来温暖。那样的心,那种想帮助多数人,想跟多数人的心贴近,为了多数人甚至牺牲自己的伟大的心是不会死的。不管经过百年千载,它都会发光。就像高尔基在一篇故事里所描写的“燃烧的心”那样。勇士丹柯挖出自己的心拿在手上,心在燃烧、发光,给人们带路。“何公何母”的心给每一个走过索桥的人添一些温暖,甚至在三百年以后的寒冷的冬天,我站在桥头还会揭下帽子当团扇来扇。”

摇摇晃晃,挤挤攘攘,终于走下了索桥,然而温暖却一直藏在心底。无论哪里,无论何时,常怀一颗燃烧的心,助人的心,便是善!
拜水都江堰,来拜一拜那些有着造福百姓的火热的心的那些人!
牵手夫妻桥,步云廊登上玉垒阁,俯瞰整个都江堰,云雾缭绕下,看着鱼嘴把岷江分开,碧绿的江水汤汤,景仰之情便油然而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