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还是得动手‖《建议》67

还是得动手‖《建议》67

作者: 顿悟而立且行且珍惜 | 来源:发表于2024-04-10 15:36 被阅读0次

    还是得动手,双手参与的事情才是身体力行的、“自己”的。

    怪不得大家都念叨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是我啃读《给教师的建议》第67节“通过劳动发展学生的个人才能和爱好”之后最深切的体会。

    苏霍姆林斯基所在的学校简直就是所有学校的样板间和天花板!

    在这里学习的学生们简直就是学生中的宠儿,他们有这么多的超凡脱俗于教室里无休止的刷题之外的活动室和工作角,请允许我罗列一下吧,否则不足以表达我对苏霍姆林斯基所在的super学校和这群super教师们的敬意!

    绿色实验室、生物室、生物角、果树苗圃果树园、教学实验园地、养蜂场、养兔场、集体农庄蜂场、集体农庄养猪场、集体农庄养牛场、养禽场,有难题之室,有心爱的劳动时间,图书角……

    天哪,五花八门,琳琅满目!学生们哪里是学校嘛,简直就是在一个super大自然!他们把整个大自然乃至整个社会所有的行业该具备的前期预演都搬进了学校!

    试问,咱们身边的学校又有哪些乃至哪一个能做到像帕夫雷什学校所做的呢?

    1.初初入迷找意义

    在这所学校里,老师们努力做到让孩子们从入学后的最初几天就着迷于某一样东西,这东西能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才能,形成一定的生活志趣,从而发现并点燃他们未来创造性的火花。

    “这东西”具体来说就是有意义的劳动。

    是啊,“有意义”是核心关键词,世上人群千千万,人群中的每个人其实都有个性、有兴趣、有自己的向往,有自己激动的时刻。若能在初初入学时,就紧紧抓住这难得个性及背后的组合链,个人的才能和爱好就不至于成镜中花水中月一样虚无缥缈,甚至是清晨的露珠一样迅速烟消云散。

    凡是那些斗志昂扬的人群或团队,内核一定有意义感的影子。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2.从劳动中找自豪感

    然而,意义感可遇不可求。

    环顾四周,我们的一间间教室里坐着成片成片的对啥事都持无所谓态度的孩子们。他们不只是对学习提不起兴趣,你看他们的眼神,黯淡无光;看他们的表情,僵硬灰暗;再看整个人的状态,暮气沉沉……

    光是想想,心里就觉得一阵阵的钝疼。

    这一群群“八九点钟的太阳”呐,竟然还没开始“燃烧”,就想提前“暗淡”?!

    怎么办?怎么办?之前没有意识到尚且有理由逃避。

    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合格的、有职业自豪感的、有胜任感的教师,会手把手地教孩子们找到自己想做的事,并把开始做的事坚持到底,进而找到做事的自豪感。这自豪感哪里仅仅是孩子需要的,太多太多的成年人更需要吧。

    于是,对教师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们需付出大量的劳动,以便为学生从事创造性劳动创造物质基础,让孩子们能找到有趣的、自己特别喜爱的事情。

    否则,用“随便让孩子们做点什么,只要他们有事可干,不至于相互妨碍就行了”的心态来教育孩子的话,可不就是教出一个个“呆若木鸡、面无表情”的木偶人吗?

    又想到了显微镜,儿子对显微镜已心心念念了很久,可我还没有顺着他的思路帮他搞到一个,让他早早的就开启自己的研究之旅。

    我当妈这个身份都如此的漫不经心,又遑论当老师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生生的“榨出了我皮袍下面的小”来!

    您看看苏霍姆林斯基所在的学校里孩子们多幸福:

    在“少年建筑家”之角里,建筑事业的爱好者们正在装配钢筋架,制作钢筋混凝土预制件和各种零件。
    在电工专业教室里,学龄初期的孩子们用现成的部件装配发电机活动模型,再过渡到用单个的零件装成部件;学龄中期学生制造零件,把零件装配成部件,设计各种机械和电子测量仪的模型,为低年级孩子制作电锯电焊机等;高年级学生的工作位置已配备好供他们制作相当复杂的装置和机械的工具,其工作原理就是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热能和光能。

    这里没有啥事都提不起兴趣的孩子,没有多动症孩子,没有精力无处安放的孩子。孩子们在“动手玩儿”中找到了自豪感。

    在这样活动室里浸染出来的孩子,数理化成绩能差到哪儿去?这里是天堂!是真正的为那些对设计和安装感兴趣的孩子们量身定做的天堂啊!

    反观咱们,多少孩子尤其是男孩打小就喜欢鼓捣自家的各种各样机械,今儿拆坏一个小电扇,明儿卸了一把枪,后天缝补坏了洋娃娃、鼓捣废了一个小家电……是不是被咱们屡屡镇压?再回头想想咱自己,小时候是不是也经常为这些事儿吃过“竹条扣肉”的暴揍?

    从家庭来到学校,课堂上都得整齐划一,实验课更是奇货可居或者蜻蜓点水!

    谁还敢说自己没丁点儿错?!

    所以看到苏霍姆林斯基所在的帕夫雷什学校的“敢为人先”,我就忍不住畅想起来,多希望自家儿子也能在起始阶段就投身于这样的“活动之角”里,从而迈上喜欢科技的一条坦途(实在是感慨于老大理科是短板,究其原因还是关键期缺少动手参与吧)。孩子们在这样的活动室里所进行的各种类型的活动不只是感兴趣那么简单,这简直就是培养对未来科技超级热爱的源泉嘛?

    就是在这样一个又一个的活动之室、劳动之角里,孩子们的劳动和智慧挂上了钩,动手和动脑融合起来,创造性就在其中潜滋暗长了。

    这所学校的老师们,自动把下面的职责当做自己的本分:

    全面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现他的禀赋,形成对艺术创作的才能,以便使他过上想要的多方面的完满的精神生活。

    可是咱们身边的孩子最大的悲哀就是没有丰富的精神生活,甚至压根就没有精神生活!

    前阵子儿子用各种瓶瓶罐罐在鼓捣各种混合液体,可我几乎就没当过回事儿!

    错错错!莫莫莫!

    不过,孩子们投入的劳动及其中衍生出来的意义感和自豪感并非随随便便就可获得。

    苏霍姆林斯基也提醒我们,万不可忽视老师的作用。先有老师的热爱和入迷,才能培养出一大堆“小热爱”“小入迷”们。

    榜样的示范和引领绝不可忽视,亲其师才有信其道。

    在苏霍姆林斯基的笔下,帕夫雷什学校里不少教师都身怀绝技,于孩子们就是最好的榜样。

    教师的任务就是不断的保持学生对劳动的热爱,点燃他们创造性的火花,并设法使之火花熊熊的燃烧起来。

    正是老师的及时介绍和引领,才让孩子们对劳动发生了浓厚的兴趣,背后的逻辑是通过劳动才能认识事物,而劳动越紧张,对自然规律性的认识也就越深刻越迅速

    又因为对劳动的迷恋和热爱,一个个孩子们因爱好自动组建团队,在这里可以低高年级交叉进行,混龄又混班,大家你追我赶,彼此促进,相互帮扶,又比学赶超。

    咱们身边不少的音乐团队不就是因为这样的共同爱好和追求而成就了自己和他人么?

    苏霍姆林斯基如是说:要发展学生的个人才能,最好是在创造性劳动过程中,让不同年龄期的学生在经常的密切的交往的条件下来实现……当一个人同时也在教育别人的时候,他自己才能很好的受教育。

    这就是团队的力量,这就是分享的妙不可言。

    3.找出赛道深深爱

    努力让孩子们在上学期间选定某一领域,深耕细作,取得突出成绩,才能培养出热爱劳动的精神。一个人热爱一件事,为之入了迷,离了它就不能生活,想想爱因斯坦们,达·芬奇们不就是这句话的拥趸吗?

    人就该在求学阶段找出自己的赛道,然后深深爱坚持去做。

    当然在找到这个赛道的过程中允许反复,因为发展个人才能是一个活的变动性很大的过程,天资和才能也一样是多方面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为人师者要尽力激发在某一领域里拥有高度技巧的孩子们,开始进行创造性活动,而这其间起决定作用的是劳动、坚持精神、意志力、克服困难的勇气和遇到挫折不气馁的精神

    还有,千万不要“迫使”孩子们参加某些体力劳动,而要教会他们把双手和智慧的努力结合起来,在融合的过程中,有创造性因素的注入才能化腐朽为神奇,才会点石成金。

    越读,越有味儿,越想读!得恶补,好好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还是得动手‖《建议》67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pwqx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