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从威海休假回来上班的一周,才是我和老婆真正的假期。果冻被滞留在了威海,爷爷奶奶说,要带她换换水土,长长个。
嗯,我觉得这个理由非常恰当。
终于不用抱着小胖子呼哧呼哧到处乱逛了吗?终于不用半夜三更爬起来冲奶粉了吗?想想就觉得心花怒放,要把《权利的游戏》撸完,近期好电影都补上,还有平时不敢当着果冻面吃的,统统放在回转寿司传送带上......
果爷在家的时候,天天拎着水桶和铲子,眼巴巴守在门口,像等着主人一声令下就窜出去追赶狐狸的猎犬,门一开,啪嗒啪嗒的不见踪影。
这次满意了吧,出门就是大海,沙子多得开挖掘机都挖不完。运气好了,还能铲出搁浅在沙滩上的螃蟹和贝壳,处处是惊喜啊。
临走的那天,我们和果冻再见,“拜拜啦果冻,爸妈要去上班,你要乖乖听爷爷奶奶话啊”。果冻已经知道了“上班”是什么意思,并没有反抗,还和我们挥了挥手。
看着她信赖的眼神,我竟然有点羞愧,爸妈真要上班,没有骗你,只不过这次的班,上得有点长。
02
从传回的视频看,果爷玩得还挺嗨皮:和小猪佩奇一起跳骑马舞,俯身冲进广阔的海洋球,吹着海风坐摇摇车。天刚朦朦亮,就提着水桶准时出现在海边,撅着屁股挖沙子,在浅滩浑水摸鱼,像个靠海吃海的渔民。
我们也没闲着,下班把包一甩就出门,满世界大吃,和朋友小酌,CS射箭抓娃娃,电影动漫卡丁车,所谓二人世界,原来就是不用对孩子负责。
我们在相隔2800公里的地方,各自欢乐。
然而,总感觉哪里不太对。
回到家,不见她拍沙发拍巴掌欢迎我们回家,路过商场,总能想起这边是果冻爱玩的小石子,那边是果冻必去的宠物店。吃饭时不追着她到处跑,反而一下就饱了。最气愤的是,出门不把果冻抱在胸前,感觉空荡荡的,肱二头肌都萎缩了。
半夜醒来,迷迷糊糊想去冲奶,还没走到门口,才猛然想起,哦女儿不在啊。黑暗中,只有老婆乖乖的躺在床上,旁边并没有那个滚到床边,踢开被子,四仰八叉的果爷。
电梯里,我会忍不住朝别人家的小孩挤眉弄眼,遇着邻居的孩子,也总想上前搭讪。走在路上,眼睛不再关注美女,开始瞟向小孩。呦,放学啦,哎哎慢点儿,棒棒糖好吃吗......肯定有妈妈怀疑,这怪叔叔是谁啊?
03
打电话给我妈,问我们走了以后果冻有没有哭闹,答案是并没有。那晚上醒了还喊我吗?我不甘心地追问。我妈说,一次没喊,改喊爷爷了。
这家伙,变心还真快。
发个视频过去,果冻的大圆脸霸占了整个屏幕。果冻看到我们,先是一愣,然后笑了,哎呀呀,小胖子笑得好甜啊!我们逗她。果冻笑着笑着还不好意思了,把头扭过去,藏在了奶奶的怀里。
果冻你在玩什么?你的小鱼呢?视频里果冻马上扭头张望,滑下沙发,甩着手把小桶拎了过来,“这里!小鱼!”那你用什么抓小鱼啊?果冻又跑开,再一会手中多了把铲子。
果冻似乎想把她所有技能都展示给我们,一下跳舞,一下骑车,表演完转圈,又眯起双眼。突然,她好像想起些什么,对着我大喊,爸爸来,来玩......情绪急转变坏。
爸爸妈妈上班,给宝宝赚钱,赚钱才能玩摇摇车呢......在奶奶的安抚声中,我们慌忙退出了视频。
多普尼克在《宝宝也是哲学家》中论述孩子的依恋类型时,提到过一类“回避型依恋”的孩子,这些孩子既不会因为父母离开而哭泣,也不会因为重逢而开心。
但实验者通过监测他们的生理指标发现,这些孩子在父母离开时,内心正经历着极大痛楚,但他们不会表露出来,也许他们理解了自己的无能为力,早早就学会了压抑自己的感情。
这个实验让我久久不能忘怀。我不知道果冻是否也在经历着情感的回避。
我根本不担心爸妈能否照顾好果冻,我只是担心她的小脑袋中,明不明白正发生着什么,会不会因为我们的离开而焦虑不安。
妈妈说,果冻这孩子心思挺重的,我们不在,她从来不说不问,只是喝奶比以前更加频繁。有天凌晨醒来要奶,我和她商量少喝点,果冻还发了脾气,边喊妈妈边哭泣不止,再给却怎么也不喝了......
04
什么叫做傲娇?嘴巴很娇气,身体很诚实。果冻在家,我总嫌她粘着我,没有自己的时间,不能睡个好觉。但她真不在时,我却又不知干点什么,兴趣索然,毫无滋味。似乎只有把时间花在她的身上,才算值得。
年少时,我总想着有一天能仗剑天涯,在江湖中任性闯荡。但有了孩子和家庭,我才逐渐思考人生到底什么最重要,是建功立业值得,还是陪着孩子长大,陪着家人变老?
也许,这就叫做甜蜜的负担,这就是最温柔的羁绊。和孩子、家人在一起,才是真正的假期。
果冻啊,快回来吧,我收拾房间时,发现两张旋转木马的门票,商场门前的霸王龙,也换成小白兔和大月球了,那啥,我们一起去玩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