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文学需要天赋的,不得不承认。
一方面是有的人文思泉涌,才华多多的,都溢出来了,都漫出来了,比如陆游,写了一万多首诗,比如达芬奇,很多领域的天才般人物,比如王勃,年纪轻轻创作《滕王阁序》;另一方面,有的人是想有才华却没有,好不容易想写点东西,可是下笔时就像便秘,半天没有产出,产出也是垃圾。还有的人,之前有才华,用完就默默无闻没有消息了,就像江淹,伤仲永里面的主人公。不过好歹,这种人也是牛逼过的,喝酒聊天时还是可以吹吹牛逼的,小爷我当年也曾骑马御街前,也曾如何如何,廉颇不老,尚能多饭。
你满了,那我就漫出来了鄙人不才,不是谦虚,事实如此,就属于上文的中间这一派,想要有才华可是没有,想写东西,却不知从何下手,写什么方向,具体写啥。只能闲聊一般随便写点吐槽文字。
我最开始,相对杜甫,更喜欢李白一些。觉得李白各种诗体中的文字飘逸潇洒,思想跳跃,像是跳动的音符。如果从文学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说,李白是从庄子,屈原这一浪漫主义流派传下来的,虽然是不同的诗体,但是浪漫主义的风格是一脉相承的。李白就像是贺知章夸赞的那样,被誉为谪仙人,是神仙下来的,所以感觉他的文字有如神助,一泻千里,大气磅礴。
可是再后来,自己多一点阅历和阅读量后,发现杜甫更像是有才华的普通人,更真实,李白像是云端跳舞,跳芭蕾听交响乐的,杜甫像是小品相声评书更俗气,更生活化一些。我说的形容词,比如普通,俗气是褒义词,指的是他也有一般人的各种生活的烦恼。
冯至《杜甫传》写的简练凝神,写到了杜甫后期经常没饭吃,也需要低声下气去写不喜欢的奉承文,最后几年在两湖地区需要采药卖药,也会和船夫渔夫,当时社会中最下层的老百姓一起生活交往,这和大多牛马打工人的情形一样。所以,再来看杜甫,会发现很亲切,想着自己能穿越回去,多少带点米面粮油给杜甫和他的悲惨家庭一点温暖,就像自己回到曾经自己更年轻的时候。所以我有时候会有这种悲悯,生活很苦,很多人很苦,这是慈善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而非某些基金会挂羊头卖狗肉。
关于喜欢杜甫的作品,最开始,我喜欢杜甫的经典诗,尤其是从学校课本上学到的,很多是五绝五律,后来高中学过几篇七言律诗,比如登高,秋兴八首其中的诗,就很喜欢他的律诗,发现很美,艺术美,还发现杜甫有点强迫症的,在律诗方面。
我听人说过,在一个固定模子里面去创作,而且还能写好的才真正是牛人,就像八股文,很多人批评反对,因为限制人才,限制思想,里面有很多套路格式限制,但是不乏很多牛人写的八股文符合各种限制条件,而且写得还很棒。无疑,杜甫律诗有这样的水平,在严格的平仄等要求下,对仗工整,有内容,有画面,有水平。有机会,我可以写点律诗赏析,这不素材就有了吗?不过,都是放在了tudolist,啥时候写就不知道了。
哈哈,本来不知道写啥,写着写着就写到了李杜,有时候逼着自己下笔好过一直犹豫思考。经常听说有的作家每天就逼自己写三千字,五千字,真能这样坚持下来,应该也会有提升吧。不过,我还是比较躺平的,自己水平好坏就这样吧,也不抱啥希望,大概也难有质的提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