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人哈姆雷特。一千个你认识的人眼中,就注定有一千个与众不同的你。可是,哪一个才是最真实的呢?
这个问题的判别标准,亦如意大利作家达契亚.玛拉依妮笔下的这本《声音》,从一名叫做安吉拉的女性朋友的角度出发,通过一个案件,阐释了如何聆听与倾听的问题。
在后来的取证过程中,我们每个人其实都一样。我们会积极聆听所有人的声音,然而每个人的声音其实都是有着他的主观意识的。所以,得到的结论或许是不一样的。甚至,因为这种不同的见解,不同的声音,影响了很多事情。
最后,当真相渐渐浮出水面,我们才明白,原来,学会倾听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然而,我们却总是很容易忽略。我们从不好好听别人说话,也从来不透过他人的声音听懂他们的言外之意。因此,总是错过了很多重要的东西。
01 如果不曾倾听,不知道这么难
故事的开始,是从安吉拉的去世开始的,邻居刚好是一个电台的主持人,通过自己的声音和电台的听众建立联系。
在好奇事情发生的过程中,主持人刚好接到一档节目,聚焦于那些社会上至今未破的案件中。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主持人开始去接触案件的始末,为了把这个故事更好地说给更多人听。
也是在这个过程中,他才明白,原来,倾听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关于同一个人,不同的人居然有那么多不同的见解。
而在那么多的声音中,到底哪一个是真的,哪一个是假的,如何去判断与甄别,就显得很重要了。
从公平公正的角度来说,我们不能单凭一个人的看法就对另一个人下一个结论。但是,我们又不得不倾听别人的看法。
一个人说了一句话,其他人对其进行解读时,有没有考虑说话的背景,现实,当时的聊天意境,解读出来的意思是不一样的。
而聆听一个人评价另一个人的时候,这俩人之间是否认识,彼此之间是否有什么纠葛,会不会评价得不够公允,也会影响到他在对这个人进行评价。
所以,学会倾听,是一项很重要的能力。毕竟,就像故事里的安吉拉,在不同的人嘴里,我们听到的是不同版本的他。而如果没有一个坚持逻辑理性分析的人来对这些声音进行筛选,那么对她来说并不是好事。
02 千万个人的声音中,有千万个我们
从她的母亲的角度来说,她是安静的,内向的。这个印象也在很多第一次见到他的人的评价中看到。
熟悉之后,人们会发现,她的性格很执拗,对于很多事情也非常执着。情绪很不稳定,缺乏原则,喜欢打破规矩。
而从守门的夫妇的角度看,她很漂亮,同时很孤独,因此会时不时来到门房这里与他们一起喝咖啡。
在最初掌握的一些信息里,人们关注到她买了四斤肉,以为是与家里的什么人一起食用。事实上,她是去喂养那些路边的流浪猫的。
诸如种种,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些描述中,我们心中浮现出很多个样子的她。
可是这些她中,又是十分矛盾的。因此,哪一个才是最真实的呢?
其实,这样的问题,我们日常生活也曾遇见过。听到的和看到的,总是不在同一个层面,更多的时候,我们都不知道该如何评价。
个人觉得,千万个人眼中,会有千万个我们。有的时候,我们对待一些人的态度,还跟我们与这个人的关系亲疏有关系的。所以,从他人的角度来了解一个人,注定有一定的风险。
最真实的,应该是来自我们与每个当事人的相处与了解。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在内心有一个客观的评价。
03 学会倾听,我们才能拥抱信任
为何要强调这个问题呢?就像安吉拉的姐姐最后来跟主持人坦白时,她一直强调的就是想要让对方相信她,信任她,相信她当下说的每一句话。
这样的要求来自一开始的时候,主持人去询问安吉拉的姐姐时,她说的话,后面在其他人面前直接否认了,这让主持人陷入一种混乱的状态。
换作是谁,都会在潜意识里觉得她是个骗子。更何况,来自他的母亲,继父,男朋友的评价里,都觉得安吉拉的姐姐说话可信度低。
然而,哪怕如此,当一个人以一双真诚的眼睛看着你的时候,我们还是会迟疑,是不是他这次说的是真的呢?
针对同一件事情的讲述,从养父的角度来说,又是另外一个不同的故事。
结果我们会发现,每一个讲故事的人,说到自己的时候,都会觉得自己是受害者。不管那些记忆是真实的,还是幻想出来的,最终说完之后,我们都可以看到,原来他是如此不容易。
而当最后即将接近真相时,继父也离开了。通过血液比对,得到最后的结果,案件才得以告破。
而这一切,让我们这些看书的人,跟随着案情,总是虚虚实实的。而最终,我们也终于明白,原来导致这一切发生的原因,其实是根植于基因中的父权制度下的厌女症。因为这样的一种历史性偏差认知,导致很多案例发生时,都只是简单被看作是家庭问题处理。最深层的根源却从未被触及。
所以,不管是现在还是过去,女性群体处于弱势地位的问题,从未得到解决。
可是,这些来自女性朋友的声音,如果没有被好好倾听,我们都是无法从源头上直面问题的,后面的多少处理其实都是治标不治本。
学会倾听,我们才能收获更多的信任。也只有在信任的前提下,声音才是有价值的。我们可以听到彼此,还能拯救对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