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双十一,新零售铁壁再次走上风口。研究了几个月的新零售,其实脑子反而更乱了。一个品牌一个产品可怕的或者让人感觉厉害的不一定是它发展的速度,而是可以站稳脚跟的时间。来的快取得也快,消亡时间也是成正比的。抛开那些有的没的,我分析了以下电商平台(仅做参考)
双十一到底商家赚不赚钱我是来占你便宜的,没有便宜我就不会来
现在用户们对市场的需求和要求都太高了,希望商品质量高、价格优、有满减有折扣还包邮。倘若一个新的“APP”推出市场,消费者只有称心如意而没有心存不满的时候才会让你也获得少许的利益空间。这才能让商家实现裂变。而这个裂变商品从挑选到推出,设置各个关卡都不能疏忽。裂变的首要就是:基于用户本身的利益,值得买单并分享!
只有打破这个反抛物线的发展,才能成为爆炸式增长的指数。
不如说,现在的每个用户仿佛更适合做商家,因为他们会在得到一张满减券的时候思考如何使用能把这张优惠券利益最大化,让自己得到的超过预期的。对于商家而言:除非你拥有庞大的末线供应链,或者致力于服务三四线以下的消费者,否则不要把转化裂变奉为产品的基本流量模式,更不要幻想通过裂变“一夜暴富”。
对于很多用户来说,你就算商品再便宜,看到运费的那一刹那就望而却步了。而在一线城市,一个东西,虽不算刚需,但是人人都不排斥,通用性极强。动动手指转发一下,既占了便宜,又声明了消费品味,还给朋友带来了优惠,何乐不为?
过多的SKU反而让人觉得LOW,这是零售商自暴自弃的误区
2014年的时候也是微商刚刚起步的时候,那时候微商只卖一款产品。从而成就了爆款,这个词汇就广泛流传,可能是我之前没听过。
爆款必须符合的五大要素:
客单价
复购率
差异化
品牌度
通用性
几年前你去网购淘宝买东西,别人跟你说什么都有,那肯定是托。说比其他平台便宜商家肯定亏本!现在你不会这样想了,自己就知道什么东西在哪里能找到,嗖嗖的几个关键字就找得到了,然后还可以货比三家,优中择优。
接下来,你看到的是我脑子里冒出来的语无伦次的废话,你只用点头就好。
开网店几年的店主就算没有系统的学过营销,其实自身经验甚至直觉都可以带给他绝大的利益。这波转变就像是风湿病人对雷雨的预警一样准确。也果断下架掉商城的所有杂七杂八的商品,只推一款符合九亿少女审美的“梦”。再利用另一渠道引流到终端平台——自己的朋友圈。社群营销?微商?都不是。下面请欣赏:20岁在校大学生靠自己的双手月入十万,是道德的沦陷还是人性的扭曲。这群人早就密谋搞新零售。一些东西在提出的时候,其实早就被证实,只是我们没有了解罢了。
P.S.单品毛利空间必须足够大。无论是基于客单价还是分销式的裂变。
让我感到恐慌的是看不清当下,摸不清未来
互利互惠合作共赢才是商业合作的基本
研究其他平台只能参考,然后从头看到尾就两个字:牛叉!但一个平台不能完全复制也不完全适用一种模式。一些知名的品牌也只能作为个例,却不能作为“当下”。新零售的裂变不是谁都可以驾驭,起初的定位要足够清晰,商品性质、产品对象也要清晰。比如店铺全场十元,是很吸引人,可是里面卖的都是你用不到的东西,你自然也不会买。
做B2C的时候用户似乎很容易被收买:爱豆代言,买!网红款,买!隔壁小红说用的好,买!免费的,买!打折扣,买!B2B就没那么容易了,毕竟“无商不奸”,好处不大,不盈利就是赔钱。品牌商:这些小钱,我不愿意赚。小商户:成本太高赚的少,我就看看!想想错过的你当时觉得聪明而没有投放的平台,瞬间一把心酸。所以现在商家几乎无孔不入。
结语: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为什么成功的都是餐饮行业。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bingo,自己脑补一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