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沂蒙画派历史回顾:1990年科技报发表的第一篇沂蒙画派报道

沂蒙画派历史回顾:1990年科技报发表的第一篇沂蒙画派报道

作者: 沂蒙画派 | 来源:发表于2018-08-24 11:19 被阅读0次

    【历史回顾】1990年科技报记者延宏 采访公开发表的第一篇关于1986年创立沂蒙画派、沂蒙画派创始人刘阳的报道

     

    根植乡土的沂蒙画派

    ——沂蒙画派创始人、艺术家刘阳访谈

    延宏(中国科技报主任、记者)

     

    为感受沂蒙山区特有的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对于艺术的渴望与追求,怀着这种新奇感,我采访了作为沂蒙画派创始人刘阳先生

    刘阳说:沂蒙画派的建立,绝不是为了赶时髦,而是艺术家与沂蒙精神的不谋而合。表现沂蒙是打开窗子,透进一些真实的生活气息,再从门里跨出去,寻找更真实更、适合民族文化生存与发展的表现对象。这些年中国美术界不乏有识之士,而每一位能在中国美术史上占一席之地的大艺术家,无不是源于生活的,继齐白石、李可染等大师之后,又有一批中青年艺术家,出现了表现太行山、黄土高原、江南等不同环境与风土人情的作品。而沂蒙画派正是从沂蒙山的天地、山水、风情中,汲取营养,促发着他们为之努力并予以表现。

    当问及沂蒙画派创立经过与感受时,刘阳说:沂蒙画派的建立:一是当地群众与领导的支持,二是艺术家的努力。他认为艺术的回归不是寻找野性猎奇与愚昧无知,而应该是发现世界的真正含义——人们生存与改造世界的精神。

    任何一个艺术家的创造性工作,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继承是超越的前提。就沂蒙画派的作品而言,传统文化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那么,艺术家们在其作品的思想性及艺术技巧等方面,又作了哪些创造性的尝试呢?全方位思考是一个特点,刘阳说:首先,在画种上是齐备的,油画、中国画、书法和篆刻无一遗漏;在题材上,虽然都是以反映沂蒙山的现实生活为主,但就山水、人物、花鸟的个人观察,技巧的运用和风格等方面,各有明显的特点。沂蒙画派是以传统文化为根基,即使是汲取了一些现代意识的作品,尤以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为例,也无不透射出一种责任感。

    多年来,刘阳从多种途径致力于创新探索。艺术家常常从那些通常认为不值一画的平凡生活中,获得创作的灵感。如:绘画以少胜多,平中见奇,寓实于虚,注意画面构图的节奏韵律和视觉效果。此外,在开掘沂蒙历史人文内涵方面也作了努力。绘画艺术的形式特征和思想倾向,审美因素和伦理因素,是不可分割的,某些特殊的效果、笔墨韵味,就是画家特定的性格和感情的表现。绘画技巧都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为表现某种特定的物象与生活,而被创造出来和逐渐完善了的。因此,技巧和风格总是和它所表现的时代、生活联系在一起,而且越是高明的艺术,这种联系越是密不可分。同样,从表现沂蒙的作品中可以看出,每一个事物的造型与每一笔线条、色彩的使用,无不表现出沂蒙山区特有的精神。

    中国文人画追求闲适、淡泊的意境美。画家笔下的现实生活,也往往流露出这种淡泊、超脱的味道。而作为沂蒙画派的创始人刘阳先生认为,创新首先要题材新,而新的题材又迫使画家寻求新的绘画语言。传统绘画技巧对于描绘昔日的生活环境,有一套应付自如的办法,但如果原封不动地用于表现现代生活,往往很难取得应有的效果。因此,改造旧的绘画语言以适应新的时代,是势在必行的。

    当今,传统与民间艺术、部族艺术,正大量涌现回归趋势,激发着艺术家的灵感,充盈着观众的审美情趣,更为我们的艺示与生活增添了生机,古老的艺术语言,似乎获得了跨越文化的意义。沂蒙画派正是为发掘沂蒙山的特有文化现象与艺术内涵而努力,很显然,更为关注的是地气而非天籁,对脚下那厚沃的土地和举目无尽的沂蒙山水,有着深深的眷恋,倾听着这世代酣睡的山川,感受到那层深处的寓意。用自己独具特色的笔墨,传达出沂蒙山的内在节律和根本模样,展示在那地老天荒的单调凝滞中,世代繁衍生息的强悍生命,表现沂蒙的艺术,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技巧。同时,刘阳先生的贡献在于将生活升华到艺术,再将艺术传递给产生灵感的土地和人民,通过实践,扩大了艺术的创作、欣赏与普及的范围,为民族文化素养的提高迈出了扎扎实实的一步。

    (1990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沂蒙画派历史回顾:1990年科技报发表的第一篇沂蒙画派报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qdbi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