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投名状
【投名状】1056~《琅琊榜》中为人处事与管理用人之赏鉴

【投名状】1056~《琅琊榜》中为人处事与管理用人之赏鉴

作者: 福州十点读书会 | 来源:发表于2017-03-07 00:30 被阅读76次

    《琅琊榜》中为人处事与管理用人之赏鉴

    ——炜先生

    【引】

    心绪不宁,出去走了走,希望能让自己静下来。

    华灯初上,行道如旧,这座城市依然是车水马龙的活着。路口处飘来怀旧的歌声,大爷大妈们和着音乐,舞步稳泰自信,我驻足欣赏了半响。

    这座城市每天都会有很多事情发生,也许波澜不惊,也许惊天动地,不过最后总是会复归平和,归于这平淡的生活,如同这歌声和舞姿,不紧不慢,同时洋溢着满足的微笑。

    《琅琊榜》是一部良心之作,刚追剧结束。小说作者想来是一大才,构思精妙;而编剧也是细腻,剧情毫无违和感,无论是逻辑关系还是剧情节奏都值得推敲;再加上演员都是实力阵容,甚至听说连导演和胡歌的助理都亲自披挂上阵,演技精湛。整体来说,这部剧在当前国内剧中,不失为一部诚意上乘之作。

    最近愁事连连,正好用这部剧来转移心境,也算是有缘了。不想这一看就爱罢不能,不过也收获颇丰。关于剧作和拍摄等技术方面的评论先搁置一边,单就剧中为人处世的各种思想,也引我思考了不少。

    【为人】

    当朝太子,七珠亲王,纵使是纵横之势,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那又如何?最后该倒则倒,复归尘土。剧中靖王请教梅长苏,梁帝要封自己为亲王,该如何面对?梅长苏告诉靖王,“就当我们从未涉入党争,做好自己的本分”, “殿下现在实力尚浅,低调自然仍是上策;但一味的退缩隐忍,半步不进,却也不是最好的方法……我们不必去争,而自然而然到了手上,我们也不必外推……我还是那句话,不可冒进,但也不能不进”。

    做好本分,既来之则安之,其实政道如此,商道如此,职场如此,情场如此,世间许多人生道场不亦如此么。人的时间精力有限,从这层意义上来说,自有命数。无论如何挥斥方遒,最终黄土一抔。欲望太强的人,欲外有欲,往往不能满足;其实也是越想得到,越不能如意。 “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道理古今亦然。所以收敛性情,踏实勤奋,步步为营,顺其自然,才是人生上策。这也是靖王之所以逆袭成功的正常原因吧。

    作为谋士,对待谋局,梅长苏认为, “……谋局自当如是,如果我们把成功的机会,都押在对手的选择上,那便是下下之法;只有无论对手如何选择,我们都有应对之道,那才能算掌握住大局……”

    不仅是谋局如此,面对人生,皆为此理;而此时对手,便是无常。世事无常,我们永远不知道人生的下一秒会是怎样,天有不测风云,人生总有许多意外是我们始料未及的。如何应对,才能坐怀不乱,那就是尽量做好准备,稳扎基垫,以不变应万变。梅长苏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所以才能稳操大局,这在我周遭的诸人诸事再次应验。

    【谋事】

    以上是剧中提倡的 “为上上人” 的基本做人基调,然而对如何处事,也有一些思考。记得有这么一个剧情:金陵私炮房爆炸后,靖王府的内史表示此次安置伤亡动用了军资,靖王本欲按规定上报兵部,却被梅长苏制止。那时梅长苏笑容一冷,“不闹怎么行?现在济济朝臣,大部分的目光都盯在太子和誉王的身上,殿下做的事有几个人会真正注意到?虽然是多做事少说话,但自己不说,让别人说总可以吧。兵部这一状告上去,皇上和朝臣们才会注意到,当太子和誉王互咬互撕的时候,是谁在控制场面?是谁在安稳民心?是谁明明默默无争,却反而要被攻击?人人心中都有一杆秤,孰是孰非,自然会有公论。反之,如果殿下你现在报了兵部,事情虽然做的天衣无缝了,可效果却适得其反,白白埋没了殿下的善行,如好象衣锦夜行一般,无人得知。”而靖王仍有存疑之时,梅长苏一连冷笑了几声,道:“如果做之前就想着是要给别人看,那是殿下的德行问题,但如果做完了善行却最终无人得知,那就是我这个谋士无用了……就算是为了苏某,请殿下您委屈一下吧。”

    看到此处,我不免内心一颤。这是一个博弈论和厚黑学盛行的时代,不过就算是回溯旧史,其实历朝历代也都有这样的思潮。人为了生存,在竞争如林的大环境里,各种手段和方式其实都是可以理解的。社会资源本就有限,而人欲无垠,所以竞争是必然的,在竞争中如何生存,就成了一门艺术。我不免想到了自古而来的善恶之议。就如梅长苏所言,德行是可以选择的,是我们对自己做人的要求,这是价值观问题,是道。而做的方法,不管是厚黑,还是博弈,都是策略问题,是术。我们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道并坚持,也可以博览群术,择其善者,这两者之间并没有道德层面的矛盾。人为了生存,应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我忽然想到了一个老先生送的一个词:外圆内方。

    【用人】

    也许是职业习惯,观剧,自然会留意到剧中用人、管理方面策略,这也是观此剧的一大收获。剧中有这么一段独白,很好的表达了梅长苏的用人思路。“对童路坦然相待,用人不疑,这就是我的诚心;留他母妹在手,以防万一,这就是我的手腕……并非人人都要这样麻烦,但对会接触紧要机密的心腹之人,诚心与手腕,缺一不可,我刚才跟殿下讨论的,也就是这样的一个观点。” 他接着说,“我原本就是这样的人……人只会被朋友背叛,敌人是永远都没有‘出卖’和‘背叛’的机会的。哪怕是恩同骨肉,哪怕是亲如兄弟,也无法把握那薄薄一层皮囊之下,藏的是怎样的一个心肠。”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诚心手腕,恩威并施:这很有道理。人的管理,本来就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要因地制宜,没有生帮硬套的法则,不过有些道理还是相通的。梅长苏身兼数个角色,少帅,江左盟之主,靖王谋士,谍报人员等等,管理用人的能力是有自己独到之处。这方面,我不赘言。剧情有意将用人策略放在道义和谋事之间的各种矛盾中去思考,很有味道。

    忽然,想起一好友问我的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你觉得在《琅琊榜》中,谁是最聪明的人?聪明两个字指的是什么,如果单纯指的是EQ,那EQ在当前社会上的作用域是有限的,我觉得单纯讨论这个也没有意义;如果指的是为人处世的智慧的话,那还真是可以聊一聊。

    【智者一:高湛】

    提起智慧二字,首先脑海中冒出的是高湛,高公公。也许他是一个配角,话语不多,总是逗逼,相信会被很多观众忽略。然而,细想之下,聪明之人,他应该居于剧中榜首。如同梅长苏对他的评价,“明哲保身之人……所谓伴君如伴虎,能够在陛下身边这么多年,必有过人之处……”。

    先看结果,高湛伴随梁帝十余年,梁帝对他是知无不谈,毫无秘密保留。最后剧末的时候,镜头一转,当年的静妃已是皇太后打扮,而高公公立于身后,依然是熟悉的迷人憨笑。望着院中随风飘逸的旗帜,皇后娘娘感慨一句: “您看,起风了。” 高公公微微一笑,“不,不是起风了。是在这宫墙内,这风从来就没有停过。” 面对两个风格迥异的统治集团,他依然是谈笑风生,游刃有余。

    再看过程,每每梁帝问他决策之事,他总是装聋作哑,谈笑置之。不过各位看官,可别因此便以为他只是一个附炎之人。虽然言语不多,但是他总在关键的时候,发挥关键作用。每句话,每个行为,无论是唯一一次给静妃报信,还是为了保护机智制止蒙大统领请旨,又或是对梁帝的各种引导,都简洁利落,不多不少,分寸把握,恰到好处。有个词,叫做大智若愚,用在他身上是极为恰当的。机智幽默,风趣乐观,不评判,不妄言,寡言慎语,一语中的,体贴入微,善解人意,高公公不愧是本剧中,大智慧之人。

    【智者二:静妃】

    第二个聪明候选人,是静妃。十三年的冷置深宫,依然是荣辱不惊,也许是看透世事方能做到如此的泰然,而靖王身上的许多品质也是出于她的一手调教。首先是她的气度非凡。皇后依照誉王的连环计,趁梁帝祭山之机,对芷罗宫大肆搜索,与早就串通的太医以私藏毒草的罪名陷害静妃,并封禁芷罗宫。面对娘娘的诬陷,静妃不卑不亢,据理表述。当皇后的侍女上前扯押的时候,静妃高声道, “皇后娘娘,娘娘要带臣妾走,臣妾绝不抗旨;只是大家同在宫中二十多年,为了陛下的颜面,何须如此”。张弛得宜,凛然威严。

    梁帝归朝,怒斥皇后。静妃跪言: “陛下隆恩,臣妾铭记。只是皇后娘娘有统理六宫之责,驾临芷罗宫巡察,并无错处;至于衍生误会,解释清楚就是了,都不算什么大事。自古尊卑有别,若是因为皇后训诫宫妃,便处罚皇后,外界若是议论起来,只怕会有损陛下颜面和英明。” 如此深明大义,男儿亦自愧弗如,这不是母仪天下的气度,又是什么?

    然后是她的内敛。誉王曾无奈感叹: “皇后娘娘软的硬的都使了,可她就像一团棉花一样,压不扁,揉不烂,根本无法使力……是我小瞧了这对母子,原来以为只是羊,结果却是两只狼……” 梅长苏一语道破天机,“这个时候,皇上喜欢静,谁静得下来,他就会偏向谁……静妃娘娘聪慧过人,自然明白这个道理……” 很多人认为静妃善于隐忍,而我觉得她不仅仅是忍,而是化。单纯靠忍是不能长久的,每个人都有心理承受的阈值,只有化戾气为万股柔,为智慧,才可以坐稳泰山。恬淡明理,外柔内刚,静稳得当,胸有沟壑,这便是静妃娘娘之大智慧的真实写照,自然最终成为一代尊后也是意料中的事了。

    【结】

    赏到此处,依然是意犹未尽。该剧大手笔,虽然角色繁多,然而无论主角还是配角,均是个性鲜明,演技精湛。饕餮大餐,怎能只言片语,无奈笔墨有限,只能抛砖引玉,以文谢友。“以史为鉴,可以正衣冠。” 这部剧,是否符合历史,我不知道,也未加考证,不过剧中各种为人处世的观点却是真实适用的。

    从艺术形式上看,该剧结合偶像剧和历史剧的特征,将家国天下事和为人处世的各种世界观,融为年轻人乐于接受的艺术表现手法,以网络作为媒介,实为创新新秀。中国传统文化中很多东西是极好的,以此为魂,结合偶像青春的外貌,令生命力得以延续。儒释道的很多思想,今天都是适用的。感谢山影(山东影视制作中心)给我们带来的良心力作。虽然中国影视现状仍有许多进步空间,我相信,只要有这些诚意团队的存在,凤凰总会涅槃重生。

    远处,风景依旧,不知不觉,老人们竟将一曲舞完。曲终人散,也该归了,我想,这夜,真静。

    (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投名状】1056~《琅琊榜》中为人处事与管理用人之赏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qepg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