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品读《资治通鉴》[775]| 灭蜀余波,蜀国坚守到最后的两员名将

品读《资治通鉴》[775]| 灭蜀余波,蜀国坚守到最后的两员名将

作者: 大珊老师 | 来源:发表于2020-11-12 20:08 被阅读0次

    【资治通鉴白话文】

    当初,蜀汉建宁太守霍弋都督南中,听说魏兵来攻,想要奔赴成都参战。刘禅认为防备已经充分,就没让他来。等到成都陷落,霍弋身穿白色丧服,登高向北凝望成都三天。各将领劝霍弋赶快向曹魏帝国归降,霍弋说:“如今道路隔绝阻塞,不知道主上安危,降魏是件大事,不可苟且。如果魏国礼遇主上,我们保护境内安定,再归降不晚。万一主上受到凌辱,我将誓死抵抗,还论什么快慢?”

    后来,接霍弋到刘禅东迁洛阳消息,霍弋才率六郡郡守及将领上表说:“臣听说,人生在世,有三位尊长:父、母、君王,事奉他们的道理是一样的,三者有难,则为他们效死。如今臣的国家败亡,君主降附,因此决定归顺,不敢有贰心。”司马昭称赞他,授予他南中都督之职,仍在原来的地方任职。

    【点评】

    蜀国的成都沦陷后,还剩下两块地方没有人管(魏国顾不上),一个是南方的南中地区,也就是诸葛亮当年通过七纵七擒孟获后平定的地区;另一个是东面与东吴相邻的巴东永安(四川奉节,当年刘备托孤的白帝城就在此处)。霍弋镇守的是南中。

    霍弋的确讲究“忠义”二字,一切行为都随君主的境遇而定。如果司马昭不礼遇刘禅,霍弋继续抵抗,那么南中地区的平定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想想当年诸葛亮的南征平夷过程就可以想象了。

    霍弋南中七郡的降魏,对魏国来说,有战略意义,那就是可以以南中为跳板,南下两广,从南面对吴国实行包抄。后来实际情况也是这样,只不过东吴不抗打,沿长江顺流而下就灭了孙皓。 

    当初,刘禅让巴东太守、襄阳人罗宪领兵二千人守永安。成都陷落消息传来,吏民一片惊恐,罗宪将一个传播“成都乱了”消息的人斩首,百姓才安定下来。罗宪后来收到刘禅手诏,他率领部队在都亭(相当于驿马车总站)守候三天,并无曹魏军队来接收。

    东吴听说蜀国失败,起兵西上,名为救援,实际上想袭击罗宪,夺取巴东郡。罗宪说:“本朝倾覆,吴国本是唇齿相依之邦,不同情我们的苦难,反而背叛盟誓,贪图利益,实在不仁不义。而且,汉王朝已亡,吴国还能拖延多久?我怎么能向他们投降?”于是整兵守城,告诫全军将士,用节义激励他们,全军上下莫不激愤。

    吴国人听说钟会、邓艾败亡,百城无主,便有兼并蜀国之心。但巴东防守坚固,兵士不能通过,于是让抚军步协(步骘的儿子)率兵向西挺进。罗宪兵少,不能抵御,派参军杨宗突围向北,向魏国安东将军陈骞告急,同时把所有文武官员的印信以及人质,呈献给司马昭。步协攻打永安,罗宪与他交战,大破吴军。吴主孙休大怒,再增兵三万,由镇军将军陆抗统帅,围攻永安。

    罗宪被吴军围攻六个月,救援仍然未到,城中之人病了大半。有人劝罗宪弃城而走,罗宪说:“我是此城之主,为百姓们所仰仗,他们有了危难而不能让他们安定,情况紧急就丢下他们逃跑,这不是君子所为,我要战死在这里!”陈骞把这些告诉了司马昭,于是派荆州刺史胡烈将步骑兵二万人攻打西陵以救援罗宪。秋,七月,吴军撤退。司马昭任命罗宪仍留在原任,又加陵江将军之职,封为万年亭侯。

    【点评】

    罗宪以两千多人的兵力,抵抗东吴几万大军的进攻,坚守永安城大半年的时间,虽说永安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但也算一个奇迹了。可惜后世对这次战役都比较忽略,尤其是《三国演义》,罗贯中写了千余名人物,可就是压根没有提到罗宪这个人。

    罗宪的老师谯周(就是那位写雄文批判姜维穷兵黩武的谯周),因为他富有才华,因此同学们将罗宪比喻为子贡。据史料记载称,他个性正直严谨、光明磊落、轻财好施。在“蜀中四相”最后一位董允去世以后,宦官黄皓受宠当政,把朝堂搞得乌烟瘴气。大多数官吏都依附于黄皓,而罗宪根本不屌黄皓。黄皓憎恨他,贬他为巴东太守。当时大将军阎宇都督巴东,镇守永安,让罗宪领军,当阎宇的副将。

    永安是蜀地东边的军事要塞,当年陆逊追打刘备,追到白帝城(永安)就不敢追了,因为这里非常地形险要,长江在这里是激流险滩,两边是悬崖峭壁。后来蜀汉和东吴名为盟友,实际上同床异梦,一直互相提防。前面曾写过诸葛亮死后,蜀国忽然增加了永安的兵力,孙权知道后,问蜀国使者宗预:“我们是盟友,你们为什么要在边境增加兵力呢?”宗预回答说:“蜀汉在东部白帝增兵,你东吴在西部巴丘也增兵,这是是同一个道理,大家都别问为什么了。”

    既然永安如此重要,为什么罗宪只有2000人的军队?因为魏国伐蜀,为了救援,朝廷召阎宇回成都,罗宪手下只留下2000兵驻守永安城。

    罗宪的抵抗之战,他心里一定很痛苦,因为有一个为谁而战的问题。在那个时间节点上,他还没有报效忠心的国家,虽说刘禅投降了魏国,但魏国尚未接收罗宪所管辖的巴东之地,永安是一块没人管的“飞地”。作为乱世中的一座孤岛,他知道死守的意义更在于迎击趁火打劫之辈,从而保境安民。在人丁凋零的蜀汉后期,他为了蜀汉的最后尊严和自己内心的忠义英勇苦战,也是可歌可泣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品读《资治通鉴》[775]| 灭蜀余波,蜀国坚守到最后的两员名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qfpb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