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历史小记 | 郑庄公小霸

历史小记 | 郑庄公小霸

作者: 贵在随心 | 来源:发表于2022-12-27 16:33 被阅读0次
郑庄公拒绝把制邑封给弟弟的提议

都知有春秋这个舞台有五大霸主,但最先出现霸主的是郑庄公,有“小霸王”之称。

一、郑国内乱

西周灭亡,周平王从镐京东迁到洛阳,郑国郑武公因护驾有功,首都新郑最靠近周王室,受到的封地最多,很快成为当时最强的诸侯国;
郑武公在前 743 年去世,其妻子武姜, 想废长立幼,立二儿子叔段为太子,郑武公没有同意;
后又要求大儿子郑庄公(寤[wù]生)封军事要地制邑给弟弟,郑庄公不允;
在母亲的强烈要求下把占郑国三分之一面积的京邑(河南荥(xíng)阳)给弟弟;
叔段于京邑不断扩张势力,打算联合母亲攻打首都新郑;公子吕劝说郑庄公提前对叔段控制,郑庄公不顾公子吕的劝说,任其发展;
在得知叔段要攻打新郑后,提前命令公子吕率领200乘战车攻打京邑,最终打败叔段,把武姜软禁在河南临颍。
郑国内乱结束。

二、郑国与周王室的交锋

在春秋战国时期,天下共主的平衡总会被打破,第一个出场的是郑庄公。
在春秋初期,郑国在中原诸侯混战中纵横捭阖,周平王感到危机,想用虢国的势力牵制住郑国;
虢国势力太小,无法牵制郑国,这惹怒了郑庄公,跑去质问周平王,为了安抚郑庄公确保和平,提出同郑国交换人质,这就是“周郑互质”事件,周王室第一次丢脸;
公元前720年,年轻气盛的周桓王,为了挽回周王室的面子,打算把周王室的政务交给虢公忌父,结果郑庄公把周王室田土上的粮食给抢了;
新天子继位,3年后郑庄公才去朝拜,而周桓王接待也毫无礼法;
公元前712年,周桓王与郑国交换城池,周桓王却给了一个无法直接管理的封地,而郑庄公不甘吃亏,一怒之下与鲁国交换祭田;
公元前707年,周桓王联合各国(陈、蔡、虢、卫)讨伐郑国,在繻(xū)葛(河南长葛北)发生激战,史称“繻葛之战”,最后以周桓王被郑国大夫祝聃(dān)一箭射中肩膀逃窜结束;
周王室残存的那点摇摇欲坠的权威,也被祝聃一箭射落在地了。

三、郑庄公小霸局面的形成

开国国君郑桓公在太史伯的建议下,向虢、郐(kuài)两国国君贿赂,取得了十座城池,在公元前806年建立郑国;
对于新兴的诸侯国,不能与老牌诸侯国相提并论,但是它没有那些诸侯国尾大不掉的忧患,反而能够另辟蹊径的崛起;
郑国崛起的三个优势:
1、地缘政治
平王东迁时,郑桓公为国殉职,保存下了郑国,为其在中原占据了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而南方的楚国、东方的齐国、西方的秦国,都距离比较远,北方的晋国那时还在内乱,都对郑国构不成威胁;
而中原也仅有宋、陈、蔡和卫与郑国不相上下的诸侯国,对郑国没有实质性威胁。

2、雄厚的政治资本(抱着周王室大腿)
郑国与周王室的关系始终很密切,郑武公和郑庄公在周王室都掌握一定的实际权力;
在东迁的时候,郑国是周王室唯一可以依赖的诸侯;
因为秦国地处西北一隅,还没受到中原诸侯的认可;虢国势力弱小,没有底气;而晋国则陷于内乱;
且郑国经常以周王室代表的身份去参与各诸侯事务,获得了与其它大诸侯平起平坐的地位。

3、商业、农业、手工业发达
优越的地理位置,为交通运输提供了便利条件,而郑庄公又对商业很支持:
先后与商人订立盟约,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允许商人自由贸易;
而商人的积极纳税,使郑国获得了丰厚的利润以及高额的税收,郑国就可以利用这些发展农业和手工业,国力就迅速强盛起来了。

繻葛之战的胜利、帮齐国抵挡北戎、推掉齐国文姜的亲事,这是强国的初步体现;
公元前702年,郑国、齐国、宋国、卫国在恶曹之地会盟,郑庄公小霸局面正是确立。

四、为啥是“小霸”呢?

因为郑庄公成为中原霸主后很快就去世了,并不能凌驾于其它大诸侯,而史籍也没有更多关于他的记载。
通过1923年在新郑出土的“王子婴次炉”青铜器的考证,这个王子婴次很可能是郑庄公儿子公子仪。
按照周礼,只有天子之子才能称为王子,诸侯之子只能称为公子。
这个青铜器的发现,就很有可能说明郑庄公要短暂的称王时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历史小记 | 郑庄公小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qggq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