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乡下老宅的后门,曾经有一片水田,但种田的辛苦与经济上的不划算,在小队与村的商讨之下,全都出租了。
刚以为,还是承包给种粮大户种粮,想不到商家建成了荷博园,供人观赏。
很快,荷博园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建设,已基本建成。里面有各种小池,种着不同品种的荷花。其间还搭建各种草棚或亭子,让人在游玩累了,可以歇歇脚。
为了满足种季节游玩需要,荷博园还搭建了野炊区,专供野炊。不仅建了土灶,还花大力气,接通了自来水。
就这样,荷博园的建设成形了,据说这荷博园,汇聚了全部的荷花品种,其中不乏有珍品。
建成后,商家通过无人机的拍摄,通过媒体自媒体等多种手段,向外推出其旅游产品。从无人机拍摄的效果,从空中俯瞰荷博园,只见荷博园内,各色荷花竞相开放,池子,草棚、荷花,可谓是美轮美奂,一时间,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人气的一下子爆发,可能误导了商家,以为这荷博园已成游客打卡地,于是乎,开始设门禁,售票有偿开放了。
作为原土地的使用者,对于商家的收费很有意见,在与商家的交涉下,勉强答应了,原土地的使用者,可以半价优惠。
即使如此,原土地的使用者也很有意见,这地方,原本是自己种田或成长的地方,现在开了荷博园,围栏一做开始收费,很想不通,本地的村民,也懒得再进去赏花了。
而外地慕名前来的游客,本就想着免费观赏荷花,却想不到要收门票,很有意见,说,这荷花到处都有,又不单单你这边有。
于是,荷博园的人气,直落千丈,门可罗雀了。
商家都是需要盈利的,荷博园的门可罗雀,几乎断送了荷博的经济来源,其经营状况可想而知。到了第二年,基本没什么资金可投入了,管理也跟不上。
缺乏管理,直接导致了荷博园内杂草丛生,各池子内的荷花,也只是往年的陈枝烂条上,开出新的禾苗,但明显没有新种的旺盛。
破败情形初显,而后直接进入了恶性循环,最后连那些草棚、亭子等也部分倒塌。缺乏维护,带来的只有萧瑟。
现在正是七月,正是赏荷的季节,尽管这荷博园内,还开放着些许荷花,但已不再是修葺一新的园,而是在荒芜杂草中的原生态。
不知这样的原生态,是不是更加符合人们的心理。
这荷博园,已荒废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