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笔记:《深度思考》莫琳·希凯

读书笔记:《深度思考》莫琳·希凯

作者: 琦介 | 来源:发表于2020-02-10 19:10 被阅读0次
用深度思考连接一切,是未来10年最有价值的认知升级与自我精进的模式,是最具竞争力的优势。

初看封面介绍以为是一本解决问题的工具书,看完发现更像是莫琳•希凯的自传。这本书倾注了作者对于自己人生和职业的思考,它不是讲述职场进阶的培训书,而是以讲述故事的方式让我们体会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每一步的成长,紧要关头的挣扎和奋斗,面对各种处境时的深度思考,以及如何追随内心的真实做出了影响一生的选择。语言风格方面秉承了作者所坚持的“真实”,细节描写展现了女性独有的感受力和感染力,很能引起共鸣。

关键词

以下是本书中作者反复提到的一些关键词。

《深度思考》关键词

故事梗概

作为一个成长在20世纪60-70年代的美国女孩,莫琳无疑受到了文化叛逆风潮(反文化运动)的影响。父亲是律师,母亲是家庭主妇,三姐妹中排行老大,性格内向(在当时内向像近视一样会被纠正),离群索居,不爱群体竞争,经常沉浸在书本、电影、电视中。同时她也是一个犹太人,在基督教主流的学校里感受到了反犹主义带来的一些不适。

直到高中暑期的一趟法国之旅,唤醒了莫琳的感受力,对法国文化、风景和品味的体验,也在她心里埋下了对法国的向往。大学时代,莫琳选修了“法国新浪潮电影”,新浪潮电影和解构主义的“视角”,极大地影响了她的观察能力,使她感受到细节对情绪和感觉的影响,理解了细节如何能触动他人。这种独特的观察和感受力极大地影响了莫琳的工作方式和领导风格。

大三留学法国期间争取到了和法国女孩弗勒同住的机会,弗勒的真实、叛逆、狂野影响了莫琳,也改变了她对于女性身份和女性规则的思考。超越约束、回归真我、追求实用的能力成为她生活的根基,特别是在职业生涯中,使她能够瞄准目标,用自己的方式绕过别人设置的规则和强加的标签。

大学毕业后莫琳进入欧莱雅作为实习生,推销“染发剂”产品,在耶鲁艺术方面的学习让她出色的完成任务,观察和感受顾客如何理解各种符号,明白这些视觉信号能带给顾客什么感受,这些方法非常有效。莫琳从产品经理助理,再至产品经理,积极探索,一路升级,不断摸索成功的方案。

在欧莱雅担任产品经理工作2年多后,因为感情莫琳选择离职回到旧金山,后来加入了盖璞公司,经过6个月的实习和一年的助手工作后,终于得到了作为商人的认可。莫琳借助尘封“腰带”的商机大获成功,确立了她的销售信誉。在皮带和袜子领域的成就为莫琳打下了基础,随着经验的增加,莫琳已经做好迎接更高挑战的准备。

几年后,莫琳被调到盖璞正在创建的新品牌(老海军),在香蕉共和国不断拼搏,升至总裁职务。之后被香奈儿看中,在担任了2年美国分部临时总裁后,由于表现出色顺理成章的成为香奈儿全球CEO。

在担任香奈儿CEO将近10年后,由于与业主在未来战略上存在分歧,莫琳离开了香奈儿。这时是2016年4月,作者离开了香奈儿几个月左右,这一年,莫琳选择了“声音”作为年度关键词,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分享,鼓励更多人打破标签,返璞归真。

书中也讲述了莫琳情感和家庭方面的困惑和成长。在欧莱雅工作期间,莫琳认识了后来的丈夫安托万。安托万是一个讨厌规则的人,喜欢泰国自由放松而友善的生活,他尊重女性,能无条件地支持莫琳的事业。婚后他们有了两个女儿,由于难以平衡工作和对女儿的照顾,不得不有一个人回归家庭。在当时“男主内”还不被认可的环境下,安托万甘愿调整工作成为照顾孩子的主力。因为忙于工作导致二女儿的早产,还有在女儿成长过程中陪伴的缺席,这让莫琳非常内疚。所幸安托万给了孩子们足够的爱和陪伴,莫琳也意识到自己为孩子提供舒适家庭和优质教育的价值,她也尽可能在孩子需要建议和情感安慰时提供了帮助。

在经历了28年的感情生活后莫琳和安托万决定再次打破标签,选择了离婚,各自开始不同的乐章,但彼此仍是好友和家人。

在离开香奈儿后,莫琳依然在继续思考如何全面重塑自我。

莫琳•希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笔记:《深度思考》莫琳·希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qhax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