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共创# 001-有与无-开头
【见】
我靠写作为生。有人对我说:像你这样写是不行的啊,你没有生活!我虽然长相一般,加上烟抽得多,觉睡得少,脸色也不大好看。但若说我已是个死尸,总觉得有点言过其实。人既没有死,怎么就生活了呢?笔者过着知识分子的生活,如果说这种生活就叫做“没有”,则带有过时的意识形态气味——要知道,现在知识分子也有幸成为劳动人民之一种了。当然,我也可以不这样咬文嚼字,这样就可以泛泛地谈到什么样的生活叫做“有”,什么样的生活叫做“无”;换句话说,哪种生活是生活,哪种生活不叫生活。
众所周知,有些作家常要跑到边远、偏僻的地方去“体验生活”——这话从字面上看,好像是说有些死人经常诈尸 ——我老婆也做过这样的事,因为她是社会学家,所以就不叫体验生活或者诈尸,而是叫做实地调查——field work。她当然有充分的理由做这件事,我却没有。
【感】
作者以自嘲、对比、比喻等方法回应别人对他的写作评价“没有生活”。这样的开头,有点绕,也有隐晦的趣味。作者的自嘲和平实、接地气的对比让人忍俊不禁,但这些幽默的背后别有深意。
【思】
作者从咬文嚼字,到举实例说明:哪种生活是生活,哪种生活不叫生活:
有些作家跑到边远、偏僻的地方去“体验生活”,这就好比:有些死人经常诈尸。(因为看起来的形式问题)
笔者老婆是社会学家,因此,她的“体验生活”名正言顺地可以叫做“实地调查” (因为身份的问题)
而笔者是作家,以写作为生,自认为过着知识分子的生活,但因自身的外在形象及行事方式不符世俗对“有生活”的认知,而被人言过其实地认为“没有生活”。
他想说明的是:不可以肤浅定义和评论“有与无”,片面主观地认为“写作”一定要有某种“看起来”的“生活”。毕竟,不是所有的“体验生活”都叫“有”。不是所有人的“体验生活”都叫“实地调查”。
我的感想:加入这个共创的初衷是为了督促自己尽快写起来,先上路再说。围观了几天之后,今天终于开始下笔了。虽然模仿的有点笨拙。而且【行】的部分还没有构想出来。但是。开始写了就是很好的突破,先完成后完美。
第一张卡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