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观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人生观是人们关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观点和根本看法。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对象有无价值和价值大小的一种根本观点和评价标准。三者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价值观取决于个体对某一事物的态度,而态度有三种成分:认知、情感、行为。而个体行为不仅仅取决于态度,许多情况下是情感引领行为。例如吸烟,明知对健康有危害,超常吞云吐雾。最可怕的是青少年的“网瘾”,在价值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的年龄段,沉迷网络,网络虚拟世界中寻求刺激快乐和掌控行为,从精神分析角度看,皆源于不能“延迟满足感”。是本我与自我不能协调的结果。
手段目的化(信仰的力量)单位组织观看央视录制的宣传共产党员的纪录片《榜样》三,没有了不接地气的高大上,没有为了工作不顾“家人”的“不人性”,有的是令人信服的朴实无华,厚道本色。观看现场静谧无声,同事们个个眼睛发热,深受感动。
几十年如一日做编译的宋书声、18年坚守为村民出诊的贺星龙、“临危受命”的李元敏、逐梦太空的王淑芳、毫无畏惧的印春荣、让百家心变为一条心的朱仁斌、始终扎根实验室的赵忠贤和毫无怨言的国测一大队全体队员。
手段目的化(信仰的力量)他们之所以被评为榜样,披肝沥胆,尽职尽责,是因为他们做到了“条件目的化”。将工作内化为自己的使命。
在个人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都存在着两种价值评价过程:一种是价值的条件化过程。价值条件化建立在他人评价的基础上,而非建立在个体自身的有机体评价基础上。而另一种是罗杰斯提出的人先天具有的有机体评价过程,它把个体的经验与自我实现有机的结合使人不断迈向自我实现。我们自己最了解自己,我们有极大的潜能,我们自己有改变的能力。而我们古代心学大家王阳明的“致良知”也提出人人皆可为圣贤,良知会指引人。
龙应台说:
二十岁之前相信的很多东西,后来一件一件变成不相信 。。。
曾经相信过历史,后来知道,原来历史的一半是编造。。。
曾经相信过文明的力量,后来知道,原来人的愚昧和野蛮不因文明的进展而消失。。。
曾经相信过爱情,后来知道,原来爱情必须转化为亲情才可能持久,但是转化为亲情的爱情,犹如化入杯水中的冰块——它还是冰块吗?
这些共产党员《榜样》,因为把共产党当做自己信仰,才能做到“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因为信仰的力量是无穷尽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