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就是一个朝着正向不断被改变或者主动改变的过程。有些人积极主动的去改变,所以有了加速的成长;有些人是被迫的接受改变,所以成长慢;甚至有些人不愿意去改变,也不接受社会的改变,所以相对于某个时间点的自己来说是没有成长的。获得成长的第一步是改变,改变的根源是行动,行动的方向是认知,认知的来源是你读过的书、见过的人以及走过的路。
很多时候我们会觉得读过的书,隔断时间不再去读,就会把书中的内容基本忘记了,那读书还有意义吗?其实这是个不需要思考的问题,读书的人从来都不会去思考读书的意义,当达到一定的读书量的时候,总是能明显的感受到读书带来的收获。而我见过关于这个问题最好的答案是“你小时候吃过很多食物,但是你肯定不记得具体吃了什么,但是你会因为这些食物而长大了。”食物喂养着我们的身体,书籍喂养着我们的思想。同样,食物影响着人的身体,书籍影响着人的思想和行为。读一本书,并不仅仅只是看文字与故事,更重要的是看文字与故事背后作者的思维及观点。当与作者的观点达成共识的时候,会接受作者的观点,改变自己的行为;当观点产生冲突的时候,你会找各种理由与借口来支撑自己的观点,坚持自己的行为。所有的思想与观念最终都会体现在行为上面。所有你读过的书都会在潜移默化的改变着你的思想与行为,这就是为什么你脸上会写着你读过的书。当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开始对自己的行为发起了反思。回忆自己工作后第二年,就开始接触到了李笑来,订了他的专栏,看来他的书籍,学到了很多关于他的一些观念和思想。所以在后面的很多思想中会有他观念的影子,比如,“注意力>时间>金钱”,“付费就是捡便宜”,虽然可能在运用这些观点的时候,并不会想着这些是出自李笑来的书籍及专栏。但是在做某些选择的时候,会潜意识的以这些观点为标准而作出选择。所以说,每个人的脸上都写着你读过的书。
而你脸上所写着的你见过的人,实际上与读过的书写在你脸上是一样的道理,都是从思想的影响体现到行为方式上,只是思想的表达方式不一样而已。书本用的文字的表达方式,而你见过的活人,用的是更直观的行为、语言等方式进行表达。影响可能更为深渊,所以从小树立一个自己的偶像形象也是一件好事,以偶像的行为标准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尤其是家人的偶像形象,正如我自己,或许对于很多人而言也都一样,从性格、爱好、习惯等各方面都会受到从小就崇拜的家人有很大的关系。
你走过的路也会写在你的脸上,这里所体现的是你的处世态度。走的路多了,见识的人和事也就多了,于是也开始见怪不怪,自然也就形成了遇事不惊、处世不慌的态度。这里的路不是你走了多远,去了多少地方,每天走了多少步。而是你经历过的人和事,所形成的一个综合复杂的关系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