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用鲁迅的这段文字,是因为这样能勾起我学生时候的那段光景,也会回想起三味书屋里,先生的戒尺会打他在手上的痛感,然而在那段日子里,是我从未想过三十而立这件事的时光。
时隔二十余载,翩翩少年成了油腻中年。在某段时间里,有一些人会这样表述我的状态,我始终都没有反驳过。所以,三十而立这件事,就让我有了些联想,这联想里有事业成就,身体状况,家庭关系等;当然,还有在三十而立之前就憧憬过的爱情与生活,这跟家庭关系是很有联系的,虽至今也未能完成,固然就显得跟三十而立更为密切。
这样讲是有原因的,这个原因不是圣经的工人让你打脸的应该,也不是骆驼祥子选择虎妞的必然。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三十而立跟三十而不立是必然要有个区别的,这个区别就跟这些事儿息息相关,至少在大多数长者是这么看待的。
我提及三味书屋,跟三十而立。其实,是想体现这两件事有鲜明的对比,如果你也能回想起早自习念朝花夕拾的时光,这对比就足够鲜明。还如我曾经年少无知的殊途与我现在的“一事无成”,这个无成也是在别人看来的。之所以这样的对比,是为让自己有更为深刻的感悟。譬如,我突然的会思考自己是不是该而立了,但结果显然不是。我差点被这样的一句话迷惑,也差一点让它成为指明灯,我该为此而立,而且是必须的。
还好,我想到了李健说的:“ 三十而立是不正确的,三十很难立起来。所以年轻的朋友们不要太着急,不能像我当时老想这句话,我觉得四十(能立)就不错了,真是这样的。”
恍然大悟,醍醐灌顶有点过于。但我着实的又重新进行了思考。这一思考,也让我认为三十而立这件事,并非到了必然的地步;它是需要按部就班,是需要水到渠成,还需要一点老天安排。
我想这该是多大的收获啊,它没有让我在其中过于迷茫。但若家里父辈长者知晓我有这样的收获,定会告知,这收获是极为不对的。很显然,我收获的清醒与他们的认同达成一致的可能性极其低。但至少,我又有了一些说法与他们辩论,总结出强而有力的论点,将他们的固化及判断,逐一“击破”,成为这件事上的胜利者。
这个论点就是,我好像还活的不错,有一些良友,有一份自由的小差事。当然,也不缺乏一些调剂日子的男女生活,这一点跟父辈认同的而立结果背道而驰,但对于我而言,这个论点足够麻痹我自己。
三十而不立,不该是说我们没有立起来去承受不成功的事业;也并非讲,我们在三十而立的时候,没去完成本该我们完成的“使命”,什么样的“使命”会让人持续愉悦?这是对于自己或者家人,都是不该的。
固化的教条,容易使得人们找到方向,从而可以快速得到决策。这是周而复始,但却无法标新立异的认知。它有错吗?没有,因为它的确帮助很多迷途的人们,完成了原本该有的生活。还好的是,我未在此路上迷途,这一点,我坚信不疑,这也是支撑我清醒的缘由。
我一直提及三十而立跟三十而不立。这都不是最为想表述的。我所阐述的这个点,最重要意图在新年的伊始,我得想个纪念这个时刻的法子,这需要用一个值得争议的话题来开启。若在多年以后,我把像世人们认为的那样而立了,姑且我再来看这篇文字的感受又会有很大的不同。当然,这一切得交给往后,这也如岁月如时光如此。
王小波写过:“疲惫的种猪往往摆出一种肉猪才有的正人君子架势,死活不肯跳到母猪背上去。总的来说,人的安排使猪痛苦不堪,但它们还是接受了:猪总是猪啊。”怎么去理解呢,我是带着<傲慢与偏见>的。
人们一如既往的认为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但我们都要为此干杯,为此呐喊。
2022年腊月初一星期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