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对自己还是对他人,我们总是容易苛责性格的弱点,而忽视环境的影响。
早晨送孩子上学,责怪孩子慢慢吞吞,却没有考虑孩子是睡眠不足,还是没有前一晚做好准备落下东西?约会迟到,电话不接,心理也会以为对方不在乎自己,而不愿接受有可能堵车或是临时有事?
所有这些场景是否都有些熟悉? 在心理学中叫做归因错误——
“人们常把他人的行为归因于人格或态度等内在特质上,而忽视他们所处情境的重要性”。
基本归因错误往往会表现为观察者和行动者之间的偏差:
当人们作为评价者对他人行为的正面后果归因时,往往倾向于外部的归因, 而评价他人行为的负面后果时,则更倾向于稳定的内部归因。而当人们作为自我评价者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归因时,则恰恰相反。
也就是说做同一件事,如果他人做好了,要么是他有关系有背景,要么是他运气好;如果自己做好了,那是能力强、有经验。别人发脾气是性格暴燥,自己发脾气那都是被逼的。
一切真相大白。原来并不是我们心胸狭窄气度不够,这仅仅是正常人的心理状态。 反过来说,对自己错误的归因若总是外在,那么如果我们不能控制自己,就应该学会改善环境。
格拉德威尔在《引爆点》一书中提到:
性格其实更像是在某个时刻、某种情况和环境下流露出来的习惯、倾向和兴趣的集合体,这些东西互相联系,却不是密不可分。大多数人看起来好像性格稳定一致,那是因为我们能够很好地控制我们的环境。
从来作奸犯科者被大众厌弃,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哪一个不是受环境影响?以为周星驰一定幽默风趣,工作以外却是不苟言笑。老板真的不近人情?别人家都是丈夫周到,妻子体贴?脱离工作环境再严格的老板都有温情,走出别人家的那一刻再好的夫妻也会争吵。
这也就是为什么办公室的营销团队,在每一个冲刺销量的节点上都要布置上团队标志、口号、背景资料、各种报表等等,目的是营造一种能让你热血沸腾的环境,然后暗示你必须尽一切可能向目标迈进。
我们所处的外部环境决定着我们的内心状态,尽管我们对此并不完全了解。
心志坚定的人可以很好的避免归因错误。对自己的判断客观理性,不会以环境为借口。每一位创业者或者自由工作者的成功无不是自律者。而对于大多数人,与其在闹市中求静,不如去田野村庄。
断、舍、离的意义大概就是这样?环境的极简不仅是为了干净整齐,而是把心安定下来。丢弃太多的无用品是反照自我内心的欲望。远离干扰,包括无益的阅读和交流,少些是非与杂念。
对自己多找问题少找理由,对他人少找问题多找理由。心里装的是什么,外面的世界就是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