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买了很多书,因为没有专门放置书的装备,所以就在网上购置了一个简易书架。在网上查询的时候,看上面的图形感觉还不错,所以就果断下单了。
几天后书架从远方寄来了,傍晚时分爱人辛辛苦苦地把一个大大的包装扛上来。拆开包装,哇塞,里面是各种规则的密制板条,还有几袋型号不同的钉子。
我把板条一个一个拿出来,用抹布擦去上面的灰尘和塑料包装上掉下来的小塑料颗粒。爱人则拿着包装盒一张纸质说明书在认真研究着。
全部擦干净之后,我看着堆了一地的板条,感觉自己的智商明显不够用了。这些零件和网上看到的那个现成的书架对比起来,简直是从无到有的一种创造性劳动。
爱人充分发挥了他理科思维的特长,端详着地上的板条说,“来,先看板条上的记号,把板条分类。”
“哦,原来还有标号,我感觉很多板条是一样的呢?”
“不一样,规格是一样的,但是板条上的孔眼不一样,那是拧螺丝的地方。”
既然知道自己不懂,就只好听指挥了,拿起板条从头到尾一顿观察,找到标号按照爱人的吩咐分别放到一起。奇怪的是板条上的标号写得的位置不一样,而且写的数字也不是一个规格的,有的是阿拉伯数字,还有两个是大写的汉字,真不理解这种操作是什么意思。我已经感觉到头大了,还如此折磨我有限的思维空间。
全部分类之后,我和爱人开始安装。他拿着板条掂量来掂量去,叨咕着,“应该是这样装,好像没错,对,就这样装,来吧!”
“你想好了,我只负责打下手。”
“来吧,就这样了。”
于是我们开始下手,把横板条和竖板条对好位置开始拧螺丝。螺丝的位置都在板条的内侧,看起来非常不方便,爱人的视力好像不太够用了,于是我就打着手电,趴在板条上开始对螺丝的接口,居然很快就掌握了巧门。爱人为了鼓励我干活,对我一顿飘扬。他看着说明书,按照说明书的按照步骤,一步一步进行,费了好大劲,终于按照了三个隔层。
看着书架的半成品,爱人躺在沙发上,嚷嚷着,“晚上吃啥了,饿了呢!咋感觉这么难受呢?干不动了!”哎呦喂,这活干了一半,技术工人罢工了。
之前一直忙乎着干活,也没有看时间,我拿起手机一看,怪不得爱人饿了,都十点多了。问爱人想吃点啥?他说想吃个苹果,我赶紧给他洗了一个苹果,吃完苹果,问他感觉如何?他说好了一点。人都累这样了,还干啥活啊?休息吧!爱人还有点不甘心就这样中途放弃。
“不装了?”
“还装啥啊?就按照这进度,一晚上也干不完啊!这书架人工成本挺高啊!休息,明天再说吧!”
“好吧,今天基本熟悉按照程序了,明天一会就安装好了。”
于是就让安装了一半的书架和一堆没有按照的板条相伴,休息了。
第二天没等我起床,爱人就早早就起床开始继续琢磨着工作了。我起床后一边做饭一边帮忙。
忽然听到爱人说,“不对呀!这个地方怎么没有螺丝扣呢?”
“那怎么弄的呢?”
“装反了,这个板条应该倒过来装,螺丝扣在这边呢,得把这个板条写下来重新按照。”
“那也太麻烦了吧,不能对付着用吗?”
“不能,按反了,柜门板按不上,必须得拆开。”
“拆开之后,螺丝再拧进去,不会松吗?”
“没事,拆吧!”
“我不管,你自己弄吧。”
我感觉心情非常不美丽,好不容易弄了半夜装个雏形,居然要重新来过,真是无语了。爱人也不言语,开始拧螺丝。
很快,最底部的板条卸下来了,埋怨归埋怨我还得继续帮他对螺丝扣。
又倒过来按照了一次,为了谨慎起见,爱人对照着说明书,一遍遍核实。
“这个地方也安装错了,这两个竖板也要拆下来。”
我用沉默来表达我的态度,沉默是最有力的反抗。真是太难了。
继续拆,继续装。真不容易。
“不干了,吃饭。”
“好的,吃完饭再干。”
吃完早饭继续干。终于把所有的板条都找对了位置,就差最后安底层的隔层挡板。换了一袋螺丝,继续。
“这个螺丝是干啥地呢?怎么找不到位置呢?”
左掂量右掂量,找对了位置。所有的步骤都对,怎么安不进去呢?
“我看看。”我拿过来左按按右按按,“这个螺丝是带弹簧的,可以压进去。压进去就安上了。”
“你说得有道理,聪明!”
彩虹屁飘起。
终于安装接近尾声了,时间也已经中午了。
这次购置书架的过程,我感受到了项目式学习的体验。材料准备齐全了,成品书架需要合作完成。这个过程中需要读图,需要沟通,需要合作,需要思考,需要试错,需要调整,需要改进,需要返工。过程中感受丰富,体验多元,直到最后作品呈现,体会到成就感和价值感。另外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发现了爱人的优点,爱动脑筋,动手能力强,不厌其烦有耐心,对比之下我就比较急躁和情绪化,遇到问题爱发牢骚。书架安装完成的那一刻,我觉得这次购物最大的收获就是这个安装的过程,凡事都有两个方面,虽然麻烦了一些,回顾这个过程,还蛮有趣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