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Dark Age————《欧洲中世纪》读书笔记

Dark Age————《欧洲中世纪》读书笔记

作者: warchiefL | 来源:发表于2019-07-25 21:46 被阅读0次

    花了差不多半年的时间读完本书,实在是有一些怠惰,这几年看过的史书不在少书,但给我的感觉是很难抓到核心部分,各个民族文化交织在一起,显得错综复杂,这类史书只能作为一个入门,然后跟着自己的兴趣再来探索更深刻的内容,这犹如大学里的某专业到了硕士和博士阶段,研究方向就更细更小。本书相对杜兰特的《信仰的时代》要更容易,因为杜兰特的这本书并没有清晰的地图来说明当时的情况,对于中世纪领土的变化,我们常感觉难以琢磨,这并不友好 ,对于一个初探者而言。《信仰的时代》相比本书整整多了600多页,最近翻阅前者才发现,原来对于中世纪至关重要的一个线索“哲学”本书提及的并不多。

    哲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是反应当代社会意识形态和自然科学发展。例如在中世纪哲学占据主要地位的是神学,神学因为二元论和三位一体等各方面问题都存在的争论又分了很多异端的教派。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关于人类的原罪和上帝的恩惠。这一方面,圣 奥古斯丁时代关于神学的讨论达到了一个小高峰。主要内容是建立在上帝是永恒的超验的,物质和灵魂都由上帝创造的体系下进行的讨论,在认识论方面,上帝几乎是一切的物质和精神基础,人类由灵魂和肉体的结合而产生了,而肉体会腐朽,灵魂则是永恒,灵魂的由来也由上帝赋予,是上帝,三位一体的影像。这一点与古希腊的多神教完全不同。这也为后来经院哲学奠定了基础。经院哲学研究的主要的问题是基于神学的基础上,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问题进行研究,并解释和调和它们与基督教的关系。经院哲学注重精神上的研究,这一点对于中世纪的发展显然非常的不利,它们在思维上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现在看来似乎是一种空想,但是所留下的逻辑学遗产也不可忽视。经院哲学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受柏拉图影响,柏拉图主义和新柏拉图主义占据了哲学流派,到了十三世纪,亚里士多德哲学的兴起也是三段论的鼎盛时期,这也是经院哲学最后的辉煌,此时意大利神学家托马斯 阿奎那著作《神学大全》几乎将自然,社会,精神统统纳入了神学的架构下。到第十四世纪,是经院哲学走向衰落的时期,唯名论的发展使得理性和信仰哲学和宗教的结合慢慢的松开了来。为后来各种流派的哲学发展提供了道路。

    回到正题。

    中世纪---Dark Age ,一个黑暗与绝望并存,但却不乏生机和曙光的时代。

    是死亡,混乱,信仰,战争,知识并存的时代。

    中世纪是从公元5世纪开始,到15世纪结束,两个事件可以作为中世纪的开端与结束——西罗马帝国灭亡开始到东罗马帝国灭亡。 罗马帝国是我最喜欢的国家之一,其庞大的地域,多彩的文化,以及作为古希腊继承者而发扬的政治制度,值得我们去仔细推敲。中世纪各个国家的意识形态和文化都深受罗马帝国的影响,不少民族还以罗马的继承者自居。在中世纪出现的神圣罗马帝国以及俄国便是这样。而拜占庭帝国,也就是东罗马帝国 ,由于出于曾经的希腊,色雷斯地区,后期则演变成第二个希腊帝国。

    公元500年的欧洲,西罗马帝国已经灭亡。

    (电脑简绘)

              图1 公元500年的地中海世界

    图1是公元500年的欧洲,也是中世纪的开端,早在几个世纪前,地中海周围的陆地都属于罗马帝国,在更早的时候还是罗马共和国,经历了几次布匿战争征服迦太基之后,北非一片区域也正式纳入罗马共和国的版图。一个宏伟的帝国从此越发的辽阔,当然在公元300年,对于还处于奴隶制度的帝国而言,管理如此辽阔的疆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是气候问题,虽然不是绝对因素,围绕着地中海的气候多变,对于科技落后的时代而言,影响是相当大的,更多的情况需要从罗马帝国经济史中进行考究,各个区域由于气候因素,造成的最直接原因就是粮食种植问题。地中海三大作物:谷类,葡萄,橄榄,由于地中海各个地区气候各异,所以作物分布也不均匀,这样可以形成一种贸易交换,当然在亚平宁半岛的居民是最受益了,在罗马早起的危机来临时,戴克里先皇帝采用四帝共治度过了这一段难关,395年狄奥多西一世将罗马一分为二,演变成了上图所示的西帝国和拜占庭(东罗马),西帝国在公元500年左右灭亡,东罗马帝国则持续到了16世纪,在4-5世纪,西罗马帝国连续受到匈奴上帝之鞭“阿提拉”和西哥特人的侵略,到西罗马皇帝被罢黜,西罗马帝国正式宣布灭亡,图2用一条简明的时间轴来表示这个过程

                                   图2. 西罗马帝国衰落时期

    西帝国在最后的几个世纪里接受了基督教,在君士坦丁大帝的时代,基督教成了国教,当皇帝皈依主教时,整个国家的意识形态就会随着改变。对一个偌大的帝国而言,其实还算致命,另一个因素就是人口的结构问题,人口结构问题最终就归为民族的不同。信仰的不同始终会使得后期的社会意识形态不一致,从而造成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当然最本质的原因,必然是政治制度的因素,柏拉图曾在《理想国》里描述过,最好的制度是贵族制度。当然前提是必须有一位贤能的人治理国家,在君主制为主的帝国里一般是君王的后代作为继承人,这在不同的年代当然会有遇到不贤之人的问题。早在2000多年前,罗马人就预料到了这个问题,因而存在着大名鼎鼎的“元老院”这是在奴隶时代的不折不扣的贵族机构,作用和现在的议会、内阁相仿,其主要作用是进行选举,立法以及任免,可以认为共和国时代的罗马是最辉煌的,当屋大维当权议会,罗马帝国建立。元老院权利大不如前,戴克里先执政时期,罗马帝国进入君主制。再后期,压力颇大的税收似的幅员辽阔的罗马帝国变得危机重重,对于外来民族的欺压,严重的税收,官员腐败。造成了西哥特人的反击。当最后一位罗马皇帝被罢黜,西帝国就此终结,中世纪迎来开端。关于西帝国的灭亡,一直以来都是众多人热议的话题,当然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答案总是不同的,比如从孟德斯鸠的《罗马盛衰原因论》和马基雅维利的《论李维罗马史》中可以看出其差异。

    时间正式进入公元500年,跟随着时间线,先来看一看公元500年的格局吧,如图3所示。此时的西罗马帝国以已经被完全瓦解,亚平宁半岛为东哥特人所占有,高卢地区为法兰克人所占有,而伊比利亚地区为西哥特人所占有,大不列颠岛为盎格鲁撒克逊人所占领,地中海对岸,则为汪达尔人所占有。蛮族的入侵虽然将西罗马帝国分解的七零八落,但是他们本身也能够作为继承者将罗马的文化传承下来,作为日耳曼民族的各个分支,就像割据一样的,他们在自己的领土范围内开始拥有了自己的文化。但就目前而言,基督教仍然是他们各个蛮族的主导宗教,只是皈依时间的早晚而已。蛮族的高层和罗马结合,慢慢地形成了欧洲中世纪的贵族。

                 图3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的初步格局

    在西罗马帝国四分五裂的时代,百姓的生活是苦不堪言,战争也是对“蛮族”最好的诠释,蛮族社会的结构是分为贵族和农民,贵族像农民索取税收,从而给农民给予保护,这其实可以看出是从奴隶制到封建制度转变的最初的形态,由社会结构而定,当西罗马帝国灭亡,贵族流离失所,而留下来的农民奴隶自然就被割据的各个蛮族贵族所利用。

    从500-800年的西方基督教世纪的具体格局可由图3清晰的看到,首先是高卢地区,高卢地区被法兰克人所占领,法兰克人首领克洛维建立了墨洛温王朝,在这个混沌的年代法兰克人的残暴使得墨洛温王朝并不是特别受人欢迎,但还是成功的统治了两个世纪,其领袖克洛维在486年皈依天主教,虽然不能对墨洛温王朝的残暴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但还是为蛮族平静其“内心”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伊比利亚半岛在6世纪被西哥特人统治着,我想“哥特”一词必然是大多数人都不陌生的,例如欧洲的哥特式建筑,日本的哥特式萝莉,这个词象征着“黑暗”,也是从哥特人这里而来,但是这两者却没有任何的关系,“哥特人”被作为蛮族中的一个分支,其黑暗和野蛮程度,使得哥特一词 成为了中世纪后期建筑风格的一个命名。哥特人在信仰方面是早期的异端 阿里乌斯教(基督教分支之一),到公元587年,西哥特国王改信天主教,和当地的居民统一,为剩余的罗马民族和西哥特民族融合提供了台阶。除了当地的犹太人。最后西哥特王国在8世纪被穆斯林征服

    相比之下,盎格鲁-撒克逊民族要好的多,他们经历了非凡的宗教改革,以及在公元793年的维京人入侵,他们不仅成功的抵御住了外来名族,还能成功的让他们皈依基督教之下。北非和亚平宁半岛后来都被拜占庭,也就是东罗马帝国给占领,后来又被其他入侵者给抢夺。

    写到这里感觉稍微有一些些混乱,再梳理一下后期的几个重要的部分吧,拜占庭,穆斯林,教皇国,加洛l林王朝,由于中世纪1000年版图变化实在太过于复杂,这里还是会以时间线的方法来进行叙述和评论,在中世纪的欧洲,不仅有东欧地区的拜占庭帝国的光辉,还有西欧诸国的蜕变,以及来自北欧的入侵者。

    在西罗马帝国四分五裂之后,东方的东罗马帝国还佁然不动,在查士丁尼大帝的统治下迎来第二春,不过此时的格局和以前显然截然不同,东罗马帝国不仅要面临西方混乱的基督教阵营的危险,在700年左右,伊斯兰教也对东罗马帝国构成了威胁。史学家将东罗马帝国成为拜占庭帝国,他们在文化上不仅有着罗马帝国的传统,还集成了以前古希腊的文化,虽然他们也信仰着基督教,但是基督教在中世纪的分支却有很多,政治制度如同罗马帝国一样,采用独裁,君主制度,并且有着较重的税收。在这几个世纪里拜占庭帝国防御着外来民族的入侵,可否理解为不想步西罗马帝国的后尘。对于一个中世纪偌大的帝国,想要将帝国的历史延续下去,势必会采取一些保守的措施,在科技不发达的年代,获取世界的信息,以及战争都是不容易的事情,外来民族入侵不断的抵御都是成本很高的事情,并且,东罗马帝国虽然只是罗马帝国的一部分,但是它的疆土任然很辽阔,不断的扩张会加大帝国的负担。拜占庭在信仰方面由于和西方基督教世界存在分歧,关于“神性”是否统一的问题,导致了双方的矛盾一直延续,矛盾之深,也可以认为同作为基督教国家,在奥斯曼帝国最后入侵的时候,拜占庭帝国并没有得到援助,再之前的十字军东征时,也对拜占庭进行了大肆的掠夺。这一点,可以放到后面进行叙述。拜占庭文化和政治继承了希腊和罗马的,他们说这希腊语,以致后来有学者称其为 希腊帝国,文化和学术方面,拜占庭帝国可以说为黑暗时代的中世纪注入了最早的一批活力,可能是因为大帝国的威严把,他们的建筑风格也是如此,最著名的要数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

    查士丁尼的时代,是拜占庭1000多年比较辉煌的时代,查士丁尼在当皇帝期间,并没有忘记罗马帝国的荣耀,一直想收复失地,以北非的汪达尔王国,伊比利亚半岛的西哥特王国,以及亚平宁半岛的东哥特王国为主,不过,在争夺亚平宁半岛时,耗费了查士丁尼大量的兵力,在拜占庭皇后迪奥多拉死后,拜占庭帝国一蹶不振,连续遭到东方波斯帝国,瘟疫的威胁。在他去世之后,伦巴底人,西哥特人相继夺走亚平半岛以及伊比利亚半岛的一部分,拜占庭帝国后期的皇帝想扩张显得有气无力。在几个世纪里,拜占庭帝国成功抵御波斯帝国的进攻,并在巴西尔一世登基时被称为马其顿王朝的复兴,这段时间里, 他们最大的成就使得巴尔干半岛地区的人皈依,并到后来的俄罗斯地区的人皈依东正教,并延续到现在。对拜占庭帝国的另一个威胁是伊斯兰文明的崛起,他们在先知默罕默德的带领下,在中东地区建立了自己的王国并进行了扩张,与中东地区相接壤的拜占庭帝国自然会受到一些影响,他们在占领大马士革和耶路撒冷之后,使得拜占庭对这片地区的控制更加远离了。关于伊斯兰世界的概况就不再做更多的说明。另一方面,在西方的基督教世界里,法兰克王国经历了墨洛温王朝的颓废之后,迎来了黄金的年代,早期灭亡的西罗马帝国的文化与高卢融合,基督教和日耳曼人融合。于是,新的欧洲诞生了,朝着另一个统一的基督教世界发展,法兰克王国加洛林王朝此时采用的采邑制度,已经和中世纪的分封制度十分的接近。不过他们给人留下更多印象的事迹还是加洛林王朝的几任皇帝,矮子呸平、查理马特,和查理曼大帝。查理马特在公元8世纪的时候抵御了穆斯林进攻法兰克,为法兰克后期的扩张做了铺垫,这个时候也是墨洛温王朝加速衰落的时期,墨洛温王朝是暴力与懒惰并存的,这也比较符合“蛮族”的特性,在呸平是查理马特的儿子,正是在他的时代,墨洛温王朝正式退出法兰克王国的执政舞台,另一方面,罗马教皇与拜占庭关于圣象的问题而其冲突时,希望有一只军队能够保卫他们,在亚平宁半岛,伦巴底人一直对教皇有着巨大的威胁,矮子呸平在这一方面击败了伦巴底人,并且与教皇结盟,于是出现了后期罗马教皇加冕一事。查理曼大帝可以说将整个法兰克王国推向了巅峰,上一辈没有完成的任务在查理曼时代得到了最终的结果,伦巴底人被彻底征服。778年又率军攻打比利牛斯山脉以南的地区,西班牙的一部分,787年征服巴伐利亚地区,804年征服萨克森人,到公元800年整个西欧都别纳入了查理曼帝国的图。

                 图 4 查理曼帝国鼎盛时期

    在扩张 的同时,学术的复兴也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不过遗憾的是,直到查理曼去世,进行的仍然很缓慢,这恐怕就是底蕴的不足了,不过查理曼帝国的在西欧短时间建立起的霸权足以吸引足够多的学者前来进行交流,查理曼将此地设在了现今的德国亚琛。在这里,收藏了很多的书籍和文献,很大部分是来自于修道士的摘抄。

    加洛林王朝后任的继承者只要是子嗣的,都有机会继承,并分权,若要做到统一,往往王权内部的斗争也是非常可怕的,比如子孙凭空消失。不过将其送进修道院不免是一种更好的方法。在843年查理曼的子孙通过凡尔登条约将法兰克王国一分为三,并相互敌对,地中海地区的三足鼎立的局面,并没有持续太久,不过后来,以基督教的名义,西欧各国在最关键的时候总是能够响应罗马教皇的号召,虽然他们有着各自的目的。

    西欧的国家在查理曼去世后四分五裂,约800-1000年的时间,法兰克王国因凡尔登条约一分为三之后,分为东法兰克,中法兰克和西法兰克王国,也就是后来的德国,法国和意大利,当然这还要经历很长一段时间,这个时期,当属亚平宁半岛最活跃,也最难治理了,他分裂成了很多个城邦国家,罗马教廷也包含在其中,加洛林王朝在西欧的霸业并没有维持太久,也完完全全体现了,君主制度的弊端,那个时候应该还没有君主制的概念,毕竟在知识缺乏的年代,要追求贤能的统治者并不容易,并且,查理曼的子嗣争夺权力也使得帝国加速衰败,分裂之后,来自各个地区的外来入侵者对西欧进行了侵略。而在这个灾难的年代,老百姓都渴望着救赎,基督教成了人们心中的很大的慰藉。

    外来的侵略者主要是来自北非的穆斯林,多瑙河对岸的马扎尔人,以及北欧的维京人。

                       图5  800-1000年的主要事件

    马扎儿人是伊斯兰教的信仰者,占领了伊比利亚半岛的一部分,并灭亡了西哥特王国,在此,伊比利亚半岛区域,对西法兰克构成严重的威胁,不过最后在955年奥拓大帝击败了马札尔军队之后,也成功的将他们皈依到了基督教。这也就是后来的匈牙利人.

    另一方面,维京人开始对欧洲各个地方进行掠夺,在对英格兰进行掠夺时,被阿尔弗雷德大帝成功抵御,并且还皈依了基督教。维京人的入侵远不止如此,它就像风暴一样,一股接着一股席卷着欧洲各国好几个世纪。维京人频繁的入侵英格兰也造成了西法兰克王国的解体。当西法兰克王国解体时,封建社会也就在此诞生。西欧的封建社会,和中国古时候的封建社会并不同,我们印象中的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其实是欧洲中世纪的君主制国家,真正意义上能和欧洲封建社会相提并论的是在商朝,封建,其实是一种土地分封制度,只一点和日本德川幕府时代也类似,日本有天皇,商朝是天子,而欧洲则是国王,土地被贵族分割,在农耕时代,社会结构并没有那么复杂,只分为贵族和农民,这种这种采邑制度的形成,各个领主的地域上能够自给自足,当然土地是由国王分给领主,换取领主对国王的忠诚,当国家发生战争的时候,领主们会以国王的名义聚集在一起。

    自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之后,东法兰克和中法兰克王国的解体也不可避免,东法兰克解体为五个公国,势力最大的萨克森王国的贤能奥拓大帝对周围分裂的国家进行了统一,击败马札尔人和伦巴底人,并被教皇加冕为罗马皇帝,标志着另一个大国,神圣罗马帝国的出现。这也是中世纪重要的一个国家,有着近千年的历史,最后在一战前解体。中法兰克王国在亚平宁半岛上分列成了许多城邦,在众多城邦中, 威尼斯最特殊,在后来的十字军东征以及拜占庭被血洗的历史中,威尼斯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千年前,经历短期的三足鼎立的情况后,查理曼帝国四分五裂。西欧再次陷入混乱,随着时间的推移,科技也在慢慢的进步,对于以农业为主的中世纪而言绝对是一个发展的良机,这个时候气候也比以前更加适合农耕,农耕社会随着农作物产量提高,人们的平均寿命也得到了延长,并且,最重要的,这种情况有助于其他活动的开展,曾经考研时有一道特别有意思的政治选择题,具体记不太清了,但是答案选项是只有人们不愁吃,才有力气思考其他事情,这就是中世纪发展的一个前提。当中世纪人口增加时,大部分活动也就能够进行开展,教会在这个时间点达到了巅峰, 中世纪的教会论战首先是异端学说的问题,所谓的异端学说仅仅是在学说上和基督教有一些差异,甚至是一些微乎其微的差别,从法兰克王国时期的阿里乌斯教派,以及其他不出名的教派在争夺中先后败下阵来,当然中心还是罗马,东边的拜占庭存在着与西方神性论的论战,也最终分道扬镳,另一个强有力的教派是犹太教。这个时期,宗教对人民的的心理和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成为了统一欧洲的重要势力,中间经历了很多教会的交集,以及宗教改革,其复杂程度,可见一斑,由于知识问题,不再过多的讨论了,接下来,将是基督教的重头戏——十字军东征。

                      图6 1000-1300的十字军世界

    十字军东征一共分为四次,其时间在200年内断断续续的进行着,十字军东征的目的是为了夺回圣城耶路撒冷,通过响应教皇的号召。要探究十字军东征的根本原因,可以说是人性贪婪的一个绝对的表现。公元1000年的欧洲,已经不再是500年的战火不断,民不聊生的时代了。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人口快速增加,以及贸易的发展。在逐渐稳定的西欧,法兰克加洛林后期的法国,亚平宁半岛的诸国以及莱茵河以北的日耳曼民族,逐渐有条不紊的发展,他们最核心的文化“基督教”已经能将诸国暂时的团结到一起,此时可见是教皇权威的鼎盛时期,在伊比利亚半岛,穆斯林的通知日益削弱,最终也被基督教的王国再次统治。西西里岛建立了诺曼王国,而曾经侵略欧洲的诺曼人也最终皈依基督教,日耳曼人的东扩,在一定程度上也压制了东正教。以上种种迹象都在表明在教皇权威的日益扩大。此时的拜占庭,依旧和东边的阿巴斯王朝对峙着,却被外来入侵的塞尔柱土耳其人打破了平衡,从中亚而来的塞尔柱土耳其人横扫波斯,并在1071年大败拜占庭军队,夺走了耶路撒冷。

    拜占庭皇帝阿列克修斯被逼无奈,向西方求助,求助的对象是教皇乌尔班二世。并不是神圣罗马帝国,或者其他基督教国家。当教皇答应了拜占庭皇帝的请求,西欧的所有骑士都响应教皇的号召,以圣战的名义,出征拜占庭。在这几百年来,富饶的拜占庭对比起刚有起色,急需要兴奋剂的西欧而言,简直是一块宝地,骑士,农民以及罪犯都会响应教皇的号召,因为在圣教面前,他们有着一直的目标,这种疯狂程度,并刺激着中世纪欧洲骑士的贪婪,很快的第一次十字军东征与1095年开始。不过很多历史书评价十字军东征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对拜占庭的洗劫。拙劣程度直接削弱了拜占庭。请求十字军进入拜占庭帝国内部,并且还是在东正教和基督教有着激烈冲突的情况下,大部分十字军是被信念所驱使,并且不缺乏贪婪的心,拜占庭皇帝感受到了深深的恐惧。在作战期间,十字军和拜占庭军队出现了分歧,并彻底决裂,第一次作战以十字军大获全胜而告终,t他们成功回收了耶路撒冷,并在那里建立了十字军国家,但是这些被夺回来的土地,都没有归还给拜占庭帝国。

    随着时间的推移,十字军东征的成果在慢慢退去,逐渐被穆斯林收回。于是就有了后来的第二次和第三次以及第四次十字军东征,第二次和第三次的十字军东征主要有法国和神圣罗马帝国出兵,但都以惨败告终,第三次十字军东征上演了英雄史诗战役,由查理一世和伊斯兰领袖萨拉丁交锋。

    至于第四次十字军东征,简直就是一场闹剧和笑话,作为信仰东正教为主的拜占庭,虽然和西方世界天主教存在这分歧,但也不至于被十字军直接攻打,十字军将士并没有进攻穆斯林,而是 直接攻打了君士坦丁堡。这和流氓简直没有任何区别了,其中也有威尼斯的作祟和十字军的腐败,被教皇抛弃的十字军就像是失去了主人的疯狗,扑向了拜占庭帝国,客观上,这促成了基督教---西方世界和欧洲的统一,不过,失去的确实拜占庭的辉煌。时隔57年,拜占庭皇帝卷土从来,成功恢复对君士坦丁堡的统治。不过此时的拜占庭已经强弩之末。在十字军东征期间,犹太人的迫害,也达到了高潮。

                   1100-1300年的十字军势力

    本书的最后部分是神圣罗马帝国和英法两国的故事,作为中世纪后期的超级大国,本书的篇幅是不足以详细描述这个部分,神圣罗马帝国更多讲述了教权的斗争,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沉淀,英法两国也逐渐走向了稳固的政权,而出现著名的两种制度。英国议会君主制度,以及法国的王权专职,法国在17-18世纪是改革的大浪潮国家。出现了许多政治人物。英国的制度或许更为成功,直到现在的盎格鲁撒克逊联盟那般著名。

    作为中世纪最重要的几个部分,到目前还未提及,也就是,哲学和神学,对于充满着黑暗和暴力的中世纪,哲学和神学是安抚人心,让人找到心灵慰藉的最好的东西,灾难不断的中世纪世界,人们总是期待着上帝的救赎,也希望死后能到天堂,中世纪除了耶稣之外,也有着施洗者约翰和圣母玛利亚的典故。实在是一个庞大的体系。

    另外中世纪的文化,为后来的欧洲文艺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们的传承了希腊和罗马的文化遗产 ,在罗马帝国一分为二之后,东西方所代表的也就是作为希腊和罗马的传承者。西罗马在蛮族危机的时候,不同的外来民族也吸收了罗马的文化。在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罗马贵族任然能够和蛮族骑士一起生存,西方世界的文化就在这里完成了交合,无论文化,政治制度,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在拜占庭世界,给人的感觉是他们的文化庄严威武,就如同圣索菲亚大教堂和查士丁尼的画像一样,也难怪,作为当时欧洲最大的国家之一,加之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整个拜占庭的风格斗会变的更加的保守与庄严。富饶的拜占庭拥有很多财富,他们有精力和财力去完成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一不同的文化融合,十字军东征期间,大量的拜占庭文卷被洗劫一空,对西方世界而言试一次非常好的文化融合机会,但对拜占庭来说却如同天崩地裂。就像化学反应一样会产生新的文化。总所周知,中世纪的欧洲被称为黑暗时代, Dark Age,交织着暴力,野蛮,不过任然催生了很多诗歌。这些人被称为吟游诗人,或许爱玩游戏的朋友对这个词汇并不陌生。他们用史诗,抒情诗,浪漫诗描述和表达了中世纪人们应有的热情。中世纪的爱情和史诗,代表了欧洲人的野性,相比东方拜占庭世界,西方世界的抒情诗歌是令人神往的,他们歌颂的爱情,往往都是卑微而更显美丽与凄凉,这与战争史诗一致,骑士们渴求着高高在上的贵族女孩的爱情,已经贵族女孩与远征的骑士,因为阶级关系无法再一起的悲凉爱情。在当时,那种卑微的,隐藏的,爱情更为令人刺激与愉悦,贵族女孩所透出的高贵的气息往往令人欲罢不能,偷情更能将这类爱情诗歌推向高潮,也许放荡不羁的性格与西方世界几百年来不安宁的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公元1300年,对欧洲而言是一个特殊的世纪,在这一个世纪,欧洲经历了由盛转衰的过程。在之前,由于气候,战争的逐步安定,由教皇统治的中世纪欧洲出现了相对和谐的声音,虽然生活水平依旧非常落后,但是随着皈依基督教的人越来越多,教权达到了空前的稳定,从而以农业为主的中世纪西欧也能得到很好的发展,人口逐步上升,而经历了4次十字军东征,东方硕大的“希腊帝国”的财富以及伊斯兰的财富和文化也有助于西方世界的发展。这些种种迹象都表明着西欧在14世纪的发展已经达到了一个空前的地步,甚至出现了人口过剩的情况,英格兰地区的人口已经是11世纪的3倍的水平。

    随着而来的就是因人口过剩造成的劳动水平无法太低而造成的大饥荒,至少造出1/10的欧洲人死亡,盛极必衰,似乎是一个铁的定律。或者说当发展到了瓶颈,总会出现比较明显的波动,14世纪,对欧洲打击最大的是“黑死病”,在当时被称为大瘟疫。,主要由从亚洲归来的航海船只上的老鼠所携带,还有以跳蚤传播的。在卫生环境相对糟糕的中世纪,这种瘟疫很快的传播开来,造成了几乎1/3的欧洲人的死亡,某些地区的死亡人数甚至超过了1/2。例如根特,纽伦堡地区。对于处理瘟疫的办法,以神学为中心的中世纪基督教徒向上帝做了很多的祷告与忏悔,认为这是一种“天罚”,而常受到基督教排挤的犹太人自然不会不会好过,这段期间有着 许多犹太人被屠杀。大瘟疫的时间持续到了1349年末。再之后的时间里,黑死病并没有完全销声匿迹,不过对于欧洲而言,有着毁灭后的重生,这次大灾变帮欧洲解决了人口过剩问题,幸存的人有着足够的土地去耕耘,另外,由于大灾变死亡人数实在是过于多了一些,也造成了欧洲劳动力的严重不足,当人力不足时,人均工资增长也是必然的结果,这当然引起了贵族的不满,此时形成了贵族与农民矛盾激化的时期,这一结果导致了欧洲农奴制度的衰落,大多数农民起义或离开庄园,另外粮食价格的下跌也不得不让贵族和地主将目光转向了其他方向,其他作物,水果,矿业以及航海开始兴起。

    矿业的兴起直接作用让欧洲的工业得到了发展,这也为后期工业革命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另外航海在伊比利亚和威尼斯地区得到了发展,这不仅开启了贸易的大门,更是为后期欧洲发现新大陆奠定了直接的基础。以上两者的发展都会带来技术的革新,这三者相互影响,由于科技的进步,以及大瘟疫下,基督教的祷告并没有给人带来实质性的效果,教权在此时也开始走向衰落。这里一个毁灭后重生的欧洲已经展现了出来。

    在中世纪的晚期,法国和英格兰率先进行了关于“国家”的探索,它们也用了不同的方式进行着改革,相比其他地区还处于教权的统治中,英法百年战争也就此打响,另一方面,伊比利亚半岛经常年战争后也完成了统一,由阿拉贡和卡斯提尔王国政治联姻解决,到1492年,格拉纳达被征服,这也就有了现在西班牙的雏形了。在另一边。俄罗斯的公国在收蒙古多年统治后,也由“大帝”伊凡三世建立了后期的俄国,值得一提的是,这是一个东正教国家,被视为第三罗马帝国。

    神圣罗马帝国日益衰落,直到最后被拿破仑征服,主要由日耳曼诸国组成的神圣罗马帝国一部分成了后来的德意志帝国。意大利半岛上,稍显混乱,各个城邦还保持着自己的统治,这时关于国家这个意识形态和教权的关系的争论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意大利政治家 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佛罗伦萨史》描绘了这一问题。至于拜占庭帝国,在塞尔柱土耳其人的地位被奥斯曼土耳其人所取代后,也走向了最终的灭亡,也标志着欧洲中世纪1000年左右的历史的终结。欧洲迎来了新的时代,宗教改革,大航海时代,工业革命,从此走向了世界的顶端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至此,本书的内容就告一段落了,中世纪的开始与结束都是与罗马帝国息息相关,而中世纪另一个关键词则是基督教,不止何时基督教成了罗马帝国的国教,并影响罗马帝国以及其他蛮族长达上千年,或许是符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死亡和战争常随。也正是因为这种跌宕起伏的时代,造就了欧洲人的冒险精神。处于地中海地区和巴尔干地区的中世纪往往也是战争旋涡的地带,由于在罗马帝国灭亡后,蛮族在继承,并发扬罗马文化时,花了太长时间,以至于相当一段时间,经济落后,人口稀少,战争不断,文化滞后。相比之下,拜占庭将罗马和希腊的文化发扬了广大,在知识还未成体系的欧洲,哲学几乎就代表了一切。其中最重要的自然哲学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以新柏拉图主义为主的欧洲,都是将一切的基础归结为上帝的。这严重阻碍了自然哲学的发展,相比起希腊的多神教,中世纪的基督教给人的以庄严但缺乏活力的感觉,这一点在拜占庭体现的玲璃尽致。拜占庭帝国在中世纪的早期和中期发展迅速,除了查士丁尼大帝卓越的领导之外,伊斯兰势力和西欧的蛮族国家并没有发展起来。电光火石般的巴尔干和地中海,并不适合拜占庭这样的大帝国永存,在科技,生产力不发达的时代,常年的战争总会让一个帝国最终走向衰落。而纷争不断的法兰克,伊比利亚半岛以及大不列颠岛都以各种契机发展成了现在的国家,意大利岛受教权影响相对最终,演化和发展都相比其他慢一些。最后受到大瘟疫和饥荒的冲击,也给欧洲的重生带来了新的起点。

    中世纪,Dark Age 永远是一个令人沉醉和着迷的主题,在读完本著作后,发现这确实是一本值得读者初探的一本书,按照中世纪“早”“中”“晚”三个时期进行了描述与分析,奈何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命题,要探究一个时代的历史,要考察民族的文化,经济,战争,宗教,哲学,艺术等等,这里最重要的点为哲学和宗教,对于自然科学匮乏的年代,可以说宗教和哲学反应了当时社会的意识形态,这也就能分析出一些历史进程的基本原因。在以上的几个方面,一本一个描述一个时代的书籍很难做到全面的分析,比如经院哲学的兴起与衰落,这几乎是贯彻了整个中世纪。以及中世纪最重要的部分拜占庭帝国近年前的发展。相比起杜兰特的《信仰的时代》,后者更适合在阅读完本书之后在再来进行阅读。神秘的Dark Age 也将在未来继续探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Dark Age————《欧洲中世纪》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qnnj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