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整理一些旧笔记,发现2015年暑假写下的这些想法,居然到现在还没有变成现实......
当时是暑假,特地请假和家人带着孩子去张家界玩,其中一天是去天门山,暑假的天气可想而知,上山在烈日下排队4小时,下山在雨水中排队6小时,真正在山上游玩的时间不超过2小时,早出晚归,备受排队之苦,当时就想难道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了吗?
于是我想象有这么一个网站,这个网站叫做“不只是攻略网”,可以为游客提供以下服务:
1. 网络预约及行程安排
可在网上直接确定行程,每个景点有预计游玩时间供游客参考,预约各个景点后,可自动生成一张行程表并可下载打印。
此行程表游客可随时修改,如某日某景点预约人数已达上限,则系统会给出提醒,超出上限人数20%以后,暂停预约,进入等候。(类似现在的火车票候选票)。
注意的是所有预约游客都需要进行实名验证,其操作与个人信任关联。
2. 签到
通过任何交通工具到达张家界后,在网上签到并提供交通工具票据作为签到证据。此工作也可提前到购票后,因为购票后再变更形成的可能性已大大降低。
3. 确认行程
签到后系统开始按照游客之前确定的行程表给出当前景点人数,约需排队时间等数据,此时可根据情况对行程进行调整。(系统也可根据算法给游客推荐更优行程-后注)
比如某游客原计划第一天去张家界,第二天去天门山,但数据显示第二天天门山的预约旅客人数更多,那么他可以马上调整,将天门山安排在第一天。
同时,像天门山这种景点,上山和下山有公路和缆车两种方式,如果上去选坐车,下去就缆车,反之亦然。(我们去的时候就是因为错误的选择了上山坐车,以为人少,排队时间短,结果是人一点都不少,导致上到山上已经很晚,等待下山排队坐上缆车,已经是晚上了,坐在缆车上看风景就成了想象,连星星都没看到,一片漆黑,只有眼泪在飞。-后注)
如果乘客可以在网上看到选择不同上山方式的游客数据,就能作出更明智的选择。
4. 远程排队
确定某个景点的游玩日期及方式以后,即已进入排队状态,并可根据情况预算需排队时间。
5. 现场排队
游览当天需再次确定形成,系统给出需赶到现场排队的时间。
我们能从系统上看到预计还需等待的时间、我们前面已在排队的人数,到达景点后再去现场拿排队号(我觉得这个在现在已经落后,现场完成可以刷码取号,进一步减少排队时间-后注)。
现场设立三个等候区,**人们只需要比约定时间提前半小时到达等候区即可**。
此前完全可以在附近商店休闲购物,或者好好睡个懒觉。
6. 空位补缺
提前半小时检票时如发现未能及时赶到等候区的乘客,系统会立刻将此空位放出,某些幸运的游客就有机会“插队”。
多次“迟到”的乘客可能会对“旅游”信任分有影响。
以上为2015年8月10日写下的想法,本次只略作了些修订。这套方案最大的亮点是,你还没到景点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排队,当时的技术难度我不知道,但现在要实现这个功能,可以说是轻而易举的。
这么多年过去了,医院、政府等地方倒基本实现了预约,排队的时间越来越短了。
但是,几年后我去过一次香港迪士尼,香港迪士尼的确有一个预约排队的方式,但是人已经到了现场,还是像打仗一样,根本不能从容的玩。去年去过日本大阪影视城,一样不得不承受排队之苦。记得在排队中途女儿要去上厕所,我们大人不敢动啊,怕回来被说插队,让两孩子自己去找厕所......又生怕孩子走丢了,痛苦啊!
现在一说到热门景点,我就心有余悸,说真的,要不是为了孩子,我是断然不会去这种地方的。
还有前不久的黄山游客滞留现象,也让我深感惊讶,疫情期间,也该逼着景点采取数字化手段来管控人流量了啊!竟然也没有!
在网络如此便利发达、数据如此唾手可得的今天,绝对不差钱的热门景点为什么要让游客排队,难道这并不是个技术问题,而是个商业策略?
各大自称互联网科技的巨头在相似的领域争得头破血流,你死我活,却为什么没有人下功夫去开发一个系统来解决这个显而易见的痛点?
只怪我是个老百姓,不懂大佬们怎么想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