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是门手艺》
刘军强著.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0.7
ISBN 978-7-5598-3004-3
第9章 进阶:变量是思考的支点
1、变量
- 变量(variable)是指至少有两个取值的量,包含了“动”的意蕴。
- 与变量相反的是常量(constant),取值恒定,或者说缺少变化,即所谓“静”。
- 对一群人而言,性别是一个变量,因为它至少有男、女两个取值;身高也是一个变量,因为它可以从几十厘米到几百厘米
观察世间万物,诀窍就在这动静之间。万物必有盛衰,万事必有张弛。青蛙的眼睛只能看到移动的物体,同样我们的头脑在分析的时候对“变异”“变化”的东西更加敏感,因为它们更能把事物间的联系暴露出来。
《周易》有云:“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下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如果一个事物静止不变,就如同一只黑箱,我们难以发现它的运动规律以及和其他事物之间的联系。正因如此,排查原因时首先被排除的就是那些没有变化的因素。
2、变量分类
- 变量分为两类:因变量(dependent variable)和自变量(independentvariable)。
- 我们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谜题),我们把它作为一个有待解释的结果。从这个结果出发,我们可以反推哪些原因造成了这个状况。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变量思维。结果是因变量,而原因是自变量。
3、比较差异、寻找机制
变量思维概括为八个字:比较差异、寻找机制。科学推理建立在两个最核心的思维环节上:控制和比较。通过比较现象之间的差异来认识事物间的关系,但比较的同时尽量加以控制,以使得比较对象之间“可比”。
变量无处不在。咱们在中学课本上学过这么一句话:世界万物是普遍联系的。但是怎样联系的呢?具体而言,世界万物通过变量相互联系在一起。有了变量思维,我们才能够把孤立的事情联系起来,通过变量之间的关系把整个世界编织成一个比较有组织的网络。整个世界在我们眼里不再杂乱无章,而是由各个变量和机制串联起来的有机体。
变量关系不仅是理解研究问题最关键的一把钥匙,也是理解这个世界运行规则的一个基础视角。蒯因说过一句含意隽永的话:每一种存在都对应着一个变量的取值(to be is to be a value of avariable)。
主旨
- 什么是变量思维?
关键词
- 变量·常量·因变量·自变量·比较差异·寻找机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