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真香!《风味人间2》文案来了

真香!《风味人间2》文案来了

作者: 方其梦 | 来源:发表于2020-05-04 20:29 被阅读0次

    第一集   甜蜜缥缈录

    在风味星球上,有一种味道吸引人们深入险境。

    这种味道,穿过舌尖,给全身心传递着安全美好的信号。

    它藏身大千世界,也牵动滋味江湖。

    我们在日常点滴的欢愉中,缥缈世事的况味里,与甜一次又一次相逢。

    两百米高空,没有任何防护,用最原始的方式置身凶险之境,只为获取一种甜蜜食材。

    尼泊尔,喜马拉雅南麓,预计提前到来。

    59岁的泰克是部族中为数不多的蜂蜜猎人。

    自然的馈赠向来阴晴难料,大雨突如其来,让今年的第一次猎蜜被迫中止。

    蜂,全球种类多达上万种。这种神秘昆虫酿造的蜜露,是人类早期珍贵的甜味来源。正是从蜂蜜里,我们的祖先获得美味的初始体验。

    人无疑是大地的主人,却又是肠胃的奴隶。 ——Y.A.冈察洛夫 「俄罗斯」

    大自然四季循环,甜味来源十分稀少。在能够获取蜂蜜的季节,泰克和族人总是甘愿冒险。烟雾是对抗蜜蜂的唯一武器,但火也有可能引燃藤梯。

    喜马拉雅巨蜂,世界上体型最大的蜜蜂,对来犯者发起反攻。而泰克脚下,是上百米的悬崖。

    伙伴努力稳住藤梯,接下来泰克要完成一系列危险操作。细绳连接藤梯,哥哥递上竹竿,这是固定身体和靠近悬崖的工具。

    竹竿钉进岩石缝隙,将身体拉近崖壁,右脚支撑刀具,仅凭左脚脚尖站立。这大概是世界上最危险的工作。每年都有人付出生命。

    一个蜂巢只取一半,确保来年仍然有蜜可采。风险越高,回报往往愈加丰厚。泰克收获到今年的第一批崖蜜。

    让每一阵风都吹来蜂蜜,让每一条河都流淌着蜂蜜。

    泰克所属的昌泰尔族,人数不足五千,每年夏季猎取的崖蜜,是全家最大的一笔收入。因为蜂蜜的到来,今天的晚餐会与往常不同。

    这是世界上获取难度最高的蜂蜜,甜香醇厚,只有一勺,平常食物瞬间焕发光彩。

    蜂蜜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成分是果糖和葡萄糖,极易被身体吸收,迅速转化成能量。

    蜜和糖在很长时期内属于珍贵资源,曾是财富和权力的象征。直到一些草本植物被广泛种植,甜才逐渐走进寻常人家。

    贵州西南部,立春是甘蔗收获的季节。甘蔗一旦收割,甜度就开始迅速下降,全村人都要为此忙碌。

    榨出的汁液,旺火熬煮,持续挥发水分,滤除杂质,最终获得浓缩的粗糖。

    两千多年前,甘蔗传入中国,数百年后,这种制糖工艺才逐渐被我们掌握。

    糖可以在不同温度下任意改变分子排列。了解了这个特性,就掌握了塑造甜食的密码。

    拔丝,是中餐里妙趣横生的菜品。

    白糖在油中融化,精准控温,不停翻炒,讲究眼疾手快。同样需要手快的还有食客。在热糖将凝未凝的临界点,适时起筷,甜蜜一丝一缕,稍纵即逝。

    糖的可塑性,给全世界带来形形色色统称为甜点的食物。

    甜食能快速补充糖分,促使人脑分泌大量多巴胺,幸福和愉悦的信息传递至神经。给人高度的满足。

    扬州,古运河与长江交汇,南方和北方相遇。中国人的口味喜好,南甜北咸,这里是中间的支点。

    扬州人用甜推开每个清晨的大门。天还没亮,白案总厨王猛便早早赶到,开始为早茶做准备。

    近三十年功力傍身,王猛最了解在面点中糖的妙用。

    时令蔬菜剁碎,取其清爽,撒入大量白糖,铺垫第二层底味。最后加入盐和猪油,为馅料增香。

    馅料放进面皮,团成斗状。咸鲜的火腿末装点其上。

    甜中带咸,咸不压甜,翡翠烧麦的甜似隐若现。

    另外一道点心,王猛轻易不愿假手他人。面团充分发酵,松软不易成型,只有功力深厚的内家高手,才能驾驭自如。2公斤面粉,1公斤糖,再堆满糖渍数日的猪板油丁。

    糖和油被层层包裹,密室封存。高温下,糖和猪板油充分溶解,快速渗透。

    水蒸气包围中,油糕不断膨胀,变得愈发蓬松。

    此时的糖已经消弭于无形,踪迹缥缈。

    油糕呈半透明的芙蓉色,绵软甜润,可达惊人的64层。

    这就是千层油糕与翡翠烧麦,并称扬州双绝。

    有了早茶,一天的闲适便有了安放的去处。

    因为糖的精妙运用,低调平和的两道点心赢得了双绝称号。

    温婉细腻,暗合扬州人的口味。糖无从找寻,而甜却无处不在。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但在亚洲另一端,人们却愿意把糖的使用,发挥到无以复加的极致境地。

    18岁的萨哈特在伊斯坦布尔生活,是一名甜点学徒。

    让一千万人聚集在伊斯坦布尔的是生计、利益和账单。但支撑茫茫人海的只有一样东西... ——F.O.帕慕克 「土耳其」

    早在13世纪,这里的甜点就已经闻名于世。

    果仁蜜饼,土耳其甜点皇冠上的明珠。当地称作巴克拉瓦。由于制作难度高,成为一名巴克拉瓦甜品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擀面皮是跨入门槛的第一步。

    十几张面皮同时擀压,每张厚度不超过0.1毫米。

    加奶酪,撒开心果碎。上下覆盖二十层面皮。巴卡拉瓦的精巧姿态逐渐成型。然而,萨哈特距离巴克拉瓦制作的核心尚有一步之遥。

    对糖的运用,是决定巴克拉瓦成色的关键。

    经过多年观察,老师决定让萨哈特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并不是所有的擀皮工都有这份幸运。萨哈特想和家人分享这个消息。

    萨哈特的家乡加济安泰普是巴克拉瓦发源地。无论是传统熬糖技术,还是糖茶,故乡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都充满甜蜜的身影。

    土耳其人相信,甜食等同于善良的心和温暖的话。

    味道的延续离不开对源头的追溯。成就一名巴克拉瓦甜品师,需要几代人的支持和付出。

    回到伊斯坦布尔,萨哈特开始新的学习。白砂糖在热水中不断融化。柠檬汁的加入,促进糖水解,甜度更高,黏度变低而不易结块。温度、酸度、水和时间共同作用,使糖液达到完美平衡。

    在经验丰富的老师那里,复杂的方程式兑换成对色泽、黏度以及拉丝长短的感受。

    微妙而难以言说,却总能精准拿捏。想要成为真正的行家,萨哈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巴克拉瓦焙烤起酥,但制作并没有结束。最重要的步骤还要仰仗老师的经验。

    糖浆与油脂相遇,酥皮浑身颤栗。这一刻被称作唤醒的瞬间。浓郁香气蹭蹭浸透,酥皮在口腔中坍塌的刹那,甜锋芒毕现。

    或许,只有如此的坚决和果断,才能使甜支撑起伊斯坦布尔的茫茫人海。

    食物无法脱离脚下的土地。那些风物、气息,过往的岁月与记忆,共同聚成一个名字,我们称之为“味道”。无论中式甜点的春风化雨,还是西亚国度对甜的快意恩仇,莫不如此。

    糖不仅给甜食注入灵魂,进入烹与调的江湖,它有更多机会一试身手。对于糖的用量、时机以及火候掌握,中国不同地区千差万别。糖所演化的形态和对食物的点化,也各有千秋。

    即将到来的长假,几乎每天都被排满。这是夏伟最繁忙的一周。

    第一场是婚宴,要持续两天。四川乡村,在院子里邀请亲友聚餐,称作坝坝宴。

    作为乡村厨师,夏伟和搭档们要负责所有人的餐食。

    麻辣是川菜给人的第一印象,事实上,多元味道的调和才是蜀地饮食的核心要领。

    川菜推崇复合味,在烹饪中,糖与调味料协同,创造出荔枝口、鱼香味等独有味型。

    无论餐厅后厨还是乡间灶头,复合调味都是川厨的看家本领。

    从冷盘到热炒,糖都不动声色地隐匿其间。

    第一天是序曲,接下来,坝坝宴真正的大戏即将登场。

    乡厨的烹饪,从食材处理阶段就已经开始。

    夏伟要挑出风味富集的部位制作明天的压轴大菜。大锅烧热,烫净猪皮。猪肉煮至八分熟。

    切连刀薄片,九成肥,一成瘦。

    嵌入红砂糖,于土碗中错叠。水中调油,加入红糖,旺火熬成糖油,给肥腴的猪肉涂上浓妆重彩。

    糯米煮到半熟,再经过糖油洗礼,显得妩媚动人。

    如今,不管婚礼样式如何混搭,宴席上依旧是传统的九斗碗,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必然是吉庆而美味的甜烧白。白肉油脂尽出,服帖地瘫软在清甜的糯米上,只剩下又沙又糯的口感和柔顺缠绵的酣甜。

    糖早已化为醇香,无需显山露水。它是今天的绝对主角。不管在哪里,人们喜欢把幸福和美好的感受跟甜联系在一起。

    说到口味,各地的人历来莫衷一是。不过谈到甜,大家又都会相视一笑。杯盘尽扫,主客言欢,一位乡厨的志得意满莫过于此时。

    趋甜的本能源于甜带来的满足感。正因如此,一些天然食材由于时令或新鲜,不易察觉的一丝甘甜总能让人怦然心动。

    鸡头米,花苞状如鸡头,探出水面,开合两次,又重新沉入水下。饱胀的子房内籽实继续生长。

    将熟未熟之际,鸡头米迎来风味巅峰。

    马全林夫妇需要把握采摘的最好时机。这是今年的第一轮收获,他们已经足足等待半年。苏州夏季多雨,一个月的采摘期内,两人要跟随鸡头米成熟的节律风雨无阻。

    六到八成熟的鸡头米,糖分含量最高,超过这个临界点,糖转化成淀粉,甜度和水润的口感都会大打折扣。

    品相最好,甜味最足的鸡头米,苏州人称之为大丹。

    鸡头米质地娇柔,吹弹可破。朴实无华的烹饪最能衬托它的轻灵。弹韧的口感,软糯的溏心,加上粉嫩的清甜,一年不过一个多月,而且费时耗力,但为了这口特殊的甜,苏州人却乐此不疲。

    鸡头米老了,夏天就过去了。——汪曾祺

    从湖泊到海洋,人们对甜的追逐,不因远离陆地而停歇。

    独木舟已经在海上漂泊大半天,依然没有任何收获。17岁的卡特哈兰再次入海。

    卡特哈兰是村落里水性最好的年轻人,但每次下潜都不能大意。

    洋流带来大量水母,当地人称之为海黄蜂。

    水母能喷射毒液,甚至会让猎物麻痹致死。父子二人无功而返。

    塔塔甘岛,巴瑶族在马来西亚的聚居地,这是世界上最后一支海洋民族,几乎终身不会踏上陆地。

    他们的饮食所需,大部分取自海洋。新鲜海货含有丰富的糖原,这是海洋食材有甜味的主要原因。糖原含量越高,滋味越甜。今天的午餐,姐姐准备了海胆饭团,全家人要带着它去更远的地方。

    海上人家的饭食烹饪简单,用海胆充当容器煮饭,海鲜与碳水化合物结合,美味的同时能快速补充能量。下潜越深,氧气消耗越快。

    终于有所发现。

    白棘三列海胆,珊瑚礁区的房客。小小的海中鲜物,并不能快速饱腹,然而它的甜美出人意料。

    这是卡特哈兰一家在附近海域能得到的最鲜甜的食材,值得为它付出努力。能给人类提供甜味感受的,不只有糖分子,氨基酸也能让人体验到甜的美好。

    海胆黄富含游离氨基酸,浓郁甘甜,颗粒细腻的质地与脂肪送上欲拒还迎的迷人口感。

    海获中的鲜甜消解海上生活的寡淡。除了给口舌带来欢愉,甜更让人动容的还有一种由心而生的微妙感受。

    香港,楼宇森林之下,每个街头档口都有私藏的美味。

    新哥是烧猪作坊的师傅。今天他要完成两件大事。先要参加宗族祭拜,但凡重大场合,烧猪都会作为头菜出现。

    数百人的胃口,新哥必须一一满足。烧味富含油脂的焦香给大家带来欢乐。然而新哥却必须抓紧时间离开,他有一个成绩不错的女儿,今天也是高考发榜的日子。

    消息有些出乎全家人预料,然而生活还要继续。

    这是香港最后一家地炉烧猪作坊。每天清晨,新哥总是第一个到来。

    烧猪要用麦芽糖上皮,麦芽糖比蔗糖稳定性更高,有助于防止猪皮被热力烤焦。

    二十年前,新哥开始从事这门职业。传统烧猪全靠炉壁高温,将整猪焗烤而熟。操作间热浪灼人。

    炉膛温度一直保持在300℃上下。麦芽糖减缓油脂和水分外溢。肉类自带的糖类物质与氨基酸和蛋白质聚合,上千种芳香物质如风暴般释放。

    糖以无比神奇的方式赋予食物诱人的色泽和风味,肥瘦黄金搭配,肉汁充分保留,猪皮变成迷人的焦糖色,入口爆香酥脆。

    新哥依旧早出晚归,女儿也保持着以往的作息习惯。这个湿热的夏天仍然漫长。

    忙碌之余,工友们喜欢煲汤解暑。苦瓜,南方人也叫它凉瓜。顾名思义,是人们用来清热的食材。

    地炉余温尚在,是现成的加热工具。

    世界上大多数苦味物质都来自植物,与甜相反,苦是一种预警信号。但中国人却从中找到甜的线索。

    天然苦味化合物在口腔缓缓沉淀,此时却有一丝甘甜仿佛自舌根袅袅泛起。口舌生津,余韵绵长。中国人称之为回甘。这是甜味体验的另一番境界。

    原本让人望而却步的味道,凭借巧思、忍耐,加上一双手和一些时间,竟能使人们巧妙地抵达它的对岸。

    也许,只有经历过低谷和种种不如意,才更能知道那些触手可及的日常和平淡竟来得如此珍贵。

    喜马拉雅山南麓,泰克修补藤梯,等待下一个猎蜜季节。

    青城山,夏伟终于有时间陪伴家人。

    伊斯坦布尔,萨哈特离梦想又靠近一步。

    甜,发端于唇齿,在口舌处搅得风生水起,却在心头落得百转千回。

    所有的勇气、力量,以及漫长的信约、悲喜与起落,终成万千滋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真香!《风味人间2》文案来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qtug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