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钱穆《中国历史精神》读书笔记

钱穆《中国历史精神》读书笔记

作者: 小于同志的读书笔记 | 来源:发表于2020-11-08 17:04 被阅读0次

     我们要知道明天将来的事,总该先知道一些昨天过去的事。

    1 史学精神和史学方法

            历史便即是人生,是我们全部的人生,就是全部人生的经验的总记录和总检讨,传诸后世。历史分为历史本身、历史材料、历史知识。《孟子》中说“所过者化,所存者神”,历史虽已过,化作神长存。

            批评中国过去两千年是专制政府,便是不尊重历史,在专制政府下,却能产生有两千年历史的监察制度和有一千多年历史的考试制度,历史需要正视过去,人生依然。近代西方三位史学家,黑格尔、马先生、斯宾格勒,这三位德国人以近似研究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历史,想建立一个模型来解释人类历史,面对中国史全部失效。

    2 中国历史上的政治

            中国历史上,政治一统是常态,多统是变态,虽在多统时期,仍有一统的精神,西方史则正相反。钱穆先生在此以数行言尽五千年,在此摘录部分:

            我们对于夏商二代虽不详知,但周代封建,显然是有一个统一的中央制定制度,面向全国去推行。直到战国时代,才始变成了真正的多统。经过了两百多年,秦人起而统一,继之为汉,为三国,而至于晋,一统是常,多统是变。五胡乱华,北方成了多头,但不久后即为北魏所统一,继之为东、西魏,为北齐、为北周。南方由东晋,而宋、齐、梁、陈。其后隋唐叠兴,中国又成为一统。唐末五代之乱,只仅几十年,既有宋代起而统一。宋时北方有辽有夏,南宋时有金,宋是正统,辽、金、夏是偏统。其后元、明、清三代,中国都是一统。

            近代西方国家的宪法,都规定国家的主权在人民,乍听天经地义,实则狭隘了,若将来世界一统,那天下主权在人类?以国家的观念,很难透进一步而达到天下观念。中国传统的家庭观念、国家观念、天下观念,都是一体的,是一种道德和文化观念,而不是一种权力和工具。西方从个人直接接触到上帝和宇宙,发展出个人主义、宗教信仰与科学精神。

            近代西方学者把国家分成君主专制、君主立宪、民主立宪三种,其实有偏颇。如苏联、朝鲜虽无君主,实则类似专制。中国虽有皇帝,但非专制,更无宪。近代西方中产阶级兴起,夺取贵族政权,实际上是富人政府,代表社会资产阶级的胜利。有主张联合没钱的人夺取政权的,即(我不敢写了),实际上是穷人政府。中国自秦汉以后的政府,不是贵族,不是军人,也不是富人穷人,而是“贤者在位,能者在职”。政府不是代表权力,二是一个积极发扬人类理想的文化与道德的机构。秦汉以后,一个好青年,在太学毕业,到地方政府做吏,再经地方长官察举到中央,通过中央举行的考试后成为官员,汉代的政府从平民社会中挑选优秀分子,是皇帝不能专制的。隋唐以后以科举选人,更为公平。

            古代政府的一切大权,实则直接掌握在宰相们之手,宋太祖乾德二年,前任宰相们都去职不干了,皇帝要下旨任命新宰相,但因为没有宰相在圣旨上副署,这道圣旨竟然发不下去,不经宰相副署的圣旨是史无前例的、不合制度的。宋太祖只能召集一群大臣开会讨论这个问题。找到唐代有一次不经宰相副署发圣旨的例子,但当时正值唐代甘露之变,也是旧宰相都没了新宰相还未产生,这种唐代叛乱时的例子,宋人认为不能做参照,最后决定由参加宰相府会议的大臣盖章代发。明代废宰相,高级别官员的产生由朝廷公开会议推选决定。至清代,相对是最专制的。私以为,皇帝无法专权,一是制度设计,二是忙不过来。

    3 中国历史上的经济

            中国自古轻视了经济的发展。孟子言:“无恒产而有恒心者,唯士为能”,有志做士的,便不该自谋个人生活,他的生活改由旁人替他来解决,他则应该专为公众服务。诸葛亮临终遗表:“臣身在外,别无调度,随时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这是中国士的传统精神。

            作为一个农业社会,中国古代最大的经济问题便是土地问题(现在好像也是)。春秋战国,土地制度由井田变为收税,完成了由公有到私有化的转变,实现耕者有其田,但也带来了土地兼并问题。汉代收税三十税一,唐代四十税一,作为社会经济支柱的农业税率只有百分之二三,现在增值税13%。但由于土地兼并,地主对农民的税收达到50%甚至更多。

            中国始终把文化根苗寄托在农村,不让财富集中流到城市,工商资产始终受节制,求其与农村经济保持一有宽度的均衡状态,限制其发展过度,导致物质文明无法突飞猛进,好在平顺。

           现在中国的社会情况大变,“士”的质量下降,一部分读书人走向政治,失去了为民服务的责任感,只肯剽窃西方政治经济理论来方便自己与民争权,只讲个人权利,不提仁爱与牺牲。

    4 中国历史上的国防、教育

            关于国防,钱穆写的依然丰富,我只略记一点。汉代起全民皆兵,壮丁从23岁开始服兵役,20岁成丁,可独立营生,农民经济,通常三年耕种可余一年之粮,23岁后服兵役,家中可以使用这余粮以满足温饱。

            今日中国的教育是一种赛跑式的教育,小学生的第一目标是进中学,中学生则为进大学,大学生争取出国留学,成了一种个人主义的机会比赛。人的智慧有愚智、家庭有贫富,生来便不平等,学校教育若只是鼓励个人上进,仅注意到让每个人都接受知识和职业技能,而没注意到一个人可能的失败以及内心情绪上的真实苦闷,这单方面的教育又怎能达到理想的效能?社会上只有强壮聪明的成功,不管愚笨病弱的失败。中国传统教育教授的不只是职业知识,重在“传道”,教人做圣人,言“人皆可以为尧舜”,常有皇帝屈尊见师求道的佳话,圣人只论人格高卑,不论职位大小。

    5 中国历史上的地理、人物、道德精神

            最早的中国文化只在黄河中下游的一部分,河南、山东西部、山西南部、陕西东部和河北的一小部分,直到春秋时代方扩展像样,秦代统一中国,疆域大抵成型,但中心让在黄河流域。三国时代,长江流域正式登上历史舞台,东晋南迁建都南京,也是北人南移。唐安史之乱后北方经济崩溃,始有南重北轻之势,

            唐以前的皇帝、政治家、军事家、文学艺术家,几乎全是北方人,宋以后始有南方人登上政治舞台领导中国,然宋以后的中国,不如宋以前强盛。

            道德精神中所讲,与《中国思想史六讲》《中国学术思想史十八讲》中大多重合,此不赘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钱穆《中国历史精神》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quhb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