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Zoe
设计:Paulodybala
01
如果有人问,家长对孩子最高的赞誉和评价是什么?
我想最多的可能是这三个:“听话”、“懂事”、“乖”。
孩子在家乖不乖,在学校听不听话是家长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在我们90后成长的这一代,很多人都是这样成长过来的,爸妈带你出去遇到老熟人,对方看到你上来就是一顿夸:“哎呀老王,这是你闺女啊,可真乖。”
好多老爸老妈出去和别的家长除了比学习成绩之外,就是炫耀自己家孩子有多乖,有多听话:“我们家囡囡可懂事了,我们说一她绝对不二,特别听话。”
“我们家小孩从小就懂得分享,遇到自己喜欢吃的东西不会多吃,知道要留一些给弟弟吃。”
“你们家小孩不听话呀,打一顿就好了,亲测有效。”
“懂事”、“听话”、“乖”俨然成了除学习以外衡量一个“好孩子”的另一大标准。
孩子在大人的表情里知道了:自己表现得“乖”,大人就会高兴,自己听大人的话、察看大人的脸色行事,大人就会喜欢自己,夸自己“懂事”,而淘气、叛逆、反抗的孩子总是会被处罚、批评。
02
父母眼中的“乖”,意味着孩子听话、省心、老实、不惹麻烦。
而这种“乖”在孩子的每个阶段,表现也不一样。
孩子小时候的“乖”:不顽皮,不贪玩,诚实守信,不乱花钱,不攀比;
孩子上学时的“乖”:自觉学习不需要父母操心,成绩一直不错,能上重点中学、重点大学;
孩子工作时的“乖”:大学毕业后,回到老家从事公务员、教师之类的长辈认可的“稳定”、“有面子”的铁饭碗工作;
孩子成家时的“乖”:不早恋,但是毕业后就能找一个本地的有稳定工作的对象,成家后顺利生子。
虽然每个阶段“乖”的表现有各自的特点,但是基本上可以总结为:从小到大可以一直按照父母、社会期待的样子生活。
当代社会生活中,年轻的夫妇大部分是在自己事业的上升期的时候,孩子也来到了世上,面对巨大的工作、生活压力,父母总是希望孩子能够听话一些,让自己更省心一点。
成为一个乖孩子,对父母而言可以减轻他们的压力。但很多时候,成为一个“乖孩子”,对孩子而言,却不是那么好的事了。
01
“乖”意味着不敢表达真实的自己
父母一味要求孩子乖,不考虑孩子真实的感受,无形之中在给孩子传递一个一个观念:你不能做真实的自己,因为没有人喜欢真实的你。
比如家长有时候为了让孩子学会分享,就会这样说:“你要把你的玩具和别人一起分享哦,不然你这么自私,其他小朋友时不会和你玩的。”
孩子去学校上学,家长会叮嘱:“你在学校一定要表现好,一定要乖,老师不喜欢调皮的孩子。”
如果父母一味要求孩子压抑自己的天性,迎合、讨好社会,孩子只会变得越来越害怕做自己,因为他们在无形中被传递了一个价值观:“真正的你是不被这个社会喜欢的,是不被认可的”;
当这种观念越强,孩子只会变得越来越不敢做自己,可能会非常懂得察言观色,但却越来越畏手畏脚,甚至在人前完全不敢表达自己。
02
独立能力弱
小时候乖的孩子可能学习比较优秀,在生活其他方面可能也很少让父母操心。
但是,随着他们逐渐长大,他们可能会从一个从不挑战权威的“乖”学生,成为一个唯命是从的“乖”员工,感情上处处被包办的“妈宝男”,生活上不能自主的“烂好人”。
从这个意义上讲,乖孩子缺乏质疑和挑战精神,精神上依赖别人,自主做决定的能力相对弱一些。
而那些取得很高成就和创新的人,往往是不那么乖的孩子。
03
更容易陷入“配角综合征”
顾名思义,“配角综合征”指的是在群体的社会角色分配中,被动,自信心不足,不喜欢向前闯,甘当团队配角一种心理状态。
配角综合征很多都是由“乖孩子”观念引起的,这种表现有时在二胎家庭很常见。
家里的孩子一大一小,大的总被教育让着弟弟。在学校,哥哥从不跟别的孩子争吵,上课也不会积极发言,在完成团体人物时,从来不会选择当主角。
04
无法拒绝别人
小时候如果一个孩子总想着成为大人眼中的乖孩子,他做事的动力只是来自于得到大人的认可,而并非来自于自己真的想做。
久而久之,ta做什么事情都想着迎合大人,努力装作自己很懂事,渐渐地忘记了自己的感受,忘记了自己需要什么。
所以如果当别人对他提某些越界的要求时,他很可能不会意识到对方越界了,虽然会产生不舒的感觉,但是他认为这种不舒服感是不对的,自己一定要去满足别人,否则就责备自己,或觉得很内疚。
其实这种不舒服感正是ta自己的正当需求,但因为长期都生活得比较压抑,ta甚至可能都不知道有这种需求才是正常的。
另一方面,如果拒绝了对方,身上“好人”、“乖”的标签可能就会被撕下,而ta的成长经历告诉ta,只有乖,才能得到更多的关注和爱。
讨好型人格就是“乖孩子”的衍生产物,这类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认为别人快乐了我就快乐了,妈妈认为我快乐了我就快乐了。
他们不懂得拒绝,没有界限,缺乏原则,更不会坚定地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感受,表面上非常快乐和知足,内心却往往因为无法拒绝别人而痛苦不堪,一边责怪自己,一边也不敢往前再迈一步。
所以有时候,孩子小的时候越“乖”,长大越有可能出现适应性不良的心理问题。
作为家长,可以告诉你的孩子,从今天开始,我不要你做一个“乖”孩子,我希望你做一个真实的孩子,去表达自己的喜好,我们会尊重它;
有时我们会给与参考意见,但是自己能做主的事情,需要自己下定决心,承担行为的后果,做自己人生的主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