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中国山友做一本登山圣经的公众号 雪线之上
在户外,很多人直到汗水浸湿才想到脱衣,一些人瑟瑟发抖后想起穿衣,还有一些人迷信高科技材料而偷懒。正确的户外穿衣之道能让你调控躯体,沉着应对环境与天气。
走进山野
在户外,自然环境瞬息万变,正如《登山圣经》所言:
一旦进入山野,就进入了世界上气候最复杂的区域(信息来源:《登山圣经》美国登山协会编著)。
山区气候十分复杂,突降的雷暴、大风、暴雪等都考验着登山者的意志、能力和装备。
即使是温暖季节,雷暴也可能在山区短时间形成,突然而至。
锋面过境时会使两股温差极大的气流发生碰撞,或气团触及向阳坡后急速升温,出现雷暴天气。动图来源:Bram Van Den Bosch上传的《4K Time Lapse》
在高海拔地区,急剧的气候变化可能带来暴雪和区域大风。
暴风雪可能带来雪况的剧烈变化,这些变化既可能是登山的助力,也可能是阻力。动图来源:GORE-TEX HuntFish上传的《Bad Weather. Good Day》当营地搭建完善时,坏天气的降临考验着帐篷质量和露营装备,登山者只要在可靠的庇护所中,依靠充足的补给,并无多大危险。
在良好庇护条件下,山区的恶劣天气并不难克服。动图来源:Artashes Mkrtchyan上传的《Strong wind on South Peak of mount Aragats》风险更多地集聚于行进过程中。一旦登山时遭遇恶劣天气,直接接受考验的便是着装。
山脊行进时遭遇大风,此时衣物的防风性能便受到考验,空气的对流会迅速带走温暖,“风寒效应”足以致命。动图来源:horhay hopkins上传的《ridge climb in wind and rain》 潮湿环境行进,衣物防水透气性能不仅关乎舒适,也代表着安全。水分的蒸发会带走热量,需要衣物迅速的排水与保持干燥。动图来源:seongkon kim上传的《Bad weather Climbing Kjeragbolten》 在更为恶劣的天气下,坚韧的衣物是“坏天气的好伙伴”。动图来源:GORE-TEX HuntFish上传的《Bad Weather. Good Day》正是因为户外环境多种多样,瞬息万变,正确着装才是户外安全的基础。正确的着装不仅会让身体舒适,也能减少旅途风险:当狂风肆虐,风暴骤至,衣物要足以支撑撤离;当气温波动,衣物要能够增减应对;剧烈运动时,身体的舒适干燥也取决于衣物质量。
户外衣物除了在寒冷时让你保持温暖,在潮湿时保持干爽之外,衣物还要能在阳光明媚时保持凉爽,换句话说,衣物要在任何情况下保证你的舒适安全。同时体积和重量还不能太大(信息来源:《背包客手册》作者:克里斯·唐森德)。
层次穿衣
户外着装最广为流传的理论是三层穿衣法,“三层”并非指“三件”衣服,而是用多件衣服构造外层、隔离层和基础层三个层次。通过衣服的分层叠加,确保户外活动的舒适。
分层系统一般仅指上身,但你可以同样运用于腿部。
三个层次之间密切配合,形成一个保证温暖干燥的穿衣系统。图片来源:mountainwarehouse.com 翻译制作:雪线之上为什么需要复杂的穿衣体系?
人体有一个狭窄的安全温度范围,即摄氏36.1度至37.5度,无论徒步、滑雪、登山,都需要在自然环境中保持温暖干燥。
为什么山区会有寒风刺骨的感觉?分层系统的应对原理是什么?我们需要了解人体获取和失去温度的四种途径。
对流,蒸发都会带走身体热量,传导和辐射是双向行为,可能增温,也可以带走体温。图片来源:Inditramp.com蒸发——无论汗水还是降水,水分蒸发的过程都会带走温度。出汗是正常的身体冷却手段,但在高山环境,如果出汗带走的体温不能得到及时补偿,便会产生危险。
棉质内衣的危险之处,便在于构造了一个包裹身体的潮湿环境,通过不断蒸发,实现热量流失。
一个炎热午后的山间骤雨也可能会让你在路途中面临失温,如果伴随风冷效应更是雪上加霜。图片来源:photoshelter.com分层的优势便在于,基础层通过灯芯作用排出水分,在活动时保持干爽,同时在停止活动时配合隔离层锁住体温,外层则能减少雨水浸湿身体的概率。
优秀的分层系统从内部开始水分管理,经过层层疏导排出,在运动时避免过热,在静止时防止过冷。
辐射——伴随新陈代谢,身体会产热。如果热量过多流失到外界,核心体温便会不保。
大部分热量会通过头部散发,当然,如果你全身赤裸,热量会主要从胸部核心区域散发。分层系统可通过核心区域保暖和头部保暖滞留热量。
头部是重要的散热器官,寒冷天气做好头部防护十分重要。图片来源:haglofs.com传导——身体接触寒冷物体会产生热传导,这就是为什么露营时会使用睡垫隔绝冰冷地面。户外徒步活动中,足部与地面接触最多,因此鞋子和袜子的末端保护很重要。同样在进行攀冰等活动时,手部也需要接触寒冷物体,戴上手套可提供保护。
传导也发生在雨雪,冰雹直接接触身体的情况下,每一滴雨都会通过传导吸收身体热量。防水外层意义便在此。
在寒冷岩面露宿时,睡垫便是为了隔绝热量传导。图片来源:photoshelter.com对流——风寒之所以会让人迅速失温,便在于结合了对流和蒸发,达到双倍带走热量。
对流的原理可以想象为站在瀑布下的人,一阵水流冲过人体带走温度,新的水流接踵而至,快速带走体温。避免这种情况需要防风雨,故外层作用于此。
水流和风都会迅速带走体温。图片来源:codyduncan.com分层系统的运作
分层的意义在于保持温暖干燥,每一层的设计都具有针对性。正确的分层系统可在运动时避免过热,停止时保持温暖。不同层次的配合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各层系统具体应对三个目标:排出汗水、捕捉热量与隔绝冷空气、阻挡风雪。以下面的例子进行层次分析:
此例穿着方法运用于野外滑雪,攀冰和中等强度登山。图片来源:《Introduction to Layered Clothing Systems》作者:McKenzie Long & RJ Spurrier羊毛内衣用于基础层,防风夹克和棉服共同运用于隔离层,技术外壳作为外层使用。具体作用如下:
-
基础层:基础层与皮肤直接接触,通过排出汗水调整体温,保持干燥。该层在夏季保持身体凉爽,冬季防止失温,使汗水蒸发。美利奴羊毛在相同厚度下提供了比合成材料更多的温暖。
-
隔离层:示例中展现了可选的防风层,主要原因一是补充防风性,二是避免棉服被内衣排出的汗水浸湿后丧失保暖性。防风层的缺陷是在运动时较沉闷,调节主要通过各层拉链。
棉服用于捕捉身体热量,蓬松空隙用于存储热空气,良好的绝缘性也可以抵御外界冷空气。
-
外层:户外活动总是存在在汗流浃背与风暴中等待天晴间周转的情况,故可采用技术外壳提供保护,完成抵御风雪的任务。
多层穿着更保暖的原因是热空气会被不同层次滞留在身体周围。这套系统的优势在于可应对户外不同的场合:良好天气下,完全可以身着基础层出发,将其他层收纳入包,避免行进过热;天气变化时,隔离层和外层则可应付不时之需。
基础层
基础层直接针对皮肤,是人体对抗环境的最里层。它往往采用紧身设计以最大化贴合身体。
基础层作用——基础层提供少量的温暖,主要作用仍然是构建一个远离水分的机体环境。人体在运动过程中大量排汗产热,基础层作为最紧密接触皮肤的层次,起到调节体温与排出水分的作用。
基础层穿着示意图。图片来源:blackwoodspress.com基础层材料——基础层最接近皮肤,意味着收集汗水。这一层的目的是保持干燥并实现水分传导,故材质应紧身并具备一定锁温能力。广泛运用于基础层的材料有以下两种:
-
羊毛:羊毛是优秀的贴身基础层,即使湿了也有保暖性,能应对波动的温度状况。美利奴羊毛常用于户外运动,它比普通羊毛薄而轻,更少的刺痒感,并且不保留气味。羊毛的缺点是不抗撕裂。
-
合成材料:合成材料是主要以聚丙烯或聚酯材料为基础的人造织物。不同品牌厂家生产的基础层合成材料各不相同,很多厂商具有独家配方。
合成材料不会产生刺痒,往往比羊毛便宜,更耐用,干燥也快。合成基础层的缺点是容易保留气味。
巴塔哥尼亚推出的Capilene 忍者连体系列基础层中添加了银离子抗菌,解决合成材料的异味问题。图片来源:patagonia.com拒绝棉质基础层——棉花吸收水分,但不会把水分排出后让其蒸发,水分会在贴身的棉纤维中蒸发,从而带走身体热量。
棉花纤维是一种植物纤维,纤维内充满了活细胞。当棉花被采摘后,这些细胞枯竭造成纤维坍缩中空,留下足以储水的空间。当吸收身体汗液时,汗水便会滞留在纤维之中,在蒸发时带走热量。图片来源:gizmodo.com
基础层选择——基础层的选择立足材料透气性和合身程度,厚薄保暖程度根据天气状况选择。通常,在攀岩和攀冰等活动时,具有抗撕裂的合成织物更有优势,更容易损伤的羊毛则在徒步上表现良好。
高强度温暖环境活动,比如越野跑,只穿着基础层也是合适的。图片来源:mountain-ma.com 如果你打算在寒冷条件下剧烈有氧运动,如运动登山或滑雪,选择透气为主兼顾保暖的基础层是较为明智的选择,因为防止过热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图片来源:yamatomichi.blogspot.jp基础层最重要的任务是调控皮肤,根据活动强度选择保暖程度:带拉链的基础层可以更方便的调节皮肤;带帽基础层强化保暖能力;羊毛材质基础层可提供更强的保温能力。
巴塔哥尼亚 Capilene 4 的拉链设计,额外的拉链可以让你通过脖子调节体温,减少增减衣物的次数,从而节约时间。图片来源:SwitchbackTravel.com 巴塔哥尼亚 Capilene 4 的拉链设计,额外的拉链可以让你通过脖子调节体温,减少增减衣物的次数,从而节约时间。图片来源:SwitchbackTravel.com 基础层会有轻量,全能,保暖等程度区分。轻量型注重排汗透气,全能型兼顾保暖与透气,保暖性则强调保温。需要根据活动强度和环境进行选择。图片来源:odlo.com基础层不仅包括躯干与腿部着装,户外活动中脆弱而重要的足部也应纳入其中。
基础层同样包括了足部,美利奴羊毛袜可以保持足部的舒适,提供基础保暖与透气。图片来源:duffy.com基础层构造了人体远离潮湿的环境,同时将水气传输进入隔离层。隔离层就像一张滤网,将无用的水分排出,留下宝贵的热量。
隔离层
隔离层也叫中层,或者保暖层,这一层的衣物可以是一件,也可以是不同作用的多件。
隔离层作用——隔离层的主要作用是提供绝缘,阻隔基础层没能保留的身体热量,并防止外界冷空气进入身体。良好的隔离层应该具有透气性,帮助基础层的水气通过蒸发。
隔离层穿着示意图。图片来源:blackwoodspress.com隔离层材料——棉服和厚羊毛都可作为隔离层,但棉服的缺点是可能被内衣排出的汗水浸湿而丧失保暖性;厚羊毛的缺陷在于体积和重量,同等重量下,抓绒更轻巧。当然,更为寒冷的条件下,羽绒也是隔离层的选择。
抓绒具有优秀的保暖性和排汗性,重量轻,耐用,容易干且不易吸水,是户外保暖首选。
在风雨交加的天气里徒步一整天后,我经常发现冲锋衣内层的抓绒衣外表面相当潮湿,而内表面却是干燥的。如果你感到寒冷,贴身穿一层干燥的抓绒上衣可以很快暖和起来(信息来源:《背包客手册》作者:克里斯·唐森德)。
以往抓绒的缺点是不防风,但如今也有采用Windstopper,Windbloc等新型材料制作的防风抓绒,不过会牺牲些透气性。
隔离层选择——抓绒分不同厚度,比如Polartec面料就有100、200和300几种厚度分类以适应各种环境。细密修身的抓绒可紧贴基础层,提供更好的保暖效果。
根据天气和活动选择隔离层,若天气许可,只穿着基础层与隔离层也是可行的。无论如何,多穿几层比单一层次更为灵活。
棉服是温和干燥天气的隔离层选择,图为身穿棉服的技术攀登者。图片来源:middleburymountaineer.com 抓绒适合寒冷天气隔离层,如果再结合一件软壳则提供更好的保暖,同时预防外壳雨水浸入。图片来源:hikinginfinland.com 抓绒基础上,利用一件背心加强核心区域温度,保持四肢灵活程度,这是隔离层的折中穿法。图片来源:hikinginfinland.com 抓绒基础上,利用一件背心加强核心区域温度,保持四肢灵活程度,这是隔离层的折中穿法。图片来源:hikinginfinland.com 如果天气更为寒冷,经过绝缘处理的人造填充物外套或者羽绒是更好的选择。图片来源:hikinginfinland.com 如果天气更为寒冷,经过绝缘处理的人造填充物外套或者羽绒是更好的选择。图片来源:hikinginfinland.com好几层薄的衣服比单一层较厚的衣服更容易调整,后者常让你陷入穿上太热,脱下太冷的尴尬境地。尽量携带不同功能的衣物,视情况灵活组合(信息来源:《背包客手册》作者:克里斯·唐森德)。
当然,在完善隔离层搭配的过程中,手套和帽子提供的末端保护也不容忽视。
轻薄型手套提供基础的保暖防护,比如左图的北面(TNF)弹性抓绒手套;基础功能型手套防风保暖,比如中图的始祖鸟(Arcteryx)领悟软壳手套;更加注重防护的功能性手套如右图北面蒙大拿连指手套。如果你的活动强调手部动作,手套的灵活性很重要。图片来源:backpacker.com 轻薄型手套提供基础的保暖防护,比如左图的北面(TNF)弹性抓绒手套;基础功能型手套防风保暖,比如中图的始祖鸟(Arcteryx)领悟软壳手套;更加注重防护的功能性手套如右图北面蒙大拿连指手套。如果你的活动强调手部动作,手套的灵活性很重要。图片来源:backpacker.com 在头部,帽子的选择同样可以参考多层法则。帽子的材料和设计代表着功能。比如上图中,从左至右,始祖鸟(Arcteryx)多功能帽是速干材料,适合基础层;巴塔哥尼亚(Patagonia)羊毛圆顶帽可由于隔离保温;OR(Outdoor Research)秘鲁帽把耳朵纳入保护,采用防风抓绒面料抗风;山浩(Mountain Hardwear)忍者盔则延伸了头颈部保护面积。图片来源:backcountry.com 在头部,帽子的选择同样可以参考多层法则。帽子的材料和设计代表着功能。比如上图中,从左至右,始祖鸟(Arcteryx)多功能帽是速干材料,适合基础层;巴塔哥尼亚(Patagonia)羊毛圆顶帽可由于隔离保温;OR(Outdoor Research)秘鲁帽把耳朵纳入保护,采用防风抓绒面料抗风;山浩(Mountain Hardwear)忍者盔则延伸了头颈部保护面积。图片来源:backcountry.com基础层调温排汗,隔离层绝缘保暖,但在人与自然的对抗中,还需要抵抗风雨的外层作为第一道防线。
外层
外层通常指一件可以抗击风雨,耐磨,同时不会影响活动性的外部衣物。它的作用是防护风、雨、雪,从强调低重量与打包能力的普通防风衣到强调耐磨和多功能的阿式攀登冲锋衣,都有用于外层的情况。
外层作用——外壳的主要目的是阻挡风雨,在此基础上,同时要求透气性以便排出汗水和水气。
外层穿着示意图。图片来源:blackwoodspress.com 外层穿着示意图。图片来源:blackwoodspress.com外层材料——技术外壳是材料运用最为极致的一层,大多数既允许汗水蒸汽排出,也采用DWR( durable water repellent)防泼水处理,使水成珠状滚落面料表面。外层分为以下几种面料:
-
防水透气面料(Waterproof/breathable shells):多为Gore-Tex 或eVent层压制作,有时也采用经济的织物涂层。
-
拒水透气面料(Water-resistant/breathable shells):通常为致密机织物,比如轻量抗撕裂尼龙(mini-ripstop nylon)。
-
软壳(soft shells):强调透气性,通常为弹性面料和拼接混纺织物,增加有氧运动的舒适性。
-
防水不透气面料(Waterproof/non-breathable shells):一种较为经济的面料,多用坚固的PU涂层尼龙,抗风雨能力强,多用于高强度降雨下的低强度活动(比如钓鱼)。
-
绝缘保暖面料(Insulated shells):一些外层内部会有保暖层,比如羊毛或抓绒衬里。绝缘保暖面料适合寒冷潮湿环境,缺陷是不方便根据温度波动状况调整增减,容易处于脱了太冷,穿上太热的窘境。
外层选择——外层是坏天气的好伙伴。如果水浸入身体或汗水不能有效排出,聚集内里都会让人体寒冷。
通常情况下,只要你的中间层足够保暖,薄而轻的外层是更好的选择。如果气候严寒,你应该考虑增加中间层,或者选择一件厚重的外层。外层大小应该既能容纳其他层,又不会限制活动。图片来源:CampSaver.com 通常情况下,只要你的中间层足够保暖,薄而轻的外层是更好的选择。如果气候严寒,你应该考虑增加中间层,或者选择一件厚重的外层。外层大小应该既能容纳其他层,又不会限制活动。图片来源:CampSaver.com 防水透气面料适合高强度高风雨环境。一件优秀的防水透气冲锋衣应该防风抗雨,兼备呼吸。图片来源:haglofs.com 防水透气面料适合高强度高风雨环境。一件优秀的防水透气冲锋衣应该防风抗雨,兼备呼吸。图片来源:haglofs.com 拒水透气面料是低强度风雨环境的高强度活动选择。图片来源:t3.com 拒水透气面料是低强度风雨环境的高强度活动选择。图片来源:t3.com 软壳在保暖与防护之间取平衡,所以软壳其实是保暖层与防护层合二为一的做法,是晴朗微凉天气,低强度风雨天气的选择。软壳灵活,透气,不过一些具有层压防风膜的软壳牺牲了透气性。图片来源:laughingsquid.com 软壳在保暖与防护之间取平衡,所以软壳其实是保暖层与防护层合二为一的做法,是晴朗微凉天气,低强度风雨天气的选择。软壳灵活,透气,不过一些具有层压防风膜的软壳牺牲了透气性。图片来源:laughingsquid.com 外层之所以被广泛称为“冲锋衣”,便在于其拥有应对严酷环境的功能性。动图来源:GORE-TEX® Products上传的《 Products Test》 外层之所以被广泛称为“冲锋衣”,便在于其拥有应对严酷环境的功能性。动图来源:GORE-TEX® Products上传的《 Products Test》分层系统的应用
总的来说,户外衣物的选择需要综合环境状况与活动强度两方面因素,环境状况决定了需要选择的衣物种类,而活动强度则决定了如何正确增减衣物。
环境状况——天气变化不一定遵循预报,局部气候变化也很难预测,同时季节,昼夜温差,风速等条件都会影响着装。风雨需要技术外壳抵御,保暖衣物隔绝冷空气,排汗内衣则在身体出汗时保持皮肤干燥。在不同的环境中,可以直观的感受到着装的不同:
- 炎热干燥的天气,在做好表皮防晒的基础上,穿着速干舒适的短装作为基础层徒步可以最大化保持凉爽。
- 潮湿温暖的山林环境,为了避免风寒效应,采用排汗基础层与防风外层的折中穿着,确保舒适安全。
- 强风裸岩环境,则需要高性能外壳与隔离层,排汗层相互结合,构造着装系统。同时,手,足,头部等防护也不应忽视。
综合考虑环境,决定需要携带的衣物,不至于累赘也避免狼狈。在环境基础上,还应考虑活动强度。
活动强度——活动强度不仅源于活动类型,也受到个体差异,路段状况等影响。在一次普通的行山中可能有高强度运动路段,带来身体急剧产热;远征级探险也会有停步休息的时刻,让身体冷却散热。活动强度带来不同的排汗量,故需要及时根据不同阶段的身体信息增减衣物:
- 行进中的人体大量产热,此时若环境许可,不必穿着过于累赘,可减少隔离层,以透气散热优先。
- 驻足修整或者不追求速度的行山,穿上中等厚度的隔离层可防止体温急剧流失,视风力情况还可以考虑是否穿上外壳。
- 营地活动强度较小,身体产热减少,增加隔离层可以锁住更多热量,开展营地活动。
总而言之,根据活动强度增减衣物,可调控身体至舒适水平,同时确保舒适与安全。
分层系统需要灵活运用,不同层次的组合适合不同强度运动与环境状况。需要注意的是,强度与环境共同决定了穿衣层次。同时,时刻备份衣物以应对环境的突变也是确保安全的准则。以下是具体搭配案例:
温暖季节半日活动——温暖季节单日徒步,运动攀登,推荐两层穿衣系统。因为天气温暖,半日活动距离获得人工补给的路程也较近,故隔离层的过度保护不太必要。
如果判断会有骤雨或强风,在找到庇护所和转移之前,可能需要备份衣物提供额外保护。
搭配示例,一件可以放入口袋打包的防风衣,一件功能性排汗内衣。信息来源:《How to Layer Clothing for each season》作者:McKenzie Long & RJ Spurrier 搭配示例,一件可以放入口袋打包的防风衣,一件功能性排汗内衣。信息来源:《How to Layer Clothing for each season》作者:McKenzie Long & RJ Spurrier-
基础层:排汗衬衫或功能内衣,短袖或长袖取决于阳光强度与气温,材质可选羊毛或合成材料。长袖带拉链羊毛内衣,是一种防异味的选择。
-
外层:作为第二层,如果顾忌重量与体积,可选择轻量化可压缩防风夹克,替代选项是防风抓绒。若环境潮湿,软壳也是可供替代的选项。
防风层在夏季是极其实用的,当你发现技术外壳的重量和防护在夏季山区活动略显多余时,一件防风衣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大多数防风层能在短暂的夏季雷雨,提供足够撤离至安全地带的防护。
温暖季节全日活动——推荐三层穿衣系统。整日的山间活动会遭遇各种情况,在很多山区,夏日午后会有雷阵雨,七至九月雷阵雨更会毫无征兆地突然到来。
在这样的天气状况下,缺乏足够的防护不仅会让人不适,也会带来危险。不管是全日徒步还是严肃的阿式攀登,在背包中放入备用衣物是严谨的做法。
户外穿衣法则,不仅仅是三层那么简单搭配示例,一件功能内衣,一件中等重量抓绒,一件防水透气外壳。信息来源:《How to Layer Clothing for each season》作者:McKenzie Long & RJ Spurrier
-
基础层:合成材料排汗内衣,轻量化拉链式美丽奴羊毛内衣。
-
隔离层:中等重量抓绒,若是春秋两季,可以替换为套头抓绒。
-
外层:如果运动量较大,防护层可以选用软壳或者轻量化防水透气冲锋衣,如果可能有强降雨,打包一件硬壳或轻量雨衣以备不时之需。
-
注意:一日徒步如果遭遇恶劣天气,露营的可能性会显著增加,所以一顶温暖的帽子也是打包选择。
多日徒步露营—— 推荐三层穿衣系统。 针对多日户外活动,保守的做法是假设会有坏天气发生,所以多一些衣物可以备用。
搭配示例,一件羊毛内衣,一件抓绒,一件棉服,一件防水透气硬壳。绝缘层棉服和中等重量抓绒结合保持温暖,一个美利奴羊毛基础层提供了最佳重量与温度比率。信息来源:《How to Layer Clothing for each season》作者:McKenzie Long & RJ Spurrier 搭配示例,一件羊毛内衣,一件抓绒,一件棉服,一件防水透气硬壳。绝缘层棉服和中等重量抓绒结合保持温暖,一个美利奴羊毛基础层提供了最佳重量与温度比率。信息来源:《How to Layer Clothing for each season》作者:McKenzie Long & RJ Spurrier-
基础层:美利奴羊毛长袖内衣,功能衬衫。
-
隔离层:轻量连帽抓绒衣,或轻量保暖夹克。
-
外层:防水透气硬壳。
-
备用:雨衣,雨裤,保暖帽子,抓绒或羽绒。
寒冷季节活动——寒冷潮湿环境下的活动,多层穿衣可以更方便的增减,使得活动时保持舒适干爽,在休息或躲避风暴时保住体温,应对任何可能的天气突变。
搭配示例,一件羊毛内衣,一件抓绒,一件棉服,一件防水透气硬壳。信息来源:《How to Layer Clothing for each season》作者:McKenzie Long & RJ Spurrier 搭配示例,一件羊毛内衣,一件抓绒,一件棉服,一件防水透气硬壳。信息来源:《How to Layer Clothing for each season》作者:McKenzie Long & RJ Spurrier-
基础层:运动强度大时,避免选择太厚的内衣,较透气舒适的长袖内衣是更好的选择。即使是高海拔探险,太厚的内衣层也会在接近时产生过热。当然,腿部和脚部防护较厚优先,因为腿脚相较于核心出汗量较少。
-
隔离保暖层:挑选一件保暖的套头抓绒,不必太厚,因为冬季保暖还会有绝缘层,也可选择中等重量抓绒,马甲羽绒或轻量排骨羽绒。
-
隔离绝缘层:冬季活动隔离层可组合一件带绝缘拼接材料的衣物,隔离层很可能弄湿,所以一定的防水性也是必要的。
-
外壳:一件坚韧的外壳,同时具备呼吸性能,可随时应对任何一种天气。高质量羽绒服也是寒冷干燥气候的选择。
-
注意:注重面部,耳部,脖子和手部防护。
极端气候下活动的着衣选择类似于冬季多层穿法,但应该更厚,提供更多保护。但即使是极端气候,感觉太热也需要及时删减衣物,因为被汗水浸透的身体会在停止运动时感觉更冷。
防护型羽绒极为注重保暖,是任何恶劣气候地区的坚实伙伴。图片来源:alpenglowexpeditions.com 防护型羽绒极为注重保暖,是任何恶劣气候地区的坚实伙伴。图片来源:alpenglowexpeditions.com灵活增减
多层穿衣并不困难,但灵活增减却很难做到。一个良好的着装控制系统可以调控流汗,无论装备条件如何,在寒冷气候中过多流汗都是危险的。
避免过热的重要性胜过防寒,良好的热量平衡比过多的保护更能令人舒适。
在严寒气候,我有时选用抓绒用于行进。晴朗条件下的冬季活动,活动时不穿沉闷的外壳能让我更敏锐的感知外界环境——这在攀爬时尤其重要。背心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在保住核心体温的同时让手臂灵活干爽(信息来源:ukclimbing.com 作者:Andy Kirkpatrick)。
将衣物分门别类有助于调控,可以采用以下分法:
-
行动套装:外壳,基础层,轻量隔离层用于行走和攀登。
-
确保套装:一件羽绒或厚外套在处于“静态”时提供温暖。
-
速度控制套装:背包中放入中等厚度连帽抓绒等可以增添入隔离层的衣物,在低速混合地形使用。
多层穿衣法强调对自己身体的监控能力,体现着户外穿衣的得体,自然,专业和井然有序,也需要结合实践摸索最适合自身之道。
你在户外怎么穿?欢迎留言,分享给全国的山友。
本文来自为中国山友做一本登山圣经的公众号 雪线之上
户外穿衣法则,不仅仅是三层那么简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