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古法中医针灸班之学习笔记,一方面帮助自己梳理知识脉络、巩固记忆;另一方面便于发扬和传承中医理念和技术,找到志同道合之人共同探讨学习,惠己及人,期待我们一起同行。
高热是体温超过39℃的急性症状,中医学所称的“壮热”、“实热”、“日晡潮热”等,均属于高热的范畴。
西医学的急性感染、急性传染病,以及中暑、风湿热、结核病、恶性肿瘤等病中可见高热。
一、病因病机
高热可由外感湿热之邪从口鼻而入,卫失宣散,肺失清肃,或温邪疫毒侵袭人体,燔于气分,或内陷营血引起。也有因外感暑热之邪,内犯心包而致者。
二、辨证
(一)风热表证
体温升高,超过39℃。兼见高热恶寒,咽干,头痛,咳嗽,舌红,苔黄,脉浮数。
(二)肺热证
体温升高,超过39℃。兼见咳嗽,痰黄而稠,咽干,口渴,脉数。
(三)热在气分
体温升高,超过39℃。兼见高热汗出,烦渴引饮,舌红,脉洪数。
(四)热入营血
体温升高,超过39℃。兼见高热夜甚,斑疹隐隐,吐血、便血或衄血,舌绛心烦,甚则出现神昏谵语,抽搐。
三、治疗
(一)针刺疗法
治法:
清泻热邪。
主穴:
大椎、十二井、十宣、曲池、合谷。
![](https://img.haomeiwen.com/i29505462/5521861b1b78c925.png)
配穴:
风热者,加鱼际、外关;
肺热者,加尺泽;
气分热盛者,加内庭;
热人营血者,加内关、血海;
抽搐者,加太冲;
神昏者,加水沟、内关。
操作:
毫针泻法。大椎刺络、拔罐放血,十宣、井穴点穴出血。
(二)其他疗法
1.耳针
选穴:
耳尖、耳背静脉、肾上腺、神门。
操作:
耳尖、耳背静脉用三棱针点刺出血,余穴用毫针刺,强刺激。
2.刮痧
选穴:
脊柱两侧和背俞穴。
操作:
用特制刮痧板或瓷汤匙蘸食油或清水,刮脊柱两侧和背俞穴,刮至皮肤红紫色为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