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常会有这样的感受,我们原本有个爱好,结果因缘际遇,爱好可以变现,可以养活自己。结果,我们反而对这件事提不起兴趣,和上班无异了,为什么呢?
首先我们来说一个大家可能听过的故事:
“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喊连天。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于是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以后你们每天都这样喊,我给你们10块钱。”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一大早就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0元钱。第三天他解释说,自己没有收入,只能少给一些。5元也还可以吧,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1元钱。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1元钱,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从此他们再也不到老人家门前玩了。”
各种版本未必相同,但是意思都是一致的。我们知道孩子玩,实际上是为了自己开心,他们本身是没有收入和钱等奖励的考量。原本孩子们自己玩,是发自内心的,就是我们说的内部动力使然。
当老人“奖励”孩子钱以后,这个外在的因素就把孩子原本的内在动力,变成了外在动力,就是他们需要拿到足够的钱,才会开心的在这个地方玩。如果不给钱,或者钱变少,那么孩子们连玩都愿意了。这个时候,孩子们在老人门前玩,就完全变成了外部动机。
往往我们听到这个故事都会一带而过,但是这个故事其实背后的心理非常深刻。比如我们孩子,都有天然的求知欲、想要探索外在的世界、了解未知的世界,这是他们的内在动力。但是当孩子每次学习,都有奖惩等着他的时候,还在的内在动机就会变成外在动机,也就是说,学习是为了奖励避免惩罚,所以一旦他认为奖惩不合理,或者奖惩变化等情况,学习质量就会有明显的改变。或者只要有能不学的机会,他就不会主动的去学习。
另外,对于我们成人来说,我们爱好、喜欢去做一件事,往往会不自主去做,所以往往会比较擅长。比如说我们喜欢写作、喜欢画画、唱歌等,我们开始去做就是出于开心,但是偶然有了收入后,我们潜意识会去盯着收入,当收入改变或者没有的时候,我们反而不喜欢这件事了。
我们常会说不忘初心,初心就是你开始明明是喜欢这件事才去做的,但是最终却迷失在外在的收入和评价中了。原因就是因为“老人给你的奖励”,所以当我们明白这个故事的深刻心理后,就可以更好的应对类似的事情,避免自己丧失初心。
![](https://img.haomeiwen.com/i20815570/9687b83714244a55.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