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时,我的第一本课外读物是《鲁滨逊漂流记》。当时初入小学,学校设在村口,整整齐齐的四间朝南正房就是我们的学堂。略显简陋的桌椅,石砖铺着的地面,自制的黑板擦,书本的清香,文字的奇妙,都让我欢心雀跃。当时学校收到了一批捐赠的图书,也就在那时我拥有了人生第一本课外读物。
当时,其他小同学收到的都是诸如《伊索寓言》、《一千零一夜》之类故事性很强的读物,我对自己分到的图书很不满意。可是当我翻开扉页后,便深深陷入了其中,以致很多年后,书中的内容仍然历历在目。鲁滨逊初入荒岛时的绝望,艰难谋生求食的过程,与仆人“星期五”的共处相伴,每一处情节都使我浮想联翩。一度,自己也天天幻想某一天可以外出体验一把荒岛余生。
后面,开始去镇上读中学,读书的渠道也多了很多。学校图书馆的书读完了,就去校门口的期刊杂志店。当时的零花钱实在少的可怜,舍不得买书,就悄悄在杂志店装作选书的样子偷看,后面终于惹得了店员的嫌弃,也不再敢多做逗留。或者每次都挑一本买走,店员才作罢。在班上,大家谁有了图书都相互传阅,可是,当时大家的书实在少的可怜,所以那时拥有的每一本书都显得弥足珍贵。再后来,学业越来越重,都舍不得拿出太多时间去读书。总想着做完作业留出半小时去读。可是书放在那儿就像一件充满诱惑力的物件儿,总惹的我忍不住去翻,这一翻可好,读着读着一节自习课便过去了。
在书里,我提前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再后面,自己一路从农村走到小城市再到大城市,从小孩儿变成学生再变成工作人员。自己开始用自己的眼睛打量这个客观真实的世界。读过的很多书不乏太理想化,与现实些许脱节。但是更多的是很多少时不曾理解的书,在后面渐渐领悟,过了很久才发现那些字眼中蕴含的真实人生。人生之路必得自己亲自走一着才能深切体会,再返回来读那些文字,才得领悟个中字字玄机。
现在互联网普及,手机、电脑、iPad获取信息更便捷容易,但日常的空余时间却对被微信、微博、综艺节目填充。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纵然不为衣食所愁,却不免为人际和情感所困,书本也越来越难填补我们内心的空虚,平衡我们内心的焦虑。有时,感觉自己仿若一个失去灵魂的躯壳,在城市中一幢又一幢大楼之间盲目穿梭,寻不到属于自己内心的那一份踏实感。
日前,在市图书馆借得梭罗的《瓦尔登湖》,一直放在书架未读。今日,偷的半日空闲,才得以翻阅,仿佛回到了幼时书架前偷偷读书的时光。遂提笔写下此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