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一切问题:如何成为解决难题的高手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这本书叫做《拆解一切问题》,标题看起来确实有点虚,在没有读这本书之前,会让人感觉似乎只要读完学会书中的内容,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了。但事实上这种认识是误解,并没有什么问题的解决可以采用通用的方法。不过,作者在文中聊到的一些方法还是有很多值得学习和参考的。对于我们来说,看一本书就只要看其有用的部分,能够有所启发的某个知识点,哪怕是用某个关键词就可以了,并不需要全盘接受作者的观点。如果读完这本书对你自己的生活或者解决问题有帮助的话,那么就没有白读。下面我具体为大家来聊聊本书的重点内容。
思维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武器,作者将解决问题的思维非常形象地描述出来,也就是本书中的五大章节的标题:尺子思维、剪刀思维、针线思维、锤子思维和螺丝刀思维。这五大思维的作用就是对问题边界的丈量、分割杂糅问题、链接碎片化问题、实锤疏忽问题和让拆解成为习惯。现在就让我们一一来看一下这五种思维。
第一种,锁定问题,尺子思维,丈量问题的边界。遇到一个问题,首先想到的是区分问题的类型,如果是疑问,那肯定会有正确答案,如果你还不知道,那可能只是知识面的问题。如果是难题,那就应该第一时间想到,没有什么标准答案,有的只是通过采取必要的行动推进事情顺利的解决方案,而解决方案没有对错之分,只有优劣之分。看似简单,可是会解决问题的人和不会解决问题的人之间的根本性区别在于,理解问题的角度不同。不会解决问题的人止步于调查,会解决问题的人致力于思考。作者提出了一个五步高效流程:觉察问题出现的征兆,锁定问题改善之处,筛选解题路径、解决方案的适应性,积极评估改进效果。
第二种,剪刀思维分割杂糅问题,遇到一个难题,为什么常常无法下手呢?因为问题太笼统,无从下手。怎么做呢?可以考虑采用剪刀思维,首先抓住问题的关键词进行分析,也就是将问题大卸八块后重新建构。具体的操作思路就是使用某种逻辑先将问题拆分,然后再使用另一种逻辑进行整合。当下已经有很多成熟的分解结构,比如工作中常见的分解结构,包括工作分解结构(简称WBS)、组织分解结构(简称OBS)、项目分解结构(简称PBS)等。
第三种,针线思维链接碎片化问题,灵感往往在一瞬间迸发,但前提是需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积累。历史上就发生过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有一年发生饥荒,百姓没有粮食吃,只有挖草根吃树皮,许多百姓因此活活饿死,消息被迅速报到了皇宫中。晋惠帝坐在高高的皇座上,听完了大臣的奏报后,大为不解。善良的晋惠帝很想为他的子民做点事情,经过冥思苦想后,终于悟出了一个解决方案:“百姓无粟米,何不食肉糜?”众人看来确实是片面好笑的办法,但是站在只知道酒肉、不知道草根树皮这些知识的晋惠帝来说,这只能是他所想到的最好的办法了吧。
那如何来解决这种问题,避免再产生贻笑大方的事情呢?那就是创新。书中提到了头脑风暴法、检核表法、类比思考法,借助工具将碎片化的灵感串联起来,逐渐找到解决问题的更好的方案。第四种,锤子思维,实锤疏忽问题。经构思得到的解决方案必然以适宜的形式回到实践中去,经过再次耐心的审视和推敲,才能最终得以确定。这个过程就是我们所说的锤炼。铁矿,经过不断的锤炼,才能将有害气体与不纯物质去除,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过程,才能炼成强韧的钢。构想和创意也是如此,必须经过反复打磨和推敲,才能删除其中的有害成分和不利因素。最终,我们将获得像钢一样有韧性的思维,并将初步构想打磨成高效的解决方案。
运用创新思维学之父爱德华·德博诺(Edward de Bono)博士开发的六顶思考帽思考法,会使混乱的思考变得更清晰,使团体中无意义的争论变成集思广益的探讨,使每个人变得富有创造性。整个过程不是无休止的争论,而是集思广益。第五种,螺丝刀思维,拧紧大脑的发条,让拆解成为一种习惯。只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过分析、创构、锤炼这三个步骤,即使对于非常棘手的问题,我们也能够构思出巧妙的解决方案。单独解决一次问题可能会让你获得奖赏,但并不能让你真正成长。学会持续解决身边的问题,才能更好地促进自身成长,更好地体会达成目标的成就感。这就需要有一种螺丝刀思维,通过刻意练习、分析、创构、锤炼三个步骤,让自己修炼成为一名解决问题的高手。刻意练习、写道,学习不再是挖掘某人潜力的方式,而是开发这种潜力的方式。我们可以创造自己的潜力,拆解一切问题的最后一步就是刻意练习,让拆解成为一种习惯。要知道,如果每天努力1%,有的人在此基础上多努力1%,那么不久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而如果偷懒1%,则很容易失去竞争力。
学会了解这五种思维后,我们该如何有逻辑地拆解一切问题呢?按作者的思维方法,我们来自己总结一下,其实拆解问题的方法有四种:结构性思维、系统性思维、公式思维、假设思维。当你能知道复杂问题里的影响元素时,就用结构性思维、系统性思维、公式思维。当你不知道时,就用假设思维。下面我们分别来说这三种思维方式。
什么是结构性思维?结构性思维相对系统性思维是静态的。当你遇到一个复杂问题时,把问题拆分为影响问题的元素A、B、C,其中影响A的元素又需要拆分为A1、A2、A3,就这样一直拆分,直到把复杂的问题拆分成若干个可解决的原问题。拆分的过程需要遵循麦肯锡的MECE法则,相互独立,完全穷尽。这个法则是拆分的精髓,不懂法则就无法拆分。
拆分后需要不断问自己还有遗漏的元素吗?这些元素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吗?某两个元素是否有重合的嫌疑?这个问题拆分后就得出了最佳的答案,你会根据自己的资源和时间,知道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不做什么而不断调整,最终找到最优解。当发现影响复杂问题的元素A、B、C是相互独立的时候,用结构性思维。什么是系统性思维?系统性思维就是搭建模型。系统性思维相对结构性思维是动态的,是一组相互连接的要素,相互作用是系统决定了个体要素的行为。一个系统的组成要素就是结构性思维的元素,连接功能偏生物或目标偏人类。其中连接是要素间的关系,分四种:因果链、增强回路、调节回路和滞后效应。要素在这四种连接关系的作用下也会持续变化,这时候被赋予了一个新名字:变量。实操中,一个复杂问题如何开好一家咨询公司?在这借用刘润老师的创业系统图,他先是找到能带来收入的核心元素,声誉是元素,也是变量,再找到影响声誉的两大要素:作品和学识。好的作品提升个人的声誉,声誉的提升能让他获得企业的信任,有机会为知名企业提供咨询实践的成功案例,提升了学识的提升,行程作品提升声誉,最终形成一个增强回路,不断滚雪球。
当发现影响复杂问题的元素A、B、C是相互影响时,若A加强或者减弱了B,B加强或者减弱了C,C加强或者减弱了A的时候,就用系统性思维,它能持续地指引你在正确的道路上努力。什么是公式思维?把复杂问题的解答方式公式化,就是公式思维。公式思维可以清晰地呈现各要素增强或者减弱后是如何作用于复杂问题的形式,如问题Z等于A加B加C,问题Z等于X,quit问题Z等于AB乘以Z,问题Z等于A加B减C。诸如此类的算术形式、公式思维还可以解决一些类似某个城市有多少自行车,这个城市的地铁一天多少人次这样的变态问题。
一个麦肯锡的人被叫到谷歌,给到的任务是提升广告部门的收入,这还是个复杂问题,不可被直接解决。那他是怎么做的?他叫上了广告部门的人,问道:“你们的任务公式是什么?”部门的人呆了,说我们从来都没有过什么公式。最终在讨论下,他们得出了一个业务公式:广告收入等于曝光量乘以点击率乘以每次点击的单价。你会发现,提高广告部的收入有三种办法:提高广告的曝光量、点击率和每次点击的单价。
当发现影响复杂问题的元素A、B、C相互独立,且各要素的增强或者减弱以某种数学关系在影响复杂问题时,可以用公式思维。最后说明一下,或许每个人读完的收获都会不一样,但是从本书我们依然可以发现,其实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还在于思维方式和方法。原则上,只要你能够运用每种思维方法,就能够很轻松地面对和解决生活中的各类问题。
————————————————
本文为[三余书屋]收集和整理,原文链接:https://www.3ysw.net/book/1768048822730723328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