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童年
“你看看,小时候学习那么好有什么用?”|HPAI心理观察:如何看

“你看看,小时候学习那么好有什么用?”|HPAI心理观察:如何看

作者: 香樟小树洞 | 来源:发表于2020-06-02 22:57 被阅读0次

    Que será, será

    Whatever will be, will be

    The future's not ours to see

    Que será, será

     

    又是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

    小时候的期待,你还记得吗?

    是否你也曾想要好好学习,长大给爸爸妈妈买一个大大的房子?

    又或者,儿童节的到来让你早就没了听课的心思,一边想着怎么还不放学,一边偷偷和同桌比赛看谁能把手表的光反射在老师脸上。

    小时候,家长不停地和我们说:“好好学习,别的都不要想,长大才能有好的出路。”

    长大后,常常发现比自己优秀的人比比皆是,以往的优势似乎无法凸显,却又难以谈笑自如地面对高额的房价带来的现实落差。

    而当年那几个上课总是捣乱的小孩,听说短视频的粉丝早就过了千万,也并没有活成从前大人口中“无可救药”的样子。

    学习好的孩子,将来一定会过得很好吗?

    童年之后,我们要怎样平和地看待来自外界的价值审判(judgement)?

    01

    学习好的孩子

    一定会过得更好吗?

     

    学习好的孩子,小时候常常被认为是听话、懂事的。

    在成长时期里,外界认为最重要的事情(“学习成绩”)上,常常处于游刃有余的状态,因此往往会在内心形成一种潜在的安全感。

    在成年后,遇到很多问题时,潜意识里的自信会让人觉得,这个问题大概在能掌控的范围内。

    在面对一些难题时,以往的成功带来的自信会使他们能够更加沉着的面对问题。

    然而,当问题的类别超出了他们所熟悉的范畴时,他们可能会更加感到不知所措。因为他们在成长时期不经常面对这种局面。

    对于人际关系、恋爱选择等无法简单地通过努力就能解决的问题,他们的焦虑和困惑感可能会更强。

    “乖孩子”往往倾向于从外界获得对于自我的判定。

    在他们的自我认知形成的那一段时间,这样的判定方式会让他们感到顺畅。

    只要按照大人们说的那样做,便会获得让人心安的价值肯定。

    因为整个过程非常流畅,以至于孩子们并不会意识到有什么问题。往往在察觉不到的过程中,他人的评价,就渐渐取代了自我的认知判定。

    而在成年之后,这样的认知方式则会让人际关系给自己造成一些压力。

    背负着压力的社交行为,往往会让社交进行得更加不顺畅。

    因此,一些本来在校成绩优秀的人,进入社会之后反而变成了别人眼中的“不会来事儿”,亲戚眼中的“没出息,小时候学习那么好有什么用”。

    以前常常给予自己肯定的家人的态度转变,往往会加深他们的迷茫,以及自我认知的混乱(cognitive confusion)。

    02

    学习不好的孩子

    将来会无可救药吗?

     

    那些成绩差、总是调皮捣蛋的(state of crisis)“坏孩子”,在童年时期常常是处于一种来自家长和老师的“危机状态”之中。

    他们常常需要想办法怎样冒充家长签字又不被老师发现,怎么样把分数上的“63”改成“83”又尽可能不露出痕迹。

    因为长期处于这种危机状态之中,他们对于意外事情的处理应变能力(resilience)反而会更强。

    即使面临难以处理的危机,也不会感到强烈的恐惧。

    长期处于不被喜爱或认可的环境中,这会使他们倾向于将“自己对于自己的认知”和“他人对于自己的评价”分开。

    从而在面对否定的态度时,也不会产生较强的自我质疑和认知混乱。

    因此,他们可能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所承担的压力更小,从而能够拥有较为灵活的处理能力。

    03

    如何拥有较为平和的

    自我认知系统?

    在进入成年人的生活之后,我们应当多大程度地接受外界给我们的评价,同时又保持自我认知的稳定呢?

    a. 察觉自身的感受

    总是被要求要积极、讨人喜欢,可能会让你觉得自己的消极情绪似乎不应该存在。

    然而,不管外界认可与否,你的感受都是真实的。

    我们往往很难判断自身的情绪是否过于敏感,但在那之前,请给自己一个情绪容纳的空间。

    也许偶尔可以允许自己不要那么懂事,那么正能量。

    直视自我,有时是一个充满混乱的艰难过程。

    但只有允许真实的自我存在,才可能解决后面的事情。

    b. 与外界的评价保持距离

    有时,面对他人的看法时,可能需要意识到他人的标准并不是一个客观的评价系统。或许可以试着让他人的态度和内心的自我认知隔开一些距离。

    面对父母的否定时,甚至可能需要允许他们对你感到失望。

    第一次为人父母的人,可能会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每个处境中都能较好地面对,而忽略了这个要求本身就是无法实现的。

    心理咨询师指出,小时候习惯了被父母要求安静听话的孩子,即使在进入一些需要开朗地进行社交的场合,往往也会在内心有一种拉扯,总觉得较多地展示自我会带来一些不好的后果。

    而父母可能并不能意识到这些原因,甚至会觉得孩子连多说说话、笑一笑这么点小事都做不到。

    然而,人们并不需要因为父母没能注意避免的过错来苛责自己。

    让父母习惯这个不那么完美自己,对于双方都是一种成长。

    很多时候,人们并不需要通过痛苦的自我质疑或否定,来换取他人的认可。

    愿大家都能在境遇沉浮之中,平和地接纳自己的状态,也能看到自己的价值。

    —END—

    关注公众号:人类心理行为图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看看,小时候学习那么好有什么用?”|HPAI心理观察:如何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rdmz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