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集锦(十三)
文:商研所 大脑袋商人
抽空也会在网上回答一些很多人关注的问题,如果您也有这类疑惑,可继续关注我们,您的关注和转发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imageQ:觉得自己做事不够完美,怎么办?
做人完美主义,注定伤痕累累;做事完美主义,注定踌躇不前。
某种程度上说,拖延症与完美主义,都是一个病根。
完美主义的本质,是过度“关注自己的表现”,而非关注事情的进展。
我的看法是这样的:
在个人发展的路径上,永远是要以事为导向的,而不要以自我为导向;重要的不是你成为什么样的人,而是你要做成什么样的事情。
遇到质疑与打击,只问一个问题:解决这个是否有利于做成事情?
人因事儿而伟大,事因人而成就。
对于做事,放弃浮夸视角,放弃口活文化;
对于做人,放弃面子思维,放弃屁股文化。
imageQ:大二在校大学生感到有点迷茫,完全没有了方向应该怎么办?
这太正常不过了。经历十几年的教育,但是从来没有人告诉你,如何思考人生,如何寻找目标,如何热爱生活。
不过,也有句话说的好:
浪费时间是年轻人的特权,是人生的“终极体验”之一。
也只有年轻人,可以什么都不干,躺在草地上发呆,什么都不想,看一天电影,读一本书。也不要认为这有什么可耻。
因为这就是人生一段难得的终极体验,当你30岁再做这些就不合适了,但是十八九岁二十出头,正是享受这种人生特权的时候。
当然,这不是鼓励年轻人去迷茫,去无聊发呆,而是,这本就不可避免,一个人普遍要到30岁才算成熟一点知道自己要干什么,能干什么,会干什么,应该干什么。
在那之前,所有的准备都是为了那领悟以后的快马加鞭,那段岁月中的迷茫与无聊,只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副产品,虽然不必要,但总会产生。
越早知道,当然越好,但并不容易。
所以,在大学里,迷茫并不是什么大事,也不会对今后的人生有特别大的影响,作为过来人,只有一个忠告:不要去做终生后悔的事情,不要去做不可挽回的事情。
如果现在不知道学什么,有什么用,那么就去培养一种通用的能力:
热爱你所学的东西,热爱你正在做的事情。
这个能力一旦养成,做什么都会特别有成就。也就不必在意,今后你会怎样,要去做什么,生活要往哪里去了。
imageQ:高人在遇到问题时的思维模式与普通人有何区别?
有很多不同,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是思维的开放性。
普通人面对问题,往往采取的是局限性思维模式,即从既往的环境中复制而来的,缺少建设性与增益性的思维,很多甚至带有破坏性与毁灭性。
比如很多家庭习惯于打击限制孩子,一旦遇到孩子不听话,普通人的反应是什么呢?又不听话了,怎么老不听话;叛逆了,不懂事;养你的是我,就得听我的。。
而一些优异的家庭,更习惯于鼓励引导孩子,高人的反应是什么呢?嗯,不接受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如何跟孩子达成一个共识呢;如何引导ta接受更好的意见呢;现在做些什么来缓和对立情绪呢。
这仅仅是生活工作的一方面,在更多的方面,思维的开放性还是封闭局限性是一个人能否更好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
imageQ:家庭的职业环境对子女的职业前途有影响吗?
一般而言,确实是有的。
但是,凡事都有不确定的随机组成部分。
所谓命运,就是生命最初的随机参数在时间上的延伸,比如家庭背景,受教育水平,家乡经济水平,母语类型,一旦参数固定了,一个人的命运就基本确定了。
但也有不确定的东西存在,世界并不是固化的,而是黑天鹅的世界,从塔勒布到费曼,这些大师为我们打开了一个不确定的世界的。
其实一个人命运的改变,只取决于两点:
-
有没有改变的意愿;
-
有没有改变的能力。
很多人在年轻的时候,有改变的意愿,却没有改变的能力;到了中年以后,有改变的能力,却没有改变的意愿;或者至始至终,都只有一点,或者干脆都没有。
-
对于第一点,改变的意愿通常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碰巧打开了一扇窗,看到了外面的世界,从而引发了对自身境遇的不满;这通常容易受到外界刺激的干扰,从而不忘初心,变得相对较难;而缺少了第二点的支撑,仅仅停留在意愿的层面,改变就是意淫。
-
对于第二点,改变的能力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日积月累,甚至是代际遗传的;出身与家庭情况,差距是十分巨大的,与其说是不公平的分配制度造成,不如说是跨越代际的竞争结果,并没有什么可以抱怨的。
-
至于说输在起跑线上,更是一种误解,代际竞争可能在几十到几百年前就开始了,祖先的迁徙与职业选择,累世读书还是经商,都在影响这一代的出身。输的不是起跑线,而是马拉松的里程碑。
综上,家庭的职业环境不仅对子女的职业前途有影响,对子孙后代都有影响,重视每个人当下的选择,是十分必要的;但是,也同样不要忽视,在黑天鹅的世界中,改变从来不是一件低概率的事件。
· END ·
关注及转发,用行动支持奋斗路上的同行者;
或者,加入我们,一起构筑优质的商业文化。
微信公号 大脑袋商人,一路同行,一生有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