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年定位咨询经历中,我们发现很多企业对如何创建一个品牌定位,有很多典型的认识误区。若把控不好,很容易导致企业在战略落地过程中,把本来简单的事情搞得很复杂,影响战略推进。
误区一:企业往往认为,必须要有产品或技术方面的强力背书,才能支撑或证明一个定位诉求。
尤其是在创建“高端”、“专家”、“技术领先”等类型的定位时,企业总是希望要有很强力的产品与技术方面的支撑。尤其是对于技术实力强、产品实力强、做事儿很实在不愿忽悠的企业来说,更容易产生这个误区。
例如对于金龙鱼、福临门等食品类品牌,为了创建“高端”、“优质”的顾客认知,企业特别希望能有原材料、配方、全产业链、绿色标志等方面的信任状支撑。
但是,从专业角度来看,这些其实都不是必须的,不是必须要求有的。因为从顾客角度看,如何让顾客接受一个差异化定位诉求,往往很简单、容易。我们千万切记把顾客想的太复杂。
例如,“圣诞老人”这个概念,我们第一次听到这个概念的时候,我们就相信了。我们并没有去验证、去论证过世界上是不是真正存在圣诞老人,但这个概念我们是接受了、记住了。
例如,对于“高端”定位,最强有力的支撑往往是高的定价以及价格刚性保持得好,不一定是什么产品的核心技术。
两类信任状
从经验看,创建一个定位所需要的信任状支撑,往往有两大类。
一类是较为直接的信任状。产品与技术层面的背书往往就属于这类。例如小米、华为、VIVO、OPPO等手机类品牌,经常用此信任状,如2000万像素、柔光自拍、超强处理器等等。企业一般很喜欢这类信任状,能够意识到这类信任状的力量。
还有另一类,是比较间接的信任状。这类信任状的力量,企业往往认识不到。但这类信任状同样是很有力量的,而且很多时候会更有力量。
例如为了支撑飞鹤的“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战略定位,我们优先使用的是“55年专为中国人研制奶粉”这个间接的信任状,没有选择配方、奶源等技术类的支撑点。大量的消费者调研证明,这句信任状比所有的技术类信任状都有更有力量。
技术类信任状顾客不一定能听懂
而且,产品、技术层面的支撑点,顾客往往难以理解。例如食品类企业经常诉求的“全产业链”,实际上老百姓很多都不明白什么意思,太技术了。
这类诉求,放在公关软文中传播是很好的,可以讲的很详细、很具体,但是放在空中广告传播中,传达效率很低,难以触动消费者,因为听不懂。
我们可以从中国近代历史的例子来体会到这一点。例如,李大钊,最早提出“资产阶级来到人间,每个毛孔里都流着肮脏的血”,老百姓听不懂,所以败了。然后,陈独秀上台,提出“无产阶级在革命中失去的只有枷锁,得到的是整个世界”,老百姓还是听不懂,所以也败了。后来,毛主席站出来,说“打土豪,分田地”,老百姓迅速蜂拥而上,赢了!
有没有力量顾客说了算
实际上,造成这种误区的根本原因是内部思维视角导致的,忽略了顾客视角,忽略了顾客的感受。
避免这类误区的有效方法,就是亲自深入市场一线,去和大量的消费者、一线的销售员等聊天,去倾听他们真实的反馈、真实的心声。
从经验看,很多时候,企业觉得很重要的、很有价值的、很有力量的,消费者往往并没有感觉。
正所谓,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企业一思考,顾客就发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