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喧哗与骚动》
人生如痴人说梦,充满着喧哗与骚动,却没有任何意义。
-----莎士比亚
《喧哗与骚动》由美国作家福克纳( William Faulkner,1897-1962)著。1929年出版。
康普生先生是贵族的后代,整天酗酒,轻视女人。他把复兴家族命运的希望放在大儿子昆丁身上,卖了最后一块地产供他上哈佛大学。康普生太太长年生病,因非贵族出身,妒忌丈夫,自怨自艾,弄得家庭毫无生气。对4个子女,她只宠爱坏种杰生,不爱昆丁、凯蒂、班吉。她把家务交给黑人女仆迪尔西一家。只有这家黑人才使康普生家庭稍有生气。失去母爱的昆丁和班吉对凯蒂特别眷恋。凯蒂也尽量爱护他们。因她得不到家庭的温暖,便在性解放上寻求刺激。她十八岁时失身于推销员道顿,不久受孕。康普生为顾全贵族家庭面子,把她草草嫁给银行家赫伯特。婚后一年事发,赫伯特将她赶走。她把私生女小昆丁(与大舅同名)寄在娘家。康普生太太不准她住在家里。她便成为无家可归的女人。康普生死后,杰生成为家长,以监护人身份15年内不断骗取凯蒂寄给小昆丁的生活费,时常出于色情动机百般外甥女。小昆丁17岁时,席卷了杰生的财物同马戏班的艺人私奔。此后,凯蒂便音讯杳然。1943年,她沦落为德军参谋部一位将军的情妇。昆丁对凯蒂早生性爱得知妹妹失身后,内心极度痛苦,想用小刀捅死她而不忍下手,想打死推销员而不敢扳动枪机。以后又无法阻止她嫁给赫伯特,终于在凯蒂结婚38天后,深夜离校投河自尽。班吉3岁起就是白痴,姐姐出嫁时只能号哭,以后只知牢牢抓住她丢弃的一只拖鞋寄托情愫。杰生当家后,班吉的遭遇更悲惨。一天,他拉开铁门追路过的女学生,被女学生的父亲用栅栏桩子打昏。杰生把他送入医院阉了。小昆丁逃走后,康普生太太也死了。杰生更加肆无忌惮,为所欲为,将他送入疯人院,赶走多年侍奉他们、忠实正直的黑人迪尔西。就在凯蒂成为德国将军情妇这一年,他把老屋卖了。“在他身上一个古老的世家将结束”。
凯蒂是作品的中心人物,是“美”的象征。她心地善良,对班吉和昆丁无私的爱令人动情。她也同意昆丁用小刀杀死她,不忍心看见哥哥因她失身而引起的痛苦。她的行为不是都令人满意的,但作者并没有用笔涂脏她。作者只是同情、惋惜、如实写出。班吉和昆丁是陪衬凯蒂的。他们知道凯蒂的价值。班吉的痛苦最大。因为他孤苦无援,又是白痴,有苦难言,他失去了爱,却不知为何失去的。昆丁是凯蒂的影子。他把妹妹的贞操看作家族荣誉的象征。他宁愿假想自己与妹妹犯了乱伦罪,共同下地狱。他没有勇气正视现实,失去凯蒂就失去生活和精神的支柱,必然走上自杀的道路。他的死亡意味着南方贵族观念的死亡。杰生性格最本质的特征是仇恨一切人。他连鸽子和麻雀也恨。他的语言刻薄、恶毒、下流、傲慢。杰生的狠毒性格除了有贵族阶级与白人种族偏见的原因外,还有心理上的原因。他自视甚高,但天生无才缺德。他的地位、处境、遭遇和他的野心欲望发生很大矛盾。他的仇恨心、自信与自怜自爱心就是这样形成的。他是一个狠毒、卑微、委琐、猥亵的小人物。福克纳从生活真实出发,塑造了这样一个“小人物”有别于俄国作家对“小人物”既同情又批判的写法,丰富了世界文学上“小人物”的概念。迪尔西是“善”的代表。她是凯蒂母女的保护者。在小说第4部分中,她的形象更鲜明突出。现实世界是冷酷的,上帝在迪尔西心中,到她心中去寻找温暖与爱吧,这就是作者的主旨。
作品的结构是新颖的,犹似迷雾中的重山叠岭,引人入胜。一个家族的没落整整15年的事,只用4天加一个附录写出,而且同一个故事讲了5遍,颇具匠心。第1遍作家把全部感情都放进故事中去,以情动人,提出悬念。第2遍作家再退后一步,昆丁的眼睛是理智的眼睛,主题开始明确。第3遍,作家再退后一步,于是美的丧失的主题不仅出现在凯蒂身上,还出现在小昆丁身上,她们的对立面也出来了,
使故事的主题深入了。第4遍,作品的正面主题出现了,形成了“善”与“恶”的对立。第5遍,即“附录”,15年后,作家完全冷静下来,这个家庭的兴衰的来龙去脉、人物归宿交代得一清二楚,并加评论。犹如把读者领上峰顶,回首望去,思绪无穷。一个故事写了5遍,是从感情上升到理性又回到形象的过程,也是提炼主题,塑造性格的过程。
作者对三兄弟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塑造人物,班吉的特点是回忆的多层次性;他回忆1898年奶奶死的那晚去黑人的下房玩,闻到屋中的气味,立刻回忆起1910年6月昆丁自杀的消息传到家中后,自己被领到黑人的下房居住的情景。这是由现实引起回忆,又由回忆引起更深层次的回忆。班吉是白痴只有感觉,没有理性所以他的人物塑造,越往深里去越混乱,作者写出了特点。对昆丁作者使用了嗅觉的手法,忍冬花的香味对他的回忆起了极大的诱发作用。因为在凯蒂失身的野外,到处长满了忍冬花,昆丁就是在散发着花香的小河边找到她的。用间接描写的手法去塑造主人公凯蒂的形象,是作者的独创。凯蒂的悲剧是通过她的3兄弟的间接写出来的,班吉回忆的中心是姐姐对他百般体贴和爱护,昆丁回忆的中心是妹妹失身后的可怜和对哥哥的怜爱,杰生回忆的中心是凯蒂的母爱被剥夺的痛苦。通过3兄弟不同的描述,凯蒂作为“美”形象越来越鲜明地印在读者脑中。
当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问世时,国外评论界称这部作品是“20年代混合艺术不朽之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