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内容学完了,只剩下作文要写了。早读,我便先领学生读着第15课《自相矛盾》点。
《自相矛盾》是一篇小文言文,虽然只有一段,字数也不多,但毕竟是文言文,还有长句子,我便准备先领学生读熟练再说。
从课余我读书——读阳明先生的文章的经历中,我发现,想读熟古文并不是听一遍或者自己读几遍就能做到的,一篇古文,自己看着里面的字都认识,可是不完全理解意思的情况下,想要读熟,还真得一遍又一遍地读不少便才行。读阳明先生的文章,有些我特别喜欢的或者比较短的,每天早晨我往往要读两三遍,一周下来大约大约读十几二十遍,就这样才能读熟,而那些篇幅比较长的或者我不是特别喜欢的,按平台要求每天读一遍,从周一读到周五,我连停顿都读不太对,更不要说读熟。相比于小学生,我算是有一点古文功底了,读古文尚且如此,五年级学生没什么古文功底,要读过一篇古文,三五遍恐怕是读不过的,就算篇幅短小。
早晨,我让学生自己读题目,没问题。然后我范读课文两边,慢一点,读出停顿。然后让学生自己读一遍试试,接下来我又领读了好几遍。估计这样学生能会读了,于是我让他们自己读一读,然后再指名读。课代表没问题,成绩第一的同学没问题,但平常学习能力再往下点名,又点了几个,每一个孩子都有读不准停顿的,还有被舌头绊倒的。我让两个读得好的学生再没人领读两遍,再指名读,还是读不对。我单独领读易错的地方,不能读破的地方单独读,把长句子拎出来反复读,然后再让他们自己练练。练后再检查,依然错误不断。我纳闷,有这么难吗?
一整个早读,我原本打算领学生读读,读通读顺了,就领他们用歌诀乐读法背过它,但是我失算了。一整个早读,我领读,学生领读,自由读,检查读,一读再读,检查了三分之一的学生,就有一多半读不好。真是奇了怪了!
对桌徐老师前两天已经让学生把这篇课文背过了,昨天她还把背不过的几个学生叫到办公室背,最终背过了才放他们走的。
下了早读,我问徐老师怎么领他们背诵的,徐老师说她就范读了一遍,然后就让学生自己去背了。学生能都读对吗?徐老师说差不多。我怀疑是不是我没给学生消化的机会?我是想一气儿领学生读对了课文再让他们背的,我不想要差不多,我不想他们背过字的顺序了,停顿却读不对。学古文,停顿不准,影响语感,也不利于学生自行学习理解。我认为读不准停顿,会给学生背课文增加难度。有老师说,管他呢,只要最终学生能默写对课文就行。我转念一想,也是,学生读不对停顿就按自己以为的停顿读,也照样可以背课文,不影响默写课文。可是,我却过不了自己心里那一关,毕竟引导学生学习是打基础,不是光为考试。我自问,我是不是太迂腐了?
不过,通过今天的早读的情况,我还是不想高估学生。高估了他们,就会给他们的背诵增加难度。人生没有白走的路,读书也是。我想,我领他们读得多了,说不定在那一遍上就会由量变到质变,读对的同时就背过了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