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23-08-25

2023-08-25

作者: 丽卿_8a07 | 来源:发表于2023-08-25 16:05 被阅读0次

    读书打卡第3天

    书目 给教师的建议

    范围 第一章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认识很多不同行业的从业人员,但我坚信,没有其他任何一个行业教师更具有求知精神、更不满现状,更执着地追求创造思想。我永远也不会忘记那个来自遥远的巴尔达乡村的年轻女教师。她大学毕业后第一年教英语,就遇到了许多困难。这个年轻姑娘迫不及待地要迈出自己创造性劳动的第一步,梦想着与学生进行愉快的思想交流。

          这也是我真实的想法,梦想总是很好,但是也会破灭。

          真实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学生总是很淘气,我们大人总是会喜欢听话的、懂事的孩子。实际上,我们并不是很了解儿童的心理。从儿童的认知和心理特点出发,我们应该理解儿童的真正模样。结果我们并不是很乐意去接那种这份喜欢。

          第二、学生总是很活泼,甚至有的时候很乱。我们想当然认为,孩子就要听简单的、乏味的讲解,殊不知孩子需要获得的是灵动的知识,需要获得的是有趣的、好玩的、有挑战性的。我记得,正方体的个数这件事,如何去数,很简单?刘德武老师创设的情境中,不仅仅是静态的去数,还有动态的数,还有包含着立体图形的数。这不仅仅是一年级的知识,这也和五年级的数正方体有相似的地方。我们总是会想,五年级的时候孩子会数,不就行了吗?我们真的不知道孩子一年级需要有这样的几何直观的能力,老师也要呈现出这样的例子。我还记得,上一届一年级我在教学比较两个人的名字笔画的时候,有的人会全部数一遍,然后比较一遍。聪明的人会比较不同的地方,不会比较相同的地方。这就是不同的人的理解方式的不同。

          第三、学生总是很心烦。比如,学生会跑过来告状,谁怎么动谁了,谁又丢 什么,谁又和谁争吵。这样的事情喋喋不休,让我们的心情很沉重。有时候,我们会本能就心烦。怎么这样的孩子这样的令人讨厌。殊不知,一个班级45人,哪个人能和哪个人不发生冲突,哪个人和哪个人能够不为小事而动粗。理解了孩子的人际关系的处理,它们有

    难度,甚至有不会处理的地方。我们成人要去理解,甚至是去解决。

          总之,教育生活无处不是问题。

        有一次,我临时带班主任,一个孩子的眼睛红了好久。现在回想起来,那应该是和季节性的过敏有关。家长却认为是孩子每天擦黑板导致的,黑板的粉尘导致的孩子眼睛过敏。大清早,家长一顿的哭泣,一顿的不开心。作为临时的班主任我本能的理解了她。因为我带着一份,我也是一个孩子的妈妈理解了她。

        可是,翻过头想一想,谁理解过我。当时,我是临时接班主任,我也没有安排他天天擦黑板呀,于是,这件本和我没有关联的事情却联系起来。后来,我还是选择了理解。我带着自己亲自购买的水果去看望她。她非常高兴。我也没有让孩子再去擦黑板。

        总结一下,这件事我是怎么处理的?我是选择了理解对方。

        还有一次,我带班主任,一个孩子没有站队,自己就偷偷跑了,放学之后,我清点人数,我发现少了人。结果是他在托管班我就飞奔到托管班和他一顿理论。虽然我说的比较重,一会儿送外卖的母亲来了。她二话不说,直接就要打自己的孩子。

          我用手架着她,不让她打孩子。虽然孩子是不对,我觉得也不能用这样粗暴的方式。她妈妈力气很大,我在那里拦着她,她把的大拇指抓住,差点儿没有把我指头撇断。这件事之后,我真的反思到自己,不应该那样的粗暴。不应该直接冲到托管班。

          可以说,从教12年来,这些挥之不去的事件,永远也无法忘怀。 那些年,我们真的害怕问题,害怕出现各种情况发生。我们喜欢每天按部就班,相安无事。

          12年过去了,我再也不害怕出现什么了。不是我无所谓了,而是我想,问题常常会有,只有我们有了解决问题的心情,这也是不够的,我们还要真的去反思,如果还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我们会怎么做呢?

          我们真的怎么和孩子们相处?我们真怎么和孩子们尊重理解彼此?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3-08-2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rlvm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