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育
《西游记》启示录(2)

《西游记》启示录(2)

作者: 道严 | 来源:发表于2019-08-29 16:16 被阅读0次

           

    《西游记》启示录(2)

            沙僧代表人的性,人有三性,分别是天性、秉性和习性。如果说八戒的情或欲属于世俗人的习性,那么沙僧的性指的就是人的秉性,而唐僧立志去取经就是希望了悟天性。天性就是天道之性,只有志同道合的人,才有可能了悟天性。

            天性是先天本有、与生俱来、能生万法、本不动摇、不生不灭的如来之性,天性是纯善无恶的。习性是后天受环境熏染而形成的行为习惯性,利益众生长远利益的是好习性,自私自利而违背众生长远利益的则是坏习性,所以习性是身体行为的惯性,身体受秉性和天性的牵引或控制,身体是身不由已的载体,习性是可善可恶的。而秉性介于天性与习性之间,是纯恶不善的,今世秉性是前世习性所成的,人生今世的习性又会化成来世的秉性。秉者,禀也,有所沿袭继承之义。

            三性好比一个三层包裹,由外而内分别是习性、秉性和天性。想要明心见性,就是先要净化习性,其次化除秉性,然后才能见到天性。习性是最浅表层的行为习惯性,是由心灵和心识所支配的,只要找到他们的老板,跟老板谈判成功,他们就会听从老板的命令而安静下来。

            世俗凡夫难以悟道,一是因为缺乏立志,二是因为圣法难闻,三是因为秉性难移。俗话说:青山易改,秉性难移。指的正是秉性。秉性尤如参天大树,是最根深蒂固的病毒。为什么同样修行的人,成道时间有先后呢?也是因为秉性对人的障碍有大有小所致。埋藏太深,秉性其实是就是脾气的老板,脾气即是恨怨恼怒烦五种情绪的奴才。恨怨恼怒烦是因何而来呢?是人的分别执著心而来,分别执著心由无明而起。无明是与生俱来的,有生就有无明,这是佛陀所证悟出来的真理,过去世的业力回忆存在人的中阴身中,一旦中阴身投胎,就会产生无明,无明因生而起,这是天意的安排。

            人类要想消除无明,即了悟真相,就必须找到正确的修行方式,或者借助圣贤明师的力量,进行修证。人类一旦破除了无明,才能了悟生命的真相。

            因此,明心见性是人生最重要功课之一。沙僧跟随师傅去西天取经,最后得了金刚罗汉果位,就是明心见性的成果。唐僧成了旃檀功德佛,悟空得了斗战胜佛,八戒得了净坛使者果位(可以任意游走在各方佛国中享用供品,八戒到了西天也还是一个吃货),白龙马得了天龙八部果位。罗汉果不是最高成就,成佛才是最高果位。只有透过正确的修行,净化人的习性、去除人的秉性,明心见性之后,扫三心去四相,进入无执无为的境界,才能究竟涅槃。

            三心是指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三心皆不可得。四相是《金刚经》所讲的“人相、我相、众生相和寿者相”。“若见诸相非相,则同如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明心见性,就是了悟缘起性空之理,万法由心造,一切唯心所变,唯识所现。

           

    《西游记》启示录(2)

            白龙马代表人的意。心猿指悟空,猴子变的,人心跟猴子一样,到处攀缘,到处找仙果。白龙马是人的意识、意念,迁流不息,一个念头接着一个念头,如无疆的野马,到处奔腾。合起来就是心猿意马的来历。

            人的意识有几个不同的层次,人的五官即眼耳鼻舌意为前六识,末那识或我执识为第七识,如来藏或藏识海、又名阿赖耶识为第八识。

        佛法通过各种法门来阐述宇宙人生的奥妙,就是希望人类能够明白人生的意义,破迷开悟,离苦得乐。中国儒佛道等传统文化是全世界人类文明的智慧成果,是比科学还要科学的绝对真理学问。

            西方许多心理学家对人的意识也做了深入的研究,发现人有表意识和潜意识之分。并利用人的意识来进行催眠与前世回溯,帮助人治疗心理和生理上的疾病。但是他们都只是在只探索到了在第六意识和第七识边缘,没能进入第八识之中。

            普通人的意识是散漫杂乱的,如果注意力集中,便成了人的意志,意志是一种力量,又称意志力。修行人之所以能成就,跟他们在开始修行时善于集中意念有关,只有专注在某些特定的语言概念或实相,并不思考断推敲求证时,才能产生真知灼见。意也代表了人的意志力。

            西方心理学家认为人类有三种天赋,分别是自由意识、想象力和意志力。在纳粹集中营中幸存者回忆讲述那段恐怖的日子,谈到意志力可以让人生充满希望,幸存者说,我亲眼见过许多意志薄弱的人被活活吓死的情形,幸存者坦承自己凭着坚强的意志力和想象力,想象着自由获救的那一天,以及跟外人分享恐怖记忆的场景,而天遂人愿,最终他们果真得救了。这便是意志的神奇威力。限于篇幅不过多展开,有兴趣的读者可去学习佛经。

            白龙马是唐僧的坐骑,是身体修行的辅助工具。有志向有使命感的人,就能有坚定的意志力,相反,无志向的俗人,朝三暮四、意志力薄弱,注意力分散, 既不配拥有灵性的坐骑,也无法由易到难,由小善到大善,进行积累,由量变到质变,实现人生的终极超越。

            上面侧重从儒佛两个角度讲了一个人身上心意志性情的特征,每个概念名相都有特定的内涵,都是引人入胜的法门。

          下面我们两从阴阳五行的角度,看看五行之间的爱恨情仇。唐僧五行属土,五德为信,唐僧穿着金色袈裟,金生土,可以旺自身,见人就自报家门与意图:“贫僧从东土大唐而来,去往西天取经。”这就是有信念的表现,有志向使命感的人,总是念念不停的。信念在心为志,在口为念。火有阴阳,唐僧既有阴土的一面,但以阳土为主。阴土起来,每次遇到凶险会脸色发白,甚至害怕得哭出声来,常被悟空责骂。

            八戒五行为水,五德为智,八戒一身黑色,肥头大脸,贪吃贪睡贪色,看见美食美色就两眼放光,口水直流,这就是典型的世欲人情的表现,水有阴阳,八戒阴水天赋明显,因此多以负面形象示众。

            白马五行为金,五德为义,白马一身白毛,忠于主人僧唐,忍辱负重。金有阴阳,白马以阴金为主,关键时刻也会出现阳金的一面,即白龙马救主时,可以神通变化,即为阳金。

            沙僧五行为木,五德为仁,沙僧青面青衣,沉默寡言,任劳任怨,性喜安静。木有阴阳,沙僧多以阳面示众,内敛安静,故易被人忽略。

            悟空五行为火,五德为礼,悟空火眼金睛,性直火爆,明察秋毫,眼里容不得一丝尘埃,火有阴阳,悟空以阳为主,阴火为辅。

            五行之中,火生土,悟空心生唐僧土,唐僧每次遇难,都是老孙救他。唐僧土生白马金,白龙马之前一直被观世音囚在龙潭里,遇上唐僧,才重获自由。白马金生八戒水,西天取经路上,八戒因为牵马,所以省去了挑担的重活。八戒水生沙僧木,每次大师兄悟空一离开,就轮到二师兄八戒作主了。沙僧木生悟空火,每遇到悟空离开,唐僧落难,都是沙僧主张请悟空出来才得救的。这是五行相生的关系。

    《西游记》启示录(2)

          世俗人如何修行改命呢?从阴阳五行角度而言,就是要了解自己,了解自己从认识的五行阴阳入手,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天赋异秉,发挥天赋优势,就是五行中阳性的一面,抑制五行阴性的一面。用王凤仪的观点就是,彰显五行中阳光面,相应的五行阴暗面就自动消失了。

            阳木人仁慈善良,能屈能伸,能成栋梁。阳火人光明向上、神通广大,能攻艰克难。

            阳土人信实可靠阳木人仁慈善良,能屈能伸,能成栋梁。阳火人光明向上、神通广大,能攻艰克难。阳土人信实可靠,能藏污纳垢,能容能化,化生万物。阳金人金光照人,能聚焦众人的注意力,富贵满堂,金贵有权,受人尊重。阳水人有大智慧,知足常乐,入世出世,通达无碍,圆融圆满。

            人遇阳则生,遇阴则死,所谓养生就是养阳。道家养生追求: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还阳。都是围绕养阳的学问。阴气生,则疾病起。阳气生,则疾病自消。

            从科学的角度看,物质根本不存在,一切所谓的物质都是能量构成,万事万物都是粒子的振动,振动频率低的就是所谓的物质,振动频率高的就是精神。人是顶天立地的,脚踏大地这个物质地球、低维频率,头顶是天,人的意识思维跟灵相接,属于高频能量。因此,越是重视看不见的精神能量的人越接近真相,越是重视物质能量的人,越是固执僵化。生命品质截然不同。因此,越是倡导极简物质生活的人,越能体验丰富精神生活的人。精神之乐,才是真正的恒常之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西游记》启示录(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rnie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