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9313311/03385a46f54039e6.png)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
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其次,畏之;
- 畏之:百姓为什么会害怕,他们害怕的到底是什么?
1、百姓害怕的不是一个人,或者某些人;
2、使他们害怕的是“害怕失去想守护的……”;
3、换句话说,百姓害怕,说明百姓还有,还有那么一些自己想守护的人,还有那么一些自己想守护的事,还有那么一些想要守护的念想;
4、继续的压迫,就会导致百姓的绝望,绝望之下,只有玉石俱焚了。 - 对我们的启示:
1、日常生活中有人害怕我们,说明我们在欺压别人;
2、欺压别人,得到就是别人的怨念,你用他仅有的去压迫他,终究害人害己;
3、对事不对人:如果我们是比较强势的人,需要注意调整自己的措辞,可能柔和一点更好,至少不要让别人觉得我们在居高临下的欺负他。
其次,侮之:
- 侮之:百姓为什么敢“侮辱”,“辱骂”,是谁给了百姓胆子;
1、大多数时候,我们的行为是趋吉避凶的;
2、强者欺负弱者,逻辑上很通,因为欺负的行为很安全,弱者不敢反抗;
3、弱者辱骂强者,逻辑上想要通顺,必然是因为被欺负的太厉害了。大概是处于“打不过你,骂你几句还不行么?”的心理吧。
4、这样的心理是为了给自己生存下去理由,“我骂过他了,我也没吃多大亏。”
-对我们的启示:
1、兔子急了还咬人,人急了呢?
2、工作上,生活中,哪有那么多罪无可恕,得饶人处且饶人。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 谁信不足?现在讲人无信不立,在这里主要是讲国家的信用不足。
- 为什么会信用不足,说的多,承诺的多,做到的寥寥无几。
- 谁不相信?老百姓不相信,贵族不相信。
- 对我们的启示:
1、多言数穷:我们工作中,不要总是给出承诺,非要承诺,最好是承诺过程,不要承诺结果。结果是不可预知的,过多的给予别人承诺,只能让自己失信于人。
2、结果就是,活没少干,口碑却越来越差。
说在最后:
1、信用问题,本质上是预期问题:预期没达到,信用下降,预期达到了,信用上升。
2、一个一直不扫地的人,偶尔扫一次地,会得到赞赏。这很不公平,但这就是事实。
3、底层逻辑:降低别人的预期,降到比你自己的预期更低。
4、久而久之,口碑也就建立起来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