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22-12-28 七年级上册期末考试数学知识点考前温习

2022-12-28 七年级上册期末考试数学知识点考前温习

作者: 心中有善 | 来源:发表于2022-12-27 10:31 被阅读0次

第一章有理数

1、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2、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3、一般的,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4、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5、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6、有理数加法法则:

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负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7、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8、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9、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10、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1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

乘法分配律: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12、有理数除法法则1: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有理数除法法则2: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13、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在an 中,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

14、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次幂都是0。

15、有理数混合运算顺序:

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16、把一个大于10数表示成a×10n 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n是正整数),使用的是科学记数法。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1、由数或字母的乘积组成的式子叫做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

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2、几个单项的和叫做多项式,其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3、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4、合并同类项法则:只把系数相加减,字母部分不变。 

5、去括号法则: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

6、一般地,几个整式相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去括号,然后再合并同类项。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1、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2、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3、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4、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移项要变号

5、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步骤具体做法注意事项

去分母在方程的两边同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当分母是小数时,要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小数化为整数.[if !supportLists]① [endif]不要漏乘不含分母的项

② 分子是一个整体,去分母后应加上括号

去括号用的就是去括号法则.但要注意灵活处理.① 不要漏乘括号里的每一项

② 不要弄错符号

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项都移到方程一边,常数项都移到方程的另一边[if !supportLists]① [endif]移项要变号

[if !supportLists]② [endif]不要丢项

合并同类项把方程化为ax=b(a≠0) 的形式.字母及其指数不变

系数化为1在方程的两边都除以未知数x的系数a,得到方程的解是x=(a≠0).不要把分子、分母搞颠倒

6、有解、无数解、无解问题

对于关于x的方程:ax=b

a≠0时,方程有唯一解x=;

a=0,b=0时,方程有无数解;

a=0,b≠0时,方程无解.

7、列方程的关键是找出等量关系,然后将等量关系“翻译”成数学式子。

8、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审、找、设、列、解、验、答。

步骤具体做法注意事项

去分母在方程的两边同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当分母是小数时,要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小数化为整数.[if !supportLists]① [endif]不要漏乘不含分母的项

② 分子是一个整体,去分母后应加上括号

去括号用的就是去括号法则.但要注意灵活处理.① 不要漏乘括号里的每一项

② 不要弄错符号

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项都移到方程一边,常数项都移到方程的另一边[if !supportLists]① [endif]移项要变号

[if !supportLists]② [endif]不要丢项

合并同类项把方程化为ax=b(a≠0) 的形式.字母及其指数不变

系数化为1在方程的两边都除以未知数x的系数a,得到方程的解是x=(a≠0).不要把分子、分母搞颠倒

9、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常用公式:

(1)行程:距离=速度·时间   

(2)工程: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3)比率:部分=全体·比率,    ,;

(4)顺逆流: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5)商品价格:售价-成本=利润,售价=标价·折·,;

(6)周长、面积、体积:C圆=2πRS圆=πR2,C长方形=2(a+b),S长方形=abC正方形=4a

S正方形=a2,V长方体=abc .

10、应用题的类型和每个类型所用到的基本数量关系:

(1)配比问题:如“一个螺栓配2个螺母”的问题,说明最终生产的螺栓个数:螺母个数=1:2,换句话说:螺母个数是螺栓个数的2倍.

如果是2个A零件与3个B零件配成一套,说明最终生产的A零件的数量:B零件的数量=2:3.

(2)销售问题:售价-成本=利润,售价=标价×,利润=成本×利润率

(3)工程类应用题中的工作量并不是具体数量,因而常常把工作总量看作整体1,其中,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4)行程类应用题基本关系:路程=速度×时间.

相遇问题:甲、乙相向而行,则: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总路程.

追及问题:甲、乙同向不同地,则:追者走的路程—前者走的路程=两地间的距离

环形跑道题:

①甲、乙两人在环形跑道上同时同地同向出发:快的必须多跑一圈才能追上慢的.

②甲、乙两人在环形跑道上同时同地反向出发:两人相遇时的总路程为环形跑道一圈的长度.

飞行问题等量关系:①顺风速度=无风速度+风速; ②逆风速度=无风速度-风速.

航行问题等量关系:①顺水速度=静水速度+水速;②逆水速度=静水速度-水速.

(5)比例类应用题:若甲、乙、丙的比为2:3:4,可设甲为2x,乙为3x,丙为4x.

(6)数字类应用题基本关系:若一个三位数,百位数字为a,十位数字为b,个位数字为c,则这三位数为:100a+10b+c.

(7)等积类应用题的基本关系式:变形前的体积(容积)=变形后的体积(容积).

(8)调配类应用题的特点是:调配前有数量关系,调配后又有一种新的数量关系.

(9)利息类应用题的基本关系式:本金×利率×期数=利息;利息×税率(20%)=利息税;本金+利息-利息税=本息和.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

1、我们把实物中抽象的各种图形统称为几何图形。

2、几何体简称为体。包围着体的是面,面有平的面和曲的面两种。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形成线,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

3、点动成线面,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4、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简述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5、当两条不同的直线有一个公共点时,我们就称这两条直线相交,这个公共点叫做它们的交点。

6、点M把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AM和MB,点M叫做线段AB的中点。

7、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简单说成: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8、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

9、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10、把一个周角360等分,每一份就是1度的角,记作1°;把一度的角60等分,每一份叫做1分的角,记作1′;把1分的角60等分,每一份叫做1秒的角,记作1″。

1°=60′,1′=60″。

11、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12、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直角),就说这两个叫互为余角,即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

13、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平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即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

14、同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

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角相等。

15、方位角在航行、测绘等工作中经常用到。注意:方位角通常先写南北,再写偏东或偏西,如“北偏东30°”一般不写成“东偏北60°”。

考试策略

一、通览全卷,迅速摸清“题情”

二、答题顺序:从卷首依次开始

一般地讲,全卷大致是先易后难的排列,所以,正确的做法是从卷首开始依次做题,先易后难,最后攻坚。有的考生愿意从卷末难题开始做,他们认为自己前面的题没有问题,好坏成败就看卷末的难题做得怎么样,开始时头脑最清醒,先做最难的题成功率高、效果好,想以攻坚胜利保证全局的胜利。这种想法看似有理,实际是错误的。一般卷末的题比较难,除了个别水平特别高的学生,都没有做好该题的把握。很可能花了不少时间,也没有把这个题满意地做完。你这时的思绪多半已经被搅得很乱,又由于花了不少时间,别的题一点没有做,难免心里发慌,以慌乱之心做前面的题,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但也不是坚决地"依次"做题,一份试卷,虽然大致是先易后难,但试卷前部特别是中间出现难题也是常见的,执着程度适当,才能绕过难题,先做好有保证的题,才能尽量多得分。

三、答题策略:先易后难、先熟后生。

立足基础题、中档题,力争高水平。基础题、中档题通常占全卷的85%以上,是试题的主要构成,是考生得分的主要来源。学生能拿下这些题目,实际上就是打了个胜仗,有了胜利在握的心理,对攻克高档题会更放得开。

四、学会分段得分

一般阅卷评分办法是"分段评分",或者"踩点给分"--踩上知识点就得分,踩得多就多得分。所以对于难度较大的题目采用"分段得分"的策略实为一种高招儿。对于会做的题目,要解决"会而不对,对而不全"这个老大难问题。会做的题目要特别注意表达的准确、考虑的周密、书写的规范、语言的科学,防止被"分段扣点分"。

如果遇到一个很困难的问题,确实啃不动,一个聪明的解题策略是,将它们分解为一系列的步骤,或者是一个个小问题,先解决问题的一部分,能解决多少就解决多少,能演算几步就写几步,特别是那些解题层次明显的题目,或者是已经程序化了的方法,每进行一步得分点的演算都可以得分,最后结论虽然未得出,但分数却已过半,这叫"大题拿小分",确实是个好主意。

五、确保运算正确,力求一次性成功

考试时间很紧张,所以要尽量准确运算(关键步骤,力求准确,宁慢勿快),力求一次成功。不能为追求速度而丢掉准确度,甚至丢掉重要的得分步骤。假如速度与准确不可兼得的说,就只好舍快求对了,因为解答不对,再快也无意义。试题做完后要认真做好解后检查,看是否有空题,答卷是否准确,所写字母与题中图形上的是否一致,格式是否规范,尤其是要审查字母、符号是否抄错。

六、顺手记下该检查

第一遍做题时,顺手记一下没把握的题目,重点检查。检查时时仍需审题,审题,审题!因为在审题环节出问题(没有看清题目,没有读懂题意,漏掉某个条件,或者忽视了某个隐含条件)是考生最常犯的毛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2-12-28 七年级上册期末考试数学知识点考前温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rpoq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