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性善,性恶?

性善,性恶?

作者: 月婷轩 | 来源:发表于2021-11-06 05:45 被阅读0次

    关于人之初,性本善还是性本恶的读音,一直都有些纠结,我们一起看看网上是如何评价的吧。

    恶的读音有四种,各有不同,古今用法也各不一样。

    恶è

    ◎不好:~感。~果。~劣。~名。丑~。~毒。邪~恶

    ◎凶狠:~霸。~棍。险~。凶~。邪~。

    ◎犯罪的事,极坏的行为:~贯满盈。

    ◎不简单,很厉害:你这人真~(你这人真猛,太厉害了)。方言。

    恶wù

    ◎讨厌,憎恨,与“好(hào )”相对:可~。厌~。好(hào)~。

    恶(恶)ě

    ◎〔~心〕要呕吐的感觉;亦指对人和事的厌恶态度。

    ◎(恶)恶心的东西

    恶wū

    ◎古同“乌”,疑问词,哪,何。

    ◎文言叹词,表示惊讶:~,是何言也!

    综上所记,应该读è,即性本恶è。

    人之初,性善,性恶?

    其实这是一个千古命题,性善(xìng shàn)战国时孟子的观点之一。认为人生之初其性是善良的,是一种先验的人性论。孟子把道德规范概括为四种,即仁、义、礼、智。同时把人伦关系概括为五种,即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以上理论的出发点就是——性善论。注意是人性向善,不是人性本善。

    性善。性,人具备向上提升、创造力的本质、本性、本能;善,人人向上提升的气。合起来的意思是,人人本性所具有的、向上提升的能力。我们人的性善,是人人本性所具有的、向上提升的本质、本性、本能。

    这是孟子的主要观点,后来《三字经》是宋时所著,其第一句的观点主要来自孟子的性善学说。

    而性恶说是由战国末期荀子所提出的,荀子提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的著名论点,即性恶论。荀子在书中对性恶有九大论述,即《荀子·性恶》,以下引用网络。

    1、人的本性,因贪图利益就不推辞谦让;因忌妒憎恨就不忠诚信实;因喜好声色就不讲就礼义文理。

    2、人没有了老师所传授的方法,就会偏邪险恶而不端正;没有了礼义,就会违法乱纪而不安分讲理。所以放纵本性、情感,习惯于任意妄为,而违背礼义的人,就是小人。

    3、人的本性,由于一生下来便脱离了它原有的质朴,脱离了它原有的资质,所以就一定会丧失那善良的本性。

    4、人的本性是,饿了就要吃饱,冷了就要取暖,累了就要休息。

    5、凡是人们想要去行善,就是由于人的本性是邪恶的。原本是浅薄的则希望变成深厚的;丑恶的则希望变成美好的;狭窄的则希望变成广阔的;贫穷的则希望变成富有的;卑贱的则希望变成高贵的。

    6、凡古今天下人所说的善良,指的是端正、治理、和好、太平;所说的邪恶,指的是偏斜、危险、违逆、混乱。如果君主停止礼义的教化,除去法令制度的管理,那么强横的人就会去危害并掠夺弱小的人,人多势众的会欺凌、伤害、侵扰人单势薄的,不用多久天下就会因为混乱不安而相继灭亡。

    7、承第6点,孟子说人性善,如果人性本善,就要去除圣明的君王,停止礼法义理的施行;如果人性是邪恶的,就要赞许圣明的君王,崇尚礼法义理的施行。设置君王,显明礼义,是因为人的本性是邪恶的。

    8、承第7点,因为人的本性是邪恶的,所以一定要等待圣明君王的治理,礼法义理的教化,才能都过着安定太平的生活,使一切言行都能符合善良的标准。

    9、我们之所以会轻视夏桀、盗跖和小人,就在于他们是在放纵邪恶的本性,在依循不当的情感,习惯于纵情任性,胡作非为,而显露出贪图私利,你争我夺的样子。

    荀子的性恶论与基督教神学的原罪论有点相像,即为,人生来就有罪,人应该在后天进行赎罪。当然圣经里却从没有出现过原罪、罪性或原罪论等字眼。原罪这个概念并非来自圣经的教导,而是来自4世纪一位神学家奥古斯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性善,性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rqlz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