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读书日,网上涌现了一大波关于读书日的信息,有关于在云南举办的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的,有读书博主视频推荐书籍的,也有很多关于读书的“心灵鸡汤”的……很是一番热闹。关于读书的“心灵鸡汤”,比较打动我的一句话是“阅读可以丰富一个人的生命体验,所以要多读书、读好书”。大多数普通人的生活都比较平淡乏味,但假如其喜欢阅读的话,生命可以变得很丰富,我就是受益者之一。
我的日常生活是比较平淡乏味的,平时除了喜欢出去散散步、看看风景、看看电影电视剧,剩下的就是读书了。年轻的时候读书来者不拒,什么样的书都会读,经典书没有读几本,倒是读了大量的垃圾糟粕书,读得越多头脑越是混沌,也没有打下良好的“三观”基础,所以人生也走了很多弯路。现在想想,在读书的路途上缺少了高人引路,是挺可惜的一件事情。
智能手机出现以后,对我阅读纸质书习惯的打击挺大。在智能手机里面,排山倒海的信息汹涌而来。因为信息的发布者良莠不齐,发布的门槛其实是很低的,接触到的垃圾信息更多了,而且那个时候信息鉴别能力差,不知不觉间深受了很多荼毒,头脑变得愈发混沌了。在玩智能手机的这些年里面,宝贵的时间基本上都被浪费掉。还带来另外一个坏处,原来有时候还会看点纸质书,因为智能手机玩的不亦乐乎,看书的习惯渐渐消失。
可能到了一定年龄段吧?再怎么样的榆木脑瓜也开始渐渐开窍了。我虽然天资愚钝,但是百分之七八十的世人到了我这个年龄段都会开窍,何独我不能呢?开窍以后觉得人还是应该学点东西,让自己真正成熟起来,此前各个方面都单纯幼稚,要想最终成熟,就必须从现在开始努力成长自己。而努力成长的最佳途径有两条:一条是行万里路,另一条是读万简书。考虑到性格方面的原因,还是先从读万卷书开始吧。
三四年前,我重新开始恢复纸质书的阅读。这个过程很艰难,长期玩智能手机已经形成习惯,要放下手机开始读书,最初的大半年时间怎么也做不到,我记得好像一本纸质书也没读完。那时候我接触到的是松浦弥太郎的书籍,阅读他的第一本书《人生100个基本》,我花了整整7个月的时间。后来又花了一年的时间,把这100个基本从头至尾全部记了下来。相比朋友圈里面那些一年读几十本书的人,会产生一丝莫名的焦虑。
进步在一点点的取得。最近这两年读纸质书渐渐多起来,每年10来本是有的,读完以后会主动到网上去购买新书,主要是看排行榜上的畅销书,而且偏重励志、经管、社科类的为主。这些书籍带有一股浓浓的“鸡汤味道”,每次读完自己就像打了一针鸡血,间歇性踌躇满志了一段日子,然后这股精气神又慢慢松懈下去。还是不愿意读那些经过时间考验的经典书,主要是读不进,但读书的习惯倒是又慢慢养成了,我觉得这是最大的进步。
现在我每天读纸质书的时间在1~2个小时之间。如果这个时间没有完成,我会主动放弃其他娱乐,把这个时间量完成。在旁人看来,这可能有点形式主义了,但形式和内容是辩证关系的,有时必要的形式主义还是要有,这就好比法律上的“讲程序”一样。通过必要的“形式”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而这种行为最终就会形成习惯。三四年前读书,那个时候心浮气躁静不下心来,头脑里混沌一片,一些纸质书看完了以后不晓得讲些什么,很多书看完一遍就崭崭新摆放在书橱里,是“浪费时间”的延续。最近这两年重读这些“旧书”,书里面的内容好像看明白那些,这也是一种进步。
松浦弥太郎在他的《人生的100个基本》里面,关于读书他说了两个原则:其一,“与其读100本书,不如把一本好书读100遍”;其二,“书是用来读的,不是装饰品,读完了以后就可以处理掉”。好的书不能只读一两遍,所以我重读“旧书”的行为,在松浦弥太郎这里是得到印证的。最近这几年读的书次数最多的是斯托克派克写的《少有人走的路》,已经读了六七遍了,但我觉得至少还可以再读六七遍。读完手头的书之后,下一本就选择它吧,我的书橱里有这本书的两个版本呢!至于书读完以后就处理掉,那些内容质量一般的书可以这样做,别的我倒是不太认同。
关于读书的格言警句实在是太多了,很多都是有非常深刻的道理的,这几年我印象较深的,是英国作家毛姆说的一句话——“书籍是人类随身携带的避难所”。对于一个人来说,即便身处的环境再艰难困顿,假如有分部的书籍相伴,沉浸在书的世界里,灵魂也会得到安顿。我自己便是如此,感到不开心的时候,拿起一本休闲有趣的书来看,不知不觉间就会把烦恼给冲淡掉。当然这样做也是有条件的,前提是生活本身基本充裕,只是情绪起伏而已,读书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起到调节情绪的作用。
最近手头在读两本书,一本书是叔本华的《人生的智慧》,用来睡觉时催眠用。另一本是万维刚的《高手》,是我从单位的图书室里面借的。这本书写得还通俗易懂,只不过成书的时间稍微有点早,写成于2018年,距今有五六年时间,这中间世事发生了很大变化,谁都明白这些年经历了什么,写作的时代背景已经变得不一样,但还是可以看的。读这本书,让我对万维刚这个人起了点兴趣,准备下次多买点他的新书来看。
讯飞语音输入74分钟,全文2030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