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期《主持人大赛》,说到了「三十而立」,这个「立」便是凡事有自己的立场和见解,而这一切又建立在价值观之上。没有价值观谈何抉择。
而我的价值观之一,便是读书。
全世界每年阅读书籍数量排名第一的是犹太人,平均每人一年读书64本。而中国13亿人口,除去教科书,平均每人一年读书1本都不到。一个爱读书的民族,自然是优秀的。自诺贝尔奖设立以来,犹太人共拿走了20%的化学奖、25%的物理奖、27%的生理与医学奖、41%的经济学奖、12%的诺贝尔文学奖,同时还拿到了1/3以上的普利策奖、1/3以上的奥斯卡奖。而犹太人在世界上的人口只占0.3℅。
《主持人大赛》的评委董卿曾说:“几日不读书,就像不洗澡一样难受。”
这句话在我坚持了读书一段时间后,深有体会,并总结出了读书能够打破的4种人生局限。
打破时间&空间局限
那个没有养成读书习惯的人,以时间和空间而言,是受着他眼前的世界所禁锢的。—— 林语堂
想要突破眼前的世界,不能只是看见发生的事情。
多学点历史,才对得起你们一脸的沧桑。
打破时间局限,回顾历史,才能够让我们「以史为鉴」,不再「重蹈覆辙」。了解一个事物的发展历程,才能让我们更好的了解事物。
当你拿起一本书的时候,就会立刻走进一个不同的世界,它可以是一个国家,也可以是一座历史古城。感受当地文化,体会风土民情,你偶尔会发现其他地方也有人跟你过着一样的生活,烦恼着一样的烦恼,而他们却有不同的心境和体会。
我们为什么要展翅飞翔,不就是宁愿做荒野上饥饿的鹰,也不做肥硕的井蛙吗?
打破阶级
读书可以让你去到任何想去的地方,即便现在手头拘谨,你也可以跟有钱人一样长见识、开眼界,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读一本好书,就是同一个高尚者对话。—— 歌德
我们这辈子估计很少能跟自己喜欢、崇拜的偶像打交道,打开他们写的自传,便是在跟他们面对面交流,倾听他们诉说自己的故事,如果那是一本好书,你便是在与世界上一个最健谈的人在沟通。
# 打破思维局限
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有的人总是充满创造力?
再来想另外一个问题,如果你手里只有一把铁锤,那是不是看到什么都像钉子?
这就是「铁锤人倾向」。
这可能是专业束缚所带来的局限性,没办法,手头没有其他知识可以为你提供更多的解决方案。
读不同领域的书籍,了解其他我们未曾触及的领域,掌握更多解决问题的工具,才能让自己处理问题时更富创造性。
只有广泛涉猎不同学科的知识,把这些学科中的基本理论变成用以观察和分析现实对象的思维模型,才能最大程度上避免思维上的偏差和狭隘。
知识其实都是共通的,且紧密联系在一起,你要做的就是丰富头脑的知识体系,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并串联起来,最终会呈现出一个庞大的知识网。
# 打破认知局限
认知就是个体思维信息处理的能力。
我们很多人去过庐山,手头有望远镜、登山工具。也坐过缆车,甚至用无人机、谷歌地图无死角观察庐山。
我相信没有几个人能写出像苏东坡先生这样的传世佳句: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一根香烟在医学家眼中,可以写个3000字论文,从尼古丁含量,几支烟的焦油就可以毒死一只小老鼠,写到吸烟者的肺癌发病率,等等等等。
读书能增强我们的认知能力,通过细读每个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感受作者的感受,如果你倾倒在他的语句之下,那你可能从来没有用这个角度去看待这个事物。
只有读的书越多,才能增强我们的知识储备,好比是我们随身携带的工具,只有工具足够多,这样我们看待一件事物才能看的更透彻,收获也就越多。而不再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最后
借用余秋雨的一句话:“读书的最大理由是摆脱平庸。”
欢迎关注并私信我,领取海量电子书,读书就从此刻开始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