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暑假可好?”
“还好,每天平平淡淡,还算充实。大宝放假只休息了一天半,就开始在钉钉会议里上课、写作业了,从早上6点半到晚上10点,节奏很紧张。我和小暖早上到鼓楼广场练功的计划不得不改变了。”
“大宝正是关键时候,时间得紧着她来安排。早上6点起床做饭,保证大宝在7点半能吃上饭。我和二宝改变计划,7点叫二宝起床,然后到楼下打会儿羽毛球,做儿运动,下午4点带二宝去练功。”
“这样安排也不错,既能为大宝做早饭,也没耽误我和二宝锻炼身体。这样上午安排写毛笔字、读书,中午做饭、收拾,午休后带二宝练功,再回家做晚饭,晚上与二宝下会儿五子棋,写写文章,读会儿书,就该洗洗休息了。真是天天不闲。”
“这两天在读《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作者说家长要回应孩子的感受,倾听孩子的感受,不要和孩子争论他的感受……我感觉我在这方面做得很不好,孩子的很多感受都被我忽略掉了。我感觉很不安。”
“自己的感受也要关注,作者说接纳自己的情绪是控制和安抚孩子情绪的关键。我却感觉自己在这方面一无所知。比如小暖这两天看手机和学习机的时间有些长,或者抽空就打开手机看视频,我好焦虑,担心她视力下降,担心她沉迷手机,所以我就会生气、发火,要求她立马关掉手机。下次,她依然会看手机视频,显然我因此生气发火,没用!”
“这个时代的孩子,有几个是不玩手机的?大环境如此,也不能全怪孩子。此时,我应该如何关注她的感受呢?她的感受是妈妈不温柔,不让她看手机,甚至有些讨厌妈妈。我应该引导孩子把感受说出来,并与孩子交流我的感受,对孩子的感受表示理解,同时让孩子知道我只是担心她,这样沟通后,对消除母女误会有帮助的。”
“有些家长面对孩子的恐惧,总习惯说没事儿,那有什么可怕的?比如打针时,不让孩子哭,就是没有关注孩子的感受。我明白这个道理后,小暖每次打针,我都鼓励孩子,没事儿,疼了可以哭,还可以大哭,哭,不丢人。小暖听我这么说后,才放了心,每次打针都会自己安抚自己了。”
“家长需要做的就是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并能换位理解,孩子才愿意向我们倾诉自己的感受,你才能真正理解孩子的情感。”
“小暖就是一个心思敏感的小姑娘,我需要培养自己关注、倾听孩子感受的能力,做一个智慧的妈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