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写过一篇同题目的文章,在经历了小半年的人事岗实习和考证频频失败后,决定续写一篇。
在大学,想考证请抓紧,抓紧时间!
这里我并不是鼓励大家无目的性的多考证,只想针对那些想考证的同学提出的劝告。
作为一个反面教材,下面是我的自我分析。
大学一半的时间是被我荒芜掉的,也曾看过无数学长学姐关于“大学依然要努力学习”的劝告,却依然没能抵挡住懒惰、贪玩、不思进取的诱惑。
从大三开始,莫名的恐惧感开始占据我的生活,这种恐惧来源于自身知识和能力的匮乏。
四年本科,真正在学校的只有三年,大三的时候是被逼着去踏入社会。细想大学的生活,本应该是主角的学习,竟是我大学生活的一个小配角,怎能不惶恐?
没错,考证是为了弥补那日益浓重的恐怖。但是我确实在这段时间里凭着努力成功通过了一些证书的考试。
大二下学期十一月份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大三上学期三月份计算机二级、会计从业(目前已取消)、六月份大学英语四级,下学期C1驾照、心理咨询师三级;大四上学期教师资格证只通过了笔试。
随后便开始了我的实习生涯,也开始了我考证屡战屡败的生涯。
首先是去年十二月份的CET六级,意料之中的没过;接着是一月份的之前已经过了笔试的教师资格证面试,也是意料之中的没过。
为什么是意料之中还要去参加考试呢?因为想搏一下运气,事实证明,无准备的仗果然败的很惨,运气也是建立在实力之上的。
在学校的时候,生活是生活,学习可以是生活的插曲。而工作以后,工作是工作,生活似乎成了工作的插曲。
工作后考证容易失败的原因,以及为什么要考证。
01
个人原因
我做着一份早九晚六的工作,粗略的算了一下如果每天能坚持七点起床,十一点睡觉的话,我至少有五个小时学习。
但是我基本上是八点之前的时间都用来睡觉!睡觉!还是睡觉!
没有人监督我是否履行了自己的学习计划,但有人监督我是否完成了每天的工作。所以每天叫醒我的不是学习计划,不是闹钟,是工作。
六点下班,十一点睡觉,六个小时的时间,好大一块时间。
大块的时间是好事也是坏事,特别是像我习惯了一天一本书,一周一学期的大学学习状态。不到最后关头,基本上是各种拖。
下班闲下来以后,学习吧。
玩盘游戏再学习
看看喜欢的小说更新了没!
刷刷朋友圈和微博去!
五六个小时预计用来学习的时间就这样过去了……
以前期末考试拖到紧急关头,白天黑夜都是我的时间,可以疯狂背重点。工作后白天基本全是工作时间,特别是处在实习期的不稳定阶段,忙也是我好好表现的一部分。但是考试的期限就在那里,不会因为工作占用了我大部分的时间而推迟。
作为一个自控力缺乏和拖延症严重的人,到了考试的时候,脑子里只有一句话:这个证要是在校的时候考肯定能过。
02
环境问题
今天部门聚会,不参加?我说不出口。
明天一个要好的同事过生日,邀请我一起庆生,我拒绝?我说不出口。
后天又好久不见的老同学约你逛街、谈心,我说我要学习?我也说不出口。
近期公司事情比较多,正常上班时间工作未完成,那加班吧。
学习计划便成了一件永久性“明日之事”,直到考试当天,心中出现无数个“早知道……”。
03
为什么要考一些证
目前作为一个阅历尚浅的HR,我只能从简历和面试过程的表现去判断一个人。
在同等合适的情况下择优录取是毋庸置疑的,优从何来?面试表现是一方面,但是没有人能确定自己的面试表现一定比其他竞争者优秀,所以简历上内容肯定是越优秀越占优势。
党员、优秀班干、学生会经历这些会成为加分项,但是这些名额毕竟是少数。在大学里一路平民走过来,没担任过什么职位,平时没参加过什么活动,没得过什么奖项的我们拿什么去和人家竞争呢?证书!
证书起码可以证明你的学习能力,你具有相关岗位的理论知识,你大学时期努力学习过。
如果你目前大一、大二或者大三,可以试着做一份简历。哪怕是从网上下载一份最简单的简历模板,试着自己往里面填充内容。面对没有内容可写的时候,大片空白的简历会让人心慌。自己都会问自己我有什么?别人凭什么会给我一个实习的机会?
对于会计一类的岗位,初级证书比学生会经历更重要。
对于外贸一类的岗位,如果CET6是硬性要求,毕业后就真的没有机会了。
对于跨专业找工作而言,相关证书也是具有很大的辅助作用
现在给自己未来的职位做一个定位,对于多数在校大学生而言都是一个难题。如果有一个模糊的定位,可以试着考一些相关证书,技多不压身。如果想考就好好把握在学校的有利条件,君不见那些离了校园学有所成的故事,都成了励志故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