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农耕文明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但随着现代化、城镇化、工业化的突飞猛进,我国的自然村落数量锐减。传统村落的消失还不仅是灿烂多样的历史创造、文化景观、乡土建筑、农耕时代的物质见证遭遇到泯灭,大量从属于村落的民间文化——非遗随之灰飞烟灭,少数民族的聚集地也濒临瓦解。
清明假期,每日都是阴雨的天气,不想一直宅在家里,临时起意便去附近的村庄转了转。路上行人稀少,笔直宽阔的马路上偶尔会有几辆车驶过,飞驰而去。因为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目的,我晃晃悠悠地边走边看,观察着两旁的建筑、植物或着是风景,很多的思绪掠过脑海。上次走这条路应该是在两年前了,当时道路还没有修好,裸露着很多黄泥,推着车和同学一起跟着导航找到了需要调研的村庄。
每一个村落都是一部厚重的历史,当时是17年的冬天,为了搜集课程作业资料才跑去了村子里。在村里遇见了两个小女孩,大约10岁左右吧,带着我们一起去看了老村的遗迹,村庄的整体形态基本保留完整,有很多黄泥砖块砌筑而成的老房子,但是大多都已经废弃,夏天雨季发大水,很多房屋因为雨水的浸泡而倒塌。透过倒塌的泥墙,可以清晰完整地看到建筑的骨架构造,房屋的二层阁楼还有之前存贮食物的陶罐。
村里有一片池塘,房屋围绕着池塘环状布局,当初为何在这里选址建村,我想一定是有特别的考虑的,或许是中国传统人居环境讲究的风水,亦或是传统朴素生态观的作用,其中的智慧值得去挖掘和探究。
曾经繁荣的村庄,房屋废弃倒塌,村里年轻的劳动力都外出务工,只剩下老人和还在上学的小孩,基本成了空心村。农田的出产无法供给家人的生活需要,还有部分村民居住在泥房当中。这一幕幕不是我想看到的,我们的乡村不该成为这个样子,乡村不应该是毫无吸引力而让人逃离的。当有一天,村庄完全被城镇化所冲击和吞噬,我们该去何处去寻找有关我们土地上曾经发生过的历史故事的印记?
思考:
第一板块:调查分析莫家村传统文化中人居生境、自然资源、农耕传统、村落民居、社坛信仰、宗族组织、集体记忆等传统文化的结构方式与特点。
第二版快:分析社会发展变迁完成以上各种结构要素解体的状态、原因,同样要用系统图片和访谈资料进行分析。
第三板块:在未来城镇化过程中(主要是大学城和文旅科教产业建设过程中),如何通过文化旅游及相关产业项目建设等方式、途径,重构莫家村传统文化结构及其新型业态,通过再造魅力故乡等模式实现经济、社会、文化振兴和新型文化精神人格重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