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

作者: 自我觉察日记本 | 来源:发表于2021-02-26 07:43 被阅读0次

人一般说来都是依据过去的经验在运作,但是生命却无时无刻不在改变,生命没有义务要去配合你的结论,那也就是为什么生命非常的令人迷惑——这对充满知识的人而言便会是如此。

因为他已经拥有现成的答案:吉踏经、神圣的可兰经、圣经、吠陀经,他的脑袋里塞满了所有的东西,他知道所有的答案。

但是生命却从未再度提出同样的问题,因此充满知识的人总是跟不上生命的脚步。

佛陀的确是说过:要知道如何静静地坐着的艺术。

但这绝非意味着,要永远静静地坐着。

他没有说你必须变成毫无行动的人,相反地,行动的发生只会出自于宁静。

如果你不是静得下来的人,如果你不知道如何静静地坐着,或是处在深深的静心中,宁静地站着时,在这种情形下无论你做什么都只会是无意识的反射动作,而不是行动。

某人侮辱你,按你的按钮,刺激到你的痛处,你就会不由自主的做出反射动作。

你会生气,对他大吼大叫——你称这是行动吗?

容我提醒你,这不是行动,而是反射动作。

他是操纵者,而你是被操纵者。

他按下一颗按钮,你就像部机器般的开始运作。

就好像单击开关,灯就会亮,再单击开关,灯就会暗一样——那就是别人在你身上做的事——他们将你的情绪、行为……又开又关的。

某个人称赞你,把你的自我捧得高高的,你便感到飘飘然。

然后某个人再刺你一下,你就像泻了气的皮球般地垮掉。

你不是自己的主人,任何人都可以羞辱你,使你觉得伤心、愤怒、生气、恼怒、想揍人、疯狂,也都可以称赞你,然后让你觉得高高在上,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即使是亚历山大大帝也不算什么。

你根据别人的操纵做出反射动作,这不是真正的行动。

佛陀有一次经过一个小镇时,那里的人来看他并且羞辱他,用所有他们知道的脏话骂他。

佛陀站在那里,静静地,非常专心的听着,而后说:「谢谢你们过来看我,但是我还有事,得赶到下一个村落去,人们在那里等我过去。

今天我无法拨出更多时间给你们,但是明天回来以后我会比较有时间。

你们明天可以再过来,如果今天有人觉得仍有任何想说的话还没有说出来的,明天可以说给我听。

但是今天,原谅我得先走了。」

这群人简直不敢相信他们的眼睛。

这个人居然完全没有受到影响,完全无动于衷。

其中一个人问他:「难道你没有听到我们在说什么吗?我们把你说的猪狗不如,而你甚至还没有为自己答辩。」

佛陀说:「如果想要听我答辩的话,你们已经来迟了。

你们应该在十年前就来,那时的我就会回答你们的问题。

但这十年以来我已经不会被任何人操纵了,我再也不是一个奴隶,我是我自己的主人。

我依据我自己的决定行动,而不是其他人的;

我依据我内在的需要而行动,你不可能强迫我去做任何事。

你们想要骂我,就骂吧!

完全没有问题,可以骂到你们满意为止。

你们把你们份内的事情做得很好,但是对我而言,我不会在意你们的漫骂,除非我在意它们,否则它们根本就是无意义的。」

当有人骂你时,如果你变成一个收话器,接受了他说的话,唯有如此你才会做出反射动作。

但是如果你没有接受,只是保持疏离,如果你保持距离,如果你保持冷漠的话,那么他还能怎么办?

佛陀说:“某个人将一把燃烧的火把丢进河里去,在火把碰到河流之前,它会一直燃烧。

但在掉进河里去的瞬间,所有的火将会熄灭——河流会将它冷却下来。

我已成为一条河流。

你将怒骂丢到我身上,当你将它们丢出来时,它们是烈火,但当它们到达我身上时,在我的冷漠下,它的火便会消失,再也构成不了伤害。

你将荆棘丢出,掉在我的宁静中便会化为花朵。”

我出自我本然的天性在行动。这才是自发性。

一个具有觉知、了解的人会行动;一个毫无自觉、无意识、机械化,像一个机器人的人则只会做出反射动作。

克提斯,你问我:「无意识之人不自觉的做出反射动作,而智者却会观照。」

他不只是会观照——观照只是他存在的一个面向。

他不会没有先观照而行动。

但是请不要误解佛陀,诸佛过去一直被误解,而你也不是第一个误解他的人,这个国家一直都在误解佛陀,因此这个国家上上下下都变得没有行动力。

虽说所有伟大的师父都说:静静的坐着。

但这个国家已经变得懒惰、散漫,这个国家已经失去他的活力、能量、生命力,它已经变得彻彻底底的呆滞、迟钝、不聪明,因为聪明机智唯有当你行动时才会被磨利。

当你出自你的觉知和观照,一个片刻接着一个片刻的行动时,莫大的睿智升起,你开始发光,散发出光彩,你变得明亮动人。

但是这只有透过两件事情才有可能发生:

观照和出自观照的行动。如果观照变成被动,这就是在慢性自杀。

观照应该是引导你走向行动,这是一种新的行动,带有一种新的品质的行动。

你观照,完完全全的平和而宁静。

你看到现在的情况如何,出自那个看见,便足以做出反应(respond)。

一个具有觉知的人会反应,他知道怎么样负起责任去处理情况,他具有应变的能力,而不只是下意识地做出反射动作。

他的行动诞生自他的觉知,而不是出自你的操纵,这是很大的不同。

因此在观照和自发性之间不会有任何的不兼容。

观照是自发性的开始。而自发性则是观照的完成。

一个真正具有了解性的人会行动——全然的行动,绝妙无比的行动,他会在此时此刻,依据他的意识而行动。

他像是一面镜子。

普通人——无意识的人——不是像一面镜子,而是像一卷胶卷。

而胶卷和镜子有何不同呢?

胶卷一旦曝光就没用了。

它接受到一个印象后,就会铭印下那个印象,携带着那个影像。

但是记得,人头脑里的那个影像并不是真实的世界,真实的世界一直在成长。

你可以到花园里,在那拍一张玫瑰花的相片,明天、后天、大后天这张相片都会维持不变。

但如果你去看那株玫瑰花的话,它已不再相同,玫瑰花已经凋谢,或是长出新的玫瑰花,有一千零一件事情已经发生了。

相片是静止的,它会维持当初的样子,永远不会改变。

无意识的头脑的运作方式就像是一部摄影机,它的作用像是胶卷一样;

而观照的头脑,静心的头脑则是像一面镜子。

它不会捕捉下影像,它会维持完全的空,它总是空的,所以任何来到镜子面前的东西,它就会反映出它的样子。

如果你站在镜子面前,它便会反映出你;如果你走开了,影像消失了,也不要说镜子出卖了你。

镜子不过就是镜子,当你消失时,它再也不会反映出你,它再也没有义务要将你反映出来。

现在是其他人在照镜子——它会反映出别人的样子。

如果没有人在那,它便会空无一物,它总是真实地面对生命。

胶卷从未真实地面对过生命。

即使你的照片是即可拍,在拍照的人将照片拿出来时,你也已经不再一样了!

滚滚流水已从恒河倾注而下。

你也已经改变,成长了,你已经变老了。

虽说也许只过了一分钟,但是一分钟就已经是不得了了——你也许会死!

一分钟以前你也许还活着,过一分钟后,也许就死了。

而照片中的你永远都不会死。

但是在镜子面前,如果你是活的,镜子里面的你就是活的;如果你是死的,镜子里面的你就是死的。

佛陀说:学习如何静静地坐着的艺术——成为一面镜子。

宁静可以将你的意识化为一面镜子,如此一来你便会一个片刻接着一个片刻地去行动。

你反映出生命,不会在你的脑袋里面带着一本相簿。

那时,你的眼睛是明澈而天真的,你拥有洞察力,你的思路清晰明白,你再也不会对生命不真。

这便是真正的活着。

——奥修

相关文章

  • 镜子,镜子,镜子

    看到一个生活技巧小常识:“如果你是在酒吧或者前台工作,在身后放一面镜子。”这样当你和客户起争执的时候,对方便够从镜...

  • 镜子的迷宫

    •镜子也在照镜子 •镜子里的镜子里的镜子 •是原来的镜子 •还是原来的影子 •还是哪面镜子 •把自己的影子藏进另一...

  • 镜子里的镜子

    镜子里的我不是我 镜子里的你才是你 镜子里的镜子 从来都是 照见着我们的灵魂 穿透重复的装饰的表面 笔直地抵达隐秘的角落

  • 镜子

    保持素面 保持清净 如果色彩沾得多了 你就变成一幅画 而不是镜子了

  • 镜子

    这是一面镜子,我风淡云轻 掩饰不住泛红的眼 想要欲望和克制中选择理性 是你种的因 面对挣扎,一直在深呼吸 想压制坚...

  • 镜子

    我在这头,看得见你,听见你的声音。 可是任凭我喊哑了嗓子,你却从不回应我。顺其自然的过着,你应有的人生。

  • 镜子

    这里是蒙古大草原,美丽的鄂尔多斯,有一座新城叫康巴仕,乌兰木伦河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深藏于西部腹地的荒漠里,低调,...

  • 镜子

    每个人都有一个福袋,你往里装什么,就会得到什么。每个人都有一面镜子,你对它做什么表情,它就会回报你什么表情。看人如...

  • 镜子

    你对着它笑 它会笑 镜子里的你 美 你脸上就开花了 悲伤来的时候 它里面的人儿在流泪 你想控制那投射出去的希望 ...

  • 镜子

    你在我面前我以为我们一样, 却忘了我的左边其实是你的右边。 镜子里不经事的脸, 一行泪蓄着一个梦魇。 要用多少时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镜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sapf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