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蔚心理学通识说,这个话题在心理学当中有一个专门的说法,叫做“获益”。意思是,某些心理上的疾病或者痛苦,它一方面会给我们带来麻烦,另外一方面也会给病人带来某些潜在的好处,从而维持甚至加强症状。
除了生理和心理的原因,社会环境对抑郁症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之所以谈这一点,是因为现在对于抑郁症的关注越来越多,在关心病人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有人会说:“为什么这几年抑郁的人越来越多?有没有可能我们给抑郁症的关注有点太多了?”他们的担忧是:有人本来没有病,会不会出于获得关注的目的,把正常的情绪波动强行当成了“抑郁症状”?
通过调整人际关系,创造一个更有利于康复的环境。
如果在一段关系中,病人通过抑郁获得了特殊的权利,我们要做的不是责备这个人,说:“你不可以从中获益”,而是要去看他身边的环境:我们是不是在无形当中,把人逼到了只能通过生病的方式,才能为自己争取权益的地步?那么需要调整的,不是这个人,而是周遭的环境本身。
再举个例子,如果一个孩子平时就被学业所困扰,但只有生病的时候,父母才会停止对他学习的要求;而在他的病情好转之后,父母施加的压力也随之而来,这就会让“生病”变成他与父母博弈的筹码。要让他的康复变得更顺利,父母就需要跟孩子建立一种更平等的关系:在生病或者没生病都有平等的感受。不要让孩子有空子可钻。
家长努力读书读人是个策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