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游戏力》—游戏无处不在

《游戏力》—游戏无处不在

作者: 柠檬树2018 | 来源:发表于2018-03-28 21:07 被阅读0次
    《游戏力》—游戏无处不在 《游戏力》—游戏无处不在

    《游戏力》是一位辣妈同事推荐的,全书分为上下两册,上册主题是:以游戏之力,搭建亲子桥梁,培育合作与亲密;下册主题是:以笑声之力,战胜童年焦虑,激活成长的勇气。作为12岁熊娃的亲娘,这个时候才研究游戏力,似乎有点不赶趟了,不过谁又能说游戏只是儿童专利呢?

    《游戏力》的作者劳伦斯.科恩是位临床心理学家,他认为从一两岁到十二岁,是运用游戏力帮助孩子面对恐惧、缓解紧张的最佳年龄段,他主张通过游戏的方式改善亲子关系、解决孩子的情绪问题,推动孩子接纳并面对分离、害羞、害怕、生气、悲伤等儿童普遍存在的焦虑问题,作者结合不同的人物案例,分享了上百款游戏,这些游戏可以贯穿于我们和孩子相处的不同场景,为我们引领孩子走上健康的成长道路带来灵感和启发,是一本很不错的育儿参考书。

    美中不足的是,整本书的叙述方式略显啰嗦,逻辑性差点。也不知道是不是我阅读理解能力太弱,读完全文,我竟然抓不住书本的脉络主线,相同的游戏、相同的概念、相同的观点在不同的地方反复出现,让人感觉干货太少,有拼凑字数的嫌疑。

    看完书,再结合这十几年养小崽子的体会,感受比较深的有几个关键词:

    1、共情:要理解孩子,认同孩子的感受,如果无视孩子的感受,孩子就容易感到被蔑视。共情是建立联结的基础。

    2、联结:孩子和大人一样需要情绪的发泄,但发泄的同时重点在于联结,不要让孩子一个人孤零零的哭泣,至少要陪在他的身边,握着他的手或给他一个拥抱,让他知道,无论遇到什么样的事情,他都不是一个人。

    3、蓄杯:当孩子看起来和平时不太一样,脾气大了,一点小事就爆发,除了困累病这些生理原因,更多的是因为孩子的杯子空了。空杯的孩子需要蓄杯,需要清楚的感受到,无论我在哪里,我的父母都在关注着我,爱着我,孩子就是有力量的。

    而游戏是共情、联结和蓄杯的重要载体,成年的我们已然忘记了玩的重要性,因为我们总有很多重要的事情要关注,要努力工作,要做好家务,还会把太多的时光消磨在电脑和手机上。当我们放下手机,花一点时间,全身心地投入和孩子的游戏,哪怕只有十分钟,可能就会建立很好联结,蓄满孩子的杯子。

    在这里分享几款我和小猴子最近常玩的游戏吧,不过有些可能根本称不上是游戏:)

    睡前聊天:每晚睡觉前,我都会和小猴子聊10-15分钟,聊聊他这一天经历的好玩的事儿、委屈的事儿、生气的事儿,孩子的话匣子一打开,还会抖露出各种好玩的小盆友之间的八卦消息,满足了我一颗八卦的心。

    充电游戏:这也是每晚睡前必备,小猴子小时候要握着我的手才能入睡,现在长大了一些,只需要在临睡前握手一分钟就能给他带来一晚上的安全感,用小猴子的话来说:双电双充,充电一分钟,熟睡十小时:)

    挠痒痒:这是最近发现的一个好玩的游戏,我给小猴子1分钟的准备时间,让他用被子把自己裹起来,我再用半分钟的时间用各种方法咯吱他引他发笑,如果他笑出声,我就赢了,否则我就输了。

    想物猜物:这是我们在长途旅行的车上或路上经常玩的一个游戏,玩到现在真的快要吐了。其中一个人在心里默想一件东西,另一个人问问题,由出题方以“是”或“否”的方式回答,逐步缩小范围,最终猜出物品的名称。

    掰手腕:这个不用说,大家都玩过,小猴子可能正在长臂力,最近很喜欢和我玩。

    戳手掌:两人相隔一臂距离相对站立,其中一个人用手掌当盾,另一人用手指作矛,矛想方设法去戳盾,盾则前后左右上下移动来躲避攻击。我觉得特别幼稚而娃觉得好玩的游戏。

    逗笑游戏:用除挠痒痒等肢体接触之外的其他方式逗对方露齿笑,这个游戏最可乐,我俩经常又唱又跳又作鬼脸,为了憋着不露出牙齿不笑出来,必须闭紧牙关和嘴唇,把脸绷得紧紧的,把眼睛瞪得大大的,配上从喉咙里发出的笑声,面目特别狰狞和滑稽,要是有外人看到,一定以为这个妈妈疯掉了。

    还有很多很多,各种无厘头,这些游戏都由娃自创或自定规则,我的任务就是陪玩,还得装傻充愣,每次玩完,娃都会无比满足。

    有时候想想,这都啥娃嘛,快12岁了还那么幼稚!不过,且不说游戏帮助我们建立了很好的亲子联结,只要想想渐渐长大、渐行渐远的孩子,就希望时光倒流,上天能多给我们一些这样的游戏时光。

    这样疯癫的场景,日后想来,我应该也会发自内心地笑起来吧。和各位共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游戏力》—游戏无处不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sesc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