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三日
图/网络
“你说好好吃个饭不好嘛,累不累?”
每当同事婷婷这样埋怨他老公的时候,我就知道,昨天的晚餐又“大动干戈”了。
因为婷婷的老公经常爱搞些特别的浪漫和惊喜,是一个注重仪式感的人,以婷婷简单粗暴型的性格是吃不消的,也看不惯。
看她絮絮叨叨的没完,不免劝她说:找到这样的老公,这么在乎你,总是变着花样儿的讨你开心,调剂生活,你就知足偷着乐吧,这样过日子才滋润有趣呢。
之所以站在婷婷老公一方,提倡“生活简单而不简约,要有仪式感”,是因为深知仪式感在生活中有怎样的意义和作用。
01
村上春树说:仪式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我说:仪式感每天都在调剂生活。
在生活中恰当的展现仪式感,是对生活的重视,更是某些时候调剂生活、告别无趣的法宝。
比如,喝杯茶/咖啡为什么要配上一些糕点之类?
因为,可以让喝杯茶/咖啡这件小事变得有趣且有期待,期待两者之间会搭配出何种味道,期待将单一喝杯茶/咖啡的时间延伸后精神上能有怎样的舒展。
假如,没有糕点的盘中点缀、味蕾混合,即使再好的茶和咖啡也会显得不那么精彩。
再比如,为什么过年要包饺子、过端午节要包粽子,去外面买现成的不可以吗?
可以,只是买的没有自己包的更能体会节日氛围和心情,即使大费周折,也要尽可能的将自己置身于节日当中。
对于节日是无形的,只有切身经历,节日才变得有气氛,也更有意义。
将一件比较简单且普通的事情,花上一点心思,使之变得不一样,变得令人满怀欣喜。即是对仪式感最贴切的解读。
倡导、表达、经历、收获,即是仪式感最基础的展现。
02
时常有人为了寻觅美味而不惜驱车数百公里,以至于被贴上“吃货”标签。
此类人群,一定是心怀仪式感的。
要问为何如此臆断?
从不辞辛苦开车这个行为即可读懂,如果真的饿,哪还有力气开那么久的车?如果真的是嘴馋,是顿好的都能解决。
如此奔波,只是想让内心得到满足,想让生活因小小的满足产生更多的光芒和期许,以此转化为自我动力,从而笑对生活。
之所以,阐明的如此透彻,是因为,身边的朋友就有这么几位。
生活里,他们除了为美味奔波,有的还为购物奔波,以至于为了能选到适合的家居饰品而游走于国外。
不了解的人,会认为怎么这么挑剔。
其实,他们就是热爱生活和展现生活的心比一般人浓烈一些。他们种种爱奔波的行为,是将仪式感解析为热爱生活的最大体现。
他们的仪式感,可以简单的用“花少量的钱办最大的事”来形容,再贴切不过了。
仪式感,让我们懂得如何平衡和看清生活。
03
有人说,仪式感就是“伪精致”,我却不这样认为。
我一直认为:仪式感是一种难得的生活态度。
大致会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任何角落:有些人读书必会先备好纸笔,以便随时记录读书笔记;有些人做家务前要戴上手套围裙先武装自己,以便不因清洁而弄脏自身;有些人出门前一定要将自己和家人的鞋子擦拭和整理干净,以便礼貌待人......
这些小事,写尽生活的态度,也正是因为这些小事而诱发了小小仪式感。
如此说来,仪式感一点也不神秘和高不可及,它一直被我们握在手心,被我们尽情挥洒于生活。
如果,你觉得利用仪式感调剂生活,用的不好,不打紧,慢慢修炼就行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04
在这里,我们不谈什么仪式感高级不高级,只想阐明一点:就是仪式感对于我们自身和生活都是有益的,是间接促进我们的生活向好。
每一个仪式感初始的背后,都蕴含着一种爱、一种需求、一种能量、一种态度、一种尊重、一种生活的律动......
就如开篇提到的婷婷老公一样,他对婷婷、对生活是用心的,是爱的表现,让生活因精心准备的晚餐而有了更多的质感和趣味。
要知道,仪式感可以提升一个人的思维方式、格局眼界、乃至对待事物的用心程度。
为每一个因仪式感而用心生活的人点赞,因为,他们是无私而有爱的。
他们对生活的敬畏心,值得我们敬佩;他们对生活的热忱,值得我们效仿。
仪式感,调剂生活,每每让人经历后总是记忆犹新,并产生强烈的信念和归属感。
仪式感,对于我们最大的意义在于:认真做好想做的每一件事。
就算才知道,从现在开始做,我认为也不晚。
作者/三日,一个爱生活的人,在此,安心的做一名生活发声者。请关注【我秀生活】,茶余饭后,用“心”联系你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