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个男人,她该可怜他吗?确实,他落寞、无助、徬徨,凄然的样子,让人看着很不落忍。也知道他一个大男人陪读照顾叛逆的少年很辛苦,他使出了洪荒之力,早已黔驴技穷,疲于应付。
他回来找孩子的复习资料,她知道他是在压抑他烦燥的情绪的。整理好东西坐在餐桌旁,落魄的模样。一切她都了解,却静默着,无法开口问,也无法给他任何安慰,然后默默地退回房间。
没有谁的心是铁打的。在听到男人跨出去关上家门的声音,小妮在房间里,心被揪着痛,还是忍不住哭了一场。尤其想起孩子,他的成长,他的前途,他的命运,做母亲的怎不心如刀割呢?她面对他时表面上云淡风轻,内心深处的痛和无奈却是外人无法体会的。一个是老公,一个是孩子,你以为她真的可以无视,无动于衷吗?她不是圣人。
是啊,她是一个母亲,是家庭成员,她从没有忘记过自己身上的责任。而目前,是孤身的姐姐术后恢复的关键时期,她得留在家里照顾脱不开身,同时,她还要照顾自己。
多年婚姻,她竭尽所能付出,已经超出身体负荷,她不得不为自己考虑,不得不放下一切,去自我疗愈,再没有任何事值得自己去牺牲健康。教育孩子也是做母亲的义务责任,但,她却没有精力再无止境去为男人收拾残局,除非他值得。
2.
他常斥责孩子不听话,而且百思不得其解:为了孩子不吝金钱、时间,甚至牺牲自己的生活,把全部精力和希望附注孩子身上,只希望孩子好好学习,将来能自食其力,都不指望他将来能为自己养老送终。可是这孩子怎么就不领情,不明白老父亲的苦衷呢?!
他痛苦、焦虑,夜不能寐,仿佛生活在酷刑中,莫不煎熬。可怜的孩子,面对抓狂的父亲,谁说莫不无可奈何呢?
易怒的父母,很难培养出来快乐的孩子:孩子一面是小天使,一面又是“小恶魔”,带给家长温暖快乐的同时,也能气得你咬牙切齿。于是有些家长冲孩子发脾气,直到孩子老实为止,然而在怒完之后,更多的是愧疚,这样既伤害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安全感和亲子关系,也给孩子做了一个不能理性表达情绪的坏榜样。很难养出快乐的孩子倒在其次,更重要的,其实是辜负了自己的人生,让自己整日生活在焦虑和失控中,而无法获得愉悦和笃定的生命状态。
孩子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问题”,其实都可以从家长的教养身上找到根源,但如果家长看不到这个问题的关键所在,不去主动学习改善,即使能通过咨询专业人士解决一个具体的问题,也会有更多的问题等着解决,解铃还须系铃人,家长自己,才是孩子问题的那个机关,千万不要以为可以依靠专业人士的帮助让孩子获得顺利的成长,专家只能帮助一时一事,解决问题的钥匙,最终还是在家长那里。
这两段话,小妮深以为然,做父母的,修正、修炼自己才至关重要。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不管在任何阶段,学习,永无止境。
3.
人生最悲哀的事莫过于等你明白时却已经晚了。
当年你年轻气盛,急躁冲动,什么事都由着自己性子,不顾他人感受,不听劝。你在权力的傲慢、欲望的嚣张中迷失自我,回到家依然高高在上当指挥官,总把自己的坏情绪倾泄在无辜妻儿身上,伤人而不自知。你像巨婴一样赖在父母身边,饭来张口,妻儿尝尽冷落。你纵容他们手伸得太长,事情不分对错,全凭一时意气,感情用事,一味地维护你的父母亲朋。
一个女人,远离自己的父母亲人,去融入陌生家庭己是不易。在怀孕、生产、边工作边育儿等等每一个艰难时刻,尚且未能得到你的体贴和宠爱,还能指望你什么?
放眼社会,守寡式婚姻,丧偶式育儿比比皆是,多少女人在现实的逼迫下变成了汉子,莫说不是中国男人的悲哀!
但通常女人的韧性很强,为母则刚。可是最可怕的不是男人不管孩子,而是他深爱孩子却随心所欲。你在苦心栽培,建立规则和秩序,他在后面捣乱拖后腿,以爱的名义。你累得喘不过气,他还莫名其妙。
....
现在你烦了,你累了……你自己的残局为什么要别人收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