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人问我,在医院工作那么久,看尽了人间生老病死,你是不是内心已经麻木。
其实,我想说,看尽了人间百态,生老病死,只能比一般人更能体悟活着的不易,内心会更慈悲更善良。
在儿科工作二十多年了,每天见到的都是生病的孩子,面对这些形形色色,病情或轻或重的孩子,我的心都会越来越柔软。虽然是病人,但儿科病房的哭闹声,欢笑声,咿咿呀呀的儿歌声,彰显着生命的欢腾与希望。
孩子们真的是可爱,哭闹着挣扎着但是就在拔下针的那一刻就会露出灿烂的笑脸,那挂着泪珠的眼睛就像一汪春水瞬间就能让你的心融化。
大部分的孩子病情比较轻,经过治疗很快就能康复出院。但总有个别孩子,还没来得及感受太阳的温暖与炽热,就像是被判了刑,只能无奈的等待黑夜的降临。这就是”恶性肿瘤”。有这么一个孩子,至今想来内心都隐隐作痛。
孩子来住院的那天,是爷爷抱着来的,将近三岁的孩子,发育的就像一两岁,浑身瘦骨嶙峋,脸色发黄,皮肤皱皱的,两只眼睛微微的闭着,让人格外留意的是从胃到肚子整个部位都鼓鼓的,像是腹水的样子。
奶奶耷着脸不吭声。爷爷忙前忙后的安排住院的各项事宜。我看了一眼诊断,”神经母细胞瘤晚期”,我的心瞬间被揪了起来,这是绝症啊,好可怜的孩子。
安排好病房以后,爷爷开始给我们讲述孩子的病情,原来半年前发现孩子食欲开始减少,当时没太在意,后来孩子越来越瘦,反倒是肚子越来越鼓。然后去做检查,医生怀疑是神经母细胞瘤。一家人奔往北京儿童医院,确诊时已经到了第4期。神经母细胞瘤是儿童罕见的恶性颅外肿瘤,得了这个病基本就等于判了死刑。医生说,不用治了,回家等着吧。说着爷爷老泪纵横。
看到这张布满皱纹的脸,悲哀让他愈加显得憔悴与沧桑,再看看那个躺在床上,闭着眼睛不哭不闹垂死挣扎的小生命,我的心里也特别难过。我是一个母亲,我能感受到那种在命运面前无法抗拒无法替代的痛苦。爷爷说:”最近孩子越来越严重了,什么也吃不下,就想着来医院给他打点营养针吧。”
面对生老病死,我们又能说什么呢?所有的安慰都那么的苍白无力,所有的苦难只能自己坚强的承受。孩子住了院,每天输点维生素和能量合剂来维持越来越虚弱的生命。
每天去病房给他打针输液时,握着孩子枯瘦的小手,打针的疼痛刺激他时也只能抽动着胳膊哼哼两声,偶尔会睁眼看看,眼神散乱而迷茫。两位老人只是叹着气,面对着命运的不公无能为力。隔壁房间传来孩子打针剧烈的哭闹声,挣扎声,一切都衬托出这个病房死一般的寂静。
孩子在医院住了一周,从没见过他的父亲,那年轻的母亲来过一次,木然地坐在床边看着她那衰弱的孩子,表情很淡漠,看不出任何悲哀,应该是被痛苦折磨的麻木了吧。
慢慢的孩子越来越虚弱,明显的消瘦无力。打针找不到血管,液体还经常外渗到血管外,可见他全身的器官已经逐渐的衰竭了,孩子的日子应该不多了。
一天中午我来上班,在楼梯上孩子的爷爷和我擦身而过。看着老人抱着小被子往医院外面走,我心里咯噔一下。赶紧往病区跑,这个时候看到那年轻的妈妈抱着那个小小的襁褓,慢慢的往病区尽头走去……
那个折翼的小天使还没有来得及感受这个世界的精彩,就这样早早地陨落了。我趴在窗台上看着那远去的背影,心里空落落的难受。孩子的母亲走得很慢很慢,每迈一步都看出无比的艰难,一直在等这一天,所有都准备好了,可真的到了这一天,心里像被掏空了般撕心裂肺的痛吧。
这么多年也见过了不少生生死死,但唯独这次,每每想起总是无法释怀。那还未绽放的小花就这样静静地凋零了。他走的太安静了,没有哭泣,没有喧闹,静得就如同从未来过。就像徐志摩说的:轻轻的我走了,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网友评论